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配件设计课程标准内容摘要:
服饰配件设计课程标准 1服饰配件设计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 授课学院:美术学院 学分学时:48 学时编写执笔人: 审核人签字: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1. 1 课程定位与作用课程的定位:服装配件设计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课程的作用:配饰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艺术文化现象,是反映生活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对文化表征和思想情感的体现。 服饰配饰设计是一直伴随着人类而存在的,在现今服饰配饰已经深入社会的每个层面,对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来说,服饰配件设计课程的开设在其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 本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本着由浅到深、由兴趣到专业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慢慢将服装服饰设计理论掌握并逐渐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后续课程:服饰配件设计 2。 程设计基本理念把课程中服饰搭配的技巧和影响因素与当下最新的时尚搭配应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发动同学们多交流,多讨论,让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知识的积累相结合,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习搭配法则,从案例中吸取营养,让学生更好的设计美、应用美。 程设计思路1、以 岗 位 职 业 能 力 需 求 更 新 教 学 内 容 服饰配件设计课程是建立在对服装行业服装设计师、助理设计师加强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按照服装行业设计师与设计师助理等工作过程所需能力编排的课程内容,由浅至深,并 针 对 每 个 环 节 设 计 课 程 作 业。 2教师、学生角色转换教 师 的 角 色 由 传 统 的 教 学 主 导 者 转 变 为 教 学 活 动 的 引 导 者 或 主 持 人 , 教 师 根据 具 体 任 务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通过阅读2教参书籍、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加以指导的形式完成任务。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又使学生掌握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整 个 教 学 过 程 实 现做 学 合 一 , 保 证 了 良 好 的 教 学 效 果。 2课程目标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 锻炼设计思维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服一定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的方法,能根据要求有针对性的设计与服装相搭配的服装配饰,为当一名全面合格的服装设计师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1、具有分析帽子、包袋、鞋子的工艺加工方法及工艺分解的能力;2、能够进行配饰制作的工序分析; 3、掌握各种服装配饰质量控制要求;(1)知识目标: 本 课 程 的 基 本 理 论 ; 握其创作方法。 (2)能力目标:1、掌握一定的设计手法,独立完成服饰配件的设计制作。 2、加强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发掘与提升,提高创造性思维和整体性创造能力。 3、提高服饰配件方面的审美和鉴赏力,提高专业素养。 4、初步探索服饰配件流行趋势和市场设计动态。 (3)素质目标: 程内容1、服饰配件的概念及种类 2、包袋设计基础知识 3、鞋子设计基础知识 4、帽子设计基础知识3. 2 设计与要求 3以多种服装种类的生产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一体化教学,职业能力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多种不同服装配饰的设计、生产技术,为拓宽就业渠道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础。 44课程实施学习目标本课程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适应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坚持根据企业岗位对服装工艺人才的需求开设此课程,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参照,来集成服装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知识内容与要求(必备的知识)掌握服装配饰手缝工艺、车缝工艺和熨烫工艺的基本知识及技能;掌握配件设计的要素和规律培养服饰配件设计的创新性学习任务课程教学内容创新结合企业项目的需求,强调实用,将工业服装效果图绘画做为课程教学重点,切实可行地达到了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培养成基础较为扎实,善于创新,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较高,面向基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强调“教、学、做”一体化除了使用一般绘画技法来表现服装效果之外,增加了动手制作环节,鼓励学生将效果图制作出相应的实物,加强学生理解对效果图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能力要求(应具备的能力)1、掌握专业能力要求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2、能够系统的掌握各类服装的缝制方法、步骤和技巧;3、能够独立制作服装配饰;4、提高自身的工艺制作水平;5、掌握各种专业机械及缝纫设备的操作与使用;知识与能力拓展1、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自主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积累自行创作的历程。 2、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和市场资源进行搜集素材和积累素材,学习应用各种资料的能力。 教学单元内容简要描述 学习目标 参考学时第一章 服装配饰的概念及种类 掌握服饰配件的设计要素掌握服饰配件的构成规律 8第二章 包袋设计基础知识 掌握休闲风格手工包的设计与制作时尚包的设计与制作 16第三章 帽子设计基础知识 掌握帽子的形态设计 16第四章 鞋子设计基础知识 掌握鞋子的种类和不同的材质应用 体备课,课程之间相互贯通,每个环节落实专门老师,每位教师都必须熟悉整个教学流程,分工合作。 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 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 装实裁剪和缝纫实训室、服装陈列展示实训室。 学方法建议本课程以课堂教学、学生实践操作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辅以课外练习。 课堂讲授着重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操作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再现服饰配饰造型的能力,授课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应用针对性、多样化手段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 (2)教学中应突出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案例和流程教学,让学生边学边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3)教学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满堂灌” 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训练活动中,既学会服装配饰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又练服饰配件工艺的各项基本技能。 (4)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善于沟通与合作的思想品质。 学评价、考核要求1、考核形式:以平时作业、课堂考核、考试等方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2、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占 30%,考试成绩占 60%。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常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鉴赏国际大师的帽子、鞋子、包袋的作品(包括实物、图片、幻灯片、录像带、视听光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接受课程知识,熟练掌握服装工艺操作流程。 (2)充分运用网络课程资源可以利用现有的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媒体多样化、教学活动双向化、学习形式合作化。 (3)开发和利用校外实训基地(4)教学参考书: 服装配件设计艺术布许星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实用服饰件设计制作张祖芳编著东华大学出版社服饰品设计帽、鞋、包的艺术吴静芳、蔡葵 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服饰配件设计课程标准
相关推荐
严重,洪水泛滥成灾。 从认识论说,这是( ) A.真理原则违背了价值原则 B.价值原则违背了真理原则 C.既违背真理原则又违背价值原则 D.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不能并存 ★★ 37. 20xx年 4月 30日,正式通车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大跨境悬索桥是( ) A.杭州湾跨海大桥 B.江阴长江铁路大桥 C.润扬长江公路大桥 D.虎门跨海公路大桥 ★★ 38.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台
常用服饰产品执行标准一览表 2013 01 28 商务/法兰诗顿新锐/高尔夫1 针织 B/T 22849织 含前通开襟款式) 一等品 合格品 2 桑蚕丝针织服 装 43015蚕丝与其他纤维混纺、交织的针织服装可参照执行(桑蚕丝含量达到20%以上可选此标准)。 一等品 合格品 2012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 730050%2013 针 织品) 730180%以上的毛混针织品。 纤维含量标准注按
2 第四章 业务招待费的使用 第八条: 业务招待费的使用遵循勤俭节约,效能优先的原则,能免则免,能省则省。 所有员 工一律不准使用公款大吃大喝。 第九条: 业务招待费的使用严禁超支(超出预算总额)。 第十条: 业务招待费的使用只限于招待来宾用餐、娱乐、购买礼物,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一条: 招待来宾能在公司食堂用餐不许出外就餐。 若外出到我公司定点单位安排就餐 , 中午一般不得喝白酒。
(1)通过对短信的立法 .规范信息产业中有关手机短信的管理。 有关部门对此要密切关注,互相配合,落实责任 .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对手机短信以及互联网的管理,坚决防止各种有害信息通过这 种渠道在公众中传播。 (2)对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一经查实,要坚决依法予以打击。 (3)加强互联网从业单位的自律,共同创建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在短信发展中 .努力创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渠道
因为不称职而被淘汰。 因此,通过这次培训,我加深了这种理念,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自觉的投身到学习中去,做一个与时俱 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学习型人才。 二、参加这次公务员的初任培训非常重要 实现“三个代表”要求,人才是关键,培训是基础。 要创建学习型社会,建立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的高素质城市 xxxxx干部队伍,公务员培训是个很好的方式。 市 xxxxx 局党委要求
得大于20 米”。 第九条规定:“公共娱乐场所内必须设置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照明供电时间不得少于 20 分钟”。 (五)火灾应急广播与火灾警报装置 在高层建筑中,尤其是高层宾馆、饭店、办公楼、综合楼、医院等,一般人员都比较集中,发生火灾时影响面很大。 为了便于火灾疏散统一指挥,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 设置火灾应急广播。 在条件许可时,集中报警系统也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