四川省雅安市20xx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B.英国文明程度的提高 C.非洲人民的反抗 D.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 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第 13题 25分,第 14题 12分,第 15题 15分,共 52分。 13.(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 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作用。 „„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 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 —— 据 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材料二 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 权与制衡原则。 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 据 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 ( 8分) ( 2)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权力制约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 10分) ( 3)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 7分) 14. (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商周时期,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 “姓”原于氏族,同一氏族的后代,属于同一个姓。 “姓”具有“别婚姻”的作用,同姓不能结婚。 但是,女子用姓,男子不称姓。 “氏”是为了区别氏族内部不同家族而出现的。 其来源有地名、官名、兄弟排行等等。 但是,“氏”是用于“别贵贱”的,只有贵族出身的男子才能称“氏”。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战国以来姓氏已不再有别,姓亦是氏 ,氏亦是姓。 《史记》叙事称人,氏亦称姓,姓亦称氏,即是明证。 氏与姓皆只是冠人名别父系或母系亲缘而已,氏亦不复是尊贵与地位的象征,百姓也称“氏”,姓亦不再是女子的专称。 于是姓氏合一。 —— pujr 的博客《探究春秋人名姓氏及称谓的意义》 材料二 广义的人名除名字外,还有字、号等称谓。 辛亥革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