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火灾事故调查岗位资格考试复习大纲(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方法和原则 答: 根据火灾现场所在环境和初步认定的起火部位的情况,确定勘查方法。 通常的勘查方法有 : 1)离心法 2)向心法 3)分段法 4)循线法;为了保持痕迹、物证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对认定的具体部位和具体物证的勘验。 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原则 :1)先静观后动手。 2)先照相后提取。 3)先表面后内层。 4)先重点后一般。 3.掌握现场勘查的程序( 4431程序) 答: 火灾现场勘查大体分为 :准备阶段、勘查阶段。 整理材料阶段、结论阶段。 4431代号的含意是揩 4项勘查准备即观察火势及特征、询问起火范围、组成勘查组、准备勘查器材。 4项勘查项目即环境勘查、初步勘查、细项勘查、专项勘查。 3项综合整理工作即整理笔录、制作照片 编辑录像、绘制现场图和 1份火灾原因鉴定书。 4.了解环境勘查的主要内容 答: 视察巡视现场包括两层内容。 一是对火灾现场周围环境的视察 :二是从火场外部向火场内部的观察。 5.了解初步勘查的主要内容 答: 1)不同方向。 不同高度。 不高位置的燃烧终止线。 2)对现场从整体查清其燃烧程度。 如 :建筑物哪些部位镀火燎了。 哪些部位被烧了。 哪些部位完全烧掉了。 3)具体搞清各部位各种物体被烧情况。 4)立面物体上形成的各种燃烧图痕。 如 :墙面上形成的 V 字形烟痕。 5)垂直 (与地面》物体形成的受热面。 0)火场最上部 物体、种类、燃烧后的状态。 7)倒塌物体的种类、倒塌方向及特征。 8)各种火源、热源的位置和状态; 9)金属物体变形熔化情况。 10)非金属不燃物体 (混凝土玻璃。 砖、石体 )炸裂、脱落、变色、熔融等情况。 11)电气控制装置、线路其位置被烧状态。 12)有无放火条件和痕迹物证。 如观察门锁、门窗玻璃状态。 物品移动。 可疑遗留物等。 6.了解细项勘查的主要内容 答: 1)可燃物烧毁、烧损状态。 重点查明烧毁轻重程度、受热面和各种燃烧痕迹。 2)不燃物体烧损、熔化部位和状态。 重点查明炸裂脱落、熔化、变色痕迹。 3) 物体塌落位置、层次。 4)物体倒塌方向。 5)低位燃烧部位和燃烧物。 6)物体内部 (墙壁、设备内等 )烟熏痕迹。 7)对电气线路、设备、控制装置检查测定,计算负荷量。 确认短路点和位置。 8)提取有关熔痕却粘连物,并确定记录其在火场中的位置。 如电熔痕位置。 9)提取证明起火物的残留物 (灰化、炭化物、放火物 )。 l0)提取起火源物证,如电炉子等。 I1)提取有关证明起火点的其它物证痕迹。 12)烧死者死前死后的具体部位、死后姿态、外部烧伤重点部位和是否有外伤情况。 13)伤者烧伤重点部位和程度。 14)提取所有需做技术鉴定的物体和物质。 7.掌握专项勘查的主要内容 答: 1)各种引火物,如油丝、油瓶残体等,根据物品特征分析它的来源。 2)电气线路,有无短路点和过负荷现象。 应根据其特有痕迹。 分析短路和过负荷原因。 3)用电设备有无过热现象及内部故障,分析过热和故障的原因。 4)机械设备,寻找有无摩擦痕迹,分析造成摩擦的原因。 5)反应容器,查其泄漏、爆炸原因或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条件。 6)自燃物质的特性及自燃条件。 7)热表面的温度、发热时间、与可燃物的位置、可燃物有关特性等。 8.了解现场勘查的具 体方法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9 页 共 36 页 答: 剖面勘查法; 逐层勘查法; 复原勘查法。 9.了解现场勘查的注意事项 答: 1确定扒掘范围; 2明确扒掘目标; 3耐心细致; 4。 按程序提取物证 10.掌握现场笔录的格式和内容 答: (一 )现场勘查笔录的格式与内容 d 现场勘查笔录由绪论、叙事、结尾三部分构成。 各部分内容如下 : 1。 绪论部分 1)起火单位名称。 起火釉发现起火的时间、地点、报警人姓名、职务以及报警人、当事人关于发现起火的简要叙述。 2)现场勘查负责人和实地勘验人员、在场见证人的姓名、职务。 保护现场人员的姓名、职 业。 保护现场过程中发现的情况及所采取的措施。 4)勘查的范围和顺序。 5)现场勘查人员到达火场时间。 勘查工作起始莉结柬的时间。 气象条件。 2。 叙述事实郡分 现场的具体地点。 位置及周围环境情况。 2)被烧主体 (如建筑物。 堆场、设备等 )结构、各部位容纳的物体、物质品种。 数量及 被烧损程度和烧毁状态 : 3)各种发火源 (发火物其他热能源 )的位置、使用状态与周围可燃物之间关系。 4)发火源可燃物所在位置、可燃物品种、数量及被烧程度和状态。 5)发火源周围可燃物体、不燃物被烧程度和状态 (如可燃物炭 化。 截面、长度变化程度。 不燃物变色、炸裂、脱落。 变形、熔化情况等 )。 6)电气线路的配置、走向、控制装置位置、状态及被烧后的程度状态。 7)物体倒塌、掉落后的方向和层次。 B)各种烟迹和燃烧图形形成的部位、特征。 9)疑为起火点、起火部位周围见到的详细情况。 l0)现场遗留物和其他燃烧痕迹的地点、部位特征等详细情况。 11)烧死人位置。 姿势、性别。 衣看及烧伤程度等情况。 12)被烧的主要物质、财产 (如建筑物、设备等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及其他 )损失情况(数量。 面积。 经济价值 )。 13)勘查时所见到的一切反 常现象。 结尾部分;说明需做技术鉴定提取的检材名称、数量及部位。 勘验负责人、勘验人员、见证人写明自己职称并签名或盖章。 笔录制作的日期。 笔录制作人签名或盖章。 11.了解制作现场勘查笔录的要求和注意的问题 答: 1制作现场勘查笔录的要求 1)记述要客观,叙事要全面,手续要完备合法。 要突出重点。 3)痕迹、物证、细目要详细记载。 2制作现场勘查笔录应注意的问题 1)笔录只能由勘查人员制作。 2)笔录的记载顺序应同实地勘验的顺序相一致,以防因记载紊乱而遗漏或重复。 3)笔录的用语必须明确、肯定,不能使用 旁边。 附近 、 不远 、 较近 、 不大 、 较小 、 估计 、 大约 、 大概 、 可能 等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语词。 4)笔录必须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5)勘验中如果进行现场模拟试验应单独制作记录,并在勘查笔录中作扼要记载。 并由主持人、检验人、见证人签名或盖章。 6)凡是多次勘验的现场,每次勘验均应制作笔录。 有多处现场的,应分别制作笔录。 四、火灾痕迹与物证 1.了解木材燃烧痕迹的种类和基本特征 答: 明火燃烧痕迹;具有三种特征 :一燃烧速度快,二是燃烧后形成的的炭化层比较薄,三除紧靠地 面的一面,表面都有明显的燃烧迹象; 若燃烧时间长,其炭化层的裂纹呈较深较宽的大块波浪状。 辐射着火痕迹;特点是 :炭化层厚、龟裂严重,表面具有光泽,裂纹随温度升高而变短。 3。 受热自燃痕迹;其特征是炭化层深,有不同程度的炭化区。 烧痕迹;炭化区延长,炭化层平坦。 呈小裂纹, 5干馏着火痕迹; :炭化程度高,炭化层厚而均匀。 并可在炭化木材的下部发现以木焦油为主的黑色粘稠液体。 6.电弧灼烧痕迹;灼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0 页 共 36 页 烧处炭化层浅,与非炭化部分界线分明。 在电弧作用下可使炭化木材发生石墨化,石墨化的炭化表面具有光泽,并有导电性。 7. 灼热体灼烧痕迹;载热体温度高,但没有明火,因此炭化非常明显。 2.掌握木材燃烧痕迹的证明作用 答: 证明蔓延速度; 证明蔓延方向; 证明火场温度; 证明起火点。 3.了解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变化特征 答: 混凝土在高温作用下的颜色变化 :温度不超过 200℃颜色无变化。 300~500℃呈淡红色。 700800℃灰白色。 900℃呈草黄色。 变化酌深浅取决于铁的某些化合物存在的情况。 所以不同混凝土颜色变化程度会有 =些差别。 上述颜色变化可能保留。 因此,在外观上可能通过其上面裂缝的数量、深度和酥裂剥脱的厚度以及变色 等情况判断火场当时的温度。 4.掌握被烧混凝土的证明作用 答: ; 2根据强度变化形成痕迹确定起火点; 3,根据化学变化特征确定起火点。 5.了解金属在火灾中的变化特征 答: 物态变化;表面氧化;弹性变化;强度变化;结构变化。 6.掌握玻璃破坏的证明作用 答: 证明受力方向, 玻璃破裂的断面上有弓形线,即沿辐射状方同破裂的玻璃新断面上的弧形痕。 用放大镜观察,有时会发现断面与玻璃平面形成的两个棱边的一个棱边上有细小的齿状碎痕,没有碎痕的一面是受力面。 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辐射状裂缝, 有时没有延仲到玻璃的边缘,仔细观察,则会发现裂纹岛部有一小部分没有穿透玻璃的厚度,没有裂透的那一面是受力面。 当打击力集中,有时使该点非受力面玻璃碎屑剥离,形成凹穴纹状。 ;证明打破时间, 堆积层不同、断面烟熏情况不同、底面烟熏情况不同、碎片重叠部分烟尘不同 ;证明火势猛烈程度,。 玻璃炸裂细碎、飞散,说明燃烧速度高,火势猛烈,蔓延快;玻璃产生裂纹,还留在玻璃框架上,说明燃烧速度和火势为中等程度。 玻璃软化,说明燃烧速度小、证明火场温度 ;证明火场温度, 如果玻璃片边缘是圆滑的,说明它曾受过 790~870℃的高温,如果玻璃 己经熔化。 说明那里的温度曾为 1100 一 1300℃。 簿玻璃比厚玻璃易于熔化,厚玻璃比薄玻璃易炸裂。 7.了解火灾前及火灾中短路熔痕的鉴别内容 答: 1)比较空洞 (1)火灾中短路熔珠的气孔比火灾前短路熔珠的气孔大而多。 (2)火烧短路熔珠气孔内壁相当粗糙,呈鳞片状。 有光亮班点。 有的有熔化后凝结形成的皱纹。 火灾前短路熔珠气孔内壁不粗糙,呈细鳞状,基本没有光亮斑点与纹痕。 (3)火烧短路熔珠内集中缩孔大而多,火灾前短路熔珠内基本无集中缩孔。 2)金相分析 火灾前短路形成的熔珠与火灾中引起的短路形成的熔珠。 由于它 们凝固时冷却条件相差很大,所以它们的金相组织也有一定的差别 :火灾前短路形成的熔珠的组织为细小柱状晶体。 火烧短路熔珠的组织为粗大的柱状晶体,并可隐见大晶界。 总之,直空洞、细柱状晶体。 为火灾前短路。 有空洞粗柱状晶体。 为火烧短路。 3)检查短路痕迹数量 火烧带电导线,短路可能会连续发生,在导线多处留下短路痕迹。 火灾前短路一般只有一对短路点。 4)观察表面 火烧短路的熔珠及其他熔痕的表面一般都被熏黑。 光泽性不强,铝线火烧短路熔珠表面有少量的灰色氧化铝。 熔珠的个别部位是塌瘪现象。 火灾前的短路熔珠一般没有烟熏。 8.了解短路痕迹的证明作用 答: 证明起火原因;证明蔓延路线和起火部位; 9.掌握过负荷与火灾烧痕的特征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1 页 共 36 页 答: 起火点在导线遇过的地方。 该处电线没有接头和短路条件。 或者沿导线形威条形起火点,说明是导线过负荷。 过负荷导线绝缘内焦、松弛、滴落。 地面可能发现聚氯乙烯绝缘溶滴。 橡胶绝缘内焦更为明显。 外部火烧绝缘外焦,不易滴落。 将芯线抱紧。 二者的上述特征可结合检验被怀疑过负荷线路且没被火烧的区段进行。 过负荷电流的发热是沿着整根导线均匀产生的。 因此将沿整根导线整个截面出现再结晶。 全线各处截面的金相组织状态都是相同的。 铜线严 重过负荷形成均匀分布大结疤,因其特征明显,容易鉴别。 要注意火烧也可能造成结疤。 但是火烧的导线结疤从大小和分布距离上不会像内部通过大电流造成结疤那样均匀。 铝导线在电热或外烧情况下会 断节 ,前者比后者的断节均匀且分布于全线,后者只可能产生在火烧的局部。 10.了解液体燃烧痕迹的特征 答: 平面上的燃烧轮廓;低位燃烧;烧坑和烧洞;呈现木材纹理, 11.了解烟熏痕迹的证明作用 答: 证明蔓延方向和起火部位;证明起火特征;证明燃烧时间;证明开关状态;证明玻璃破坏时间;证明容器或管道内是否发生燃烧。 12.了解屋架 倒塌痕迹的证明作用 答: 1根据物体倒塌掉落层次判定起火点; 2根据倒塌掉落物形状判定起火点。 13.了解尸体在火场勘查中的证明作用 答: 证明火灾性质;证明起火部位、起火点;证明起火原因;证明时间, 五、火灾现场的照相、录像、制图 1.了解光圈与快门的关系 答: 光圈的数字小,快门的时间要短,光圈的数宇大。 快门的时间要慢 2.掌握影响景深的因素 答: 最大景深:用最小光圈、增加拍摄距离、用标准镜头或焦距更短的镜头、限制放大倍数、用慢速或微粒胶片;最小景深:用大光圈、靠近主体、用长焦距镜头、仅用底片一部 分制作放大、用快速胶片。 3.掌握火灾现场照相的内容 答: 无论是正在燃烧着的火灾现场,还是在现场勘查过程中,所拍得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