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20xx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铝的末温;热传递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热量会从铝块传给铜块. 故选 B. 8.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 A和 B,使 A带负电, 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 A和 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 A, 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 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 B, 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C. 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 B, 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 A 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 A流向 B, 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考点】 电流的方向;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分析】 ( 1)规定电流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 ( 2)验电器使用时是让金属杆上的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然后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从而验证物体是否 带电的. 【解答】 解:( 1) A带负电, 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 A和 B连接起来, A上的部分负电荷会转移到 B上,因此验电器 B的金属箔由于带负电会张开; ( 2)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电流方向是由 B到 A. 故选 B. 9.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闭合 S2,断开 S1S3时,电路是断路 B.闭合 S S S3时,电路是通路 C.闭合 S1S2,断开 S3时,电路是短路 D.闭合 S1S3,断开 S2时, Ll发光而 L2不发光 【考点】 电路的三种状态. 【分析】 结 合选项中所描述的开关的通断情况,运用电流流向法判断电路的实际连接情况. 【解答】 解: A、闭合 S2,断开 S1S3时,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依次流过两只灯泡,形成串联电路,故 A说法错误; B、闭合 S S S3时,电流会不经过灯泡,直接通过开关 S S2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形成电源短路,故 B说法错误; C、闭合 S1S2,断开 S3时,电流会不经过灯泡,直接通过开关 S S2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形成电源短路,故 C说法正确; D、闭合 S1S3,断开 S2时,两灯泡形成并联电路,都会发光,故 D说法错误. 故选 C. 10.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把重为 200N的货物提到 9m高的楼上,所用拉力为 80N,则总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是( ) A. 1800J % B. 2160J % C. 1400J 80% D. 1800J 80% 【考点】 功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分析】 已知物体重和升高的高度,根据公式 W=Gh可求有用功,已知拉力和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根据公式 W=FS可求总功,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就等于机械效率. 【解答】 解: ( 1)有用功 W 有用 =Gh=200N 9m=1800J,动滑轮上有三段绳子,所以拉力移动的距离是物体升高高度的 3倍, S=3h=3 9m=27m ( 2)总功 W 总 =FS=80N 27m=2160J. ( 3)机械效率 η= 100%= 100%≈ %. 故选 B.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5分) 11.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 是否带电 的仪器,它是利用 同种电荷相斥 的原理制成的. 【考点】 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分析】 用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是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制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所带的电 荷量越多,其张角越大. 【解答】 解: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杆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故答案为:是否带电;同种电荷相斥. 1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子的转移 . 【考点】 摩擦起电的实质. 【分析】 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在摩擦的过程中束缚本领强的得电子带负电,束缚本领弱的失电子带正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因为电子是带负电的,所以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解答】 解: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当某种物质失去了电子时,物质的电子比质子少,带正电;当某种物质得到了电子时,物质的电子比质子多,带负电. 故答案为:电子的转移. 13.如图所示的几个物理实验分别说明了: 实验( 1)表示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实 验( 2)表示 分子之间有引力 ; 实验( 3)表示 气体膨胀做功的实验,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 【考点】 扩散现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掌握分子动理论的有关知识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解答】 解:( 1)由图知,将玻璃杯抽掉后,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会混合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2)将铅块可以紧紧地压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 3)是气体膨胀做功的实验,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 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引力;( 3)气体膨胀做功的实验,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14.海南岛四面环海,从我们所学的知识可知,海南岛一年四季的气温或早晚的气温应比内陆地区变化要 小 (填 “ 大 ” 或 “ 小 ” ),这是因为水的 比热容 比泥沙要大的缘故. 【考点】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分析】 比热容指的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 所吸收的热量,反映了物质的吸热能力.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分析海南岛为什么早晚的气温变化小. 【解答】 解:海南岛,四周环海,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陆地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 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海南岛早晚的气温变化较小. 故答案为:小;比热容. 15.两个铁块的质量之比为 1: 1,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1: 2,则两铁块的比热之比为 1: 1 ,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1: 2 . 【考点】 热量的计算;比热容的概念. 【分析】 (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吸放热的多少、质量、体积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 2)根据 Q 吸 =cm△ t求出两者吸收热量的比值. 【解答】 解: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所以,两个铁块的比热之比为 1: 1; 由 Q 吸 =cm△ t可得,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 = = = = . 故答案为: 1: 1; 1: 2. 16.如图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中表示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 Ⅰ (填写 I或 Ⅱ );图中 A点的物理意义是 牛奶和水混合温度,混合温度是 18℃ .若水的质量为 ,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10 4 J. C 水 = 103J/( kg•℃ ) 【考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热量的计算.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以及能从图象中读懂有用的信息. 【解答】 解:因为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所以牛奶的温度下降,所以 “I” 是表示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中 A点的物理意义是牛奶和水混合温度,混合温度是 18℃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