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内容摘要:

    . 20.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 2 分)。 ,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都已经是晋朝了。 21. 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 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 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 3分) ( 二 ) ( 14 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2. 在选文中用“‖”将以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 ( 3 分) 23. 解释下列词语 ( 2 分) ( 1)斯: ( 2)馨: ( 3)案牍: ( 4)劳形: 24. 下面所列各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2 分) :何陋之有。 ,草色入帘青。 ,西蜀子云亭。 ,往来无白丁。 25. 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 2分) 26. 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 2 分) 27.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 他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 的节操和 的情趣。 ( 3 分) ( 三 ) ( 18 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8. 给下列字注音。 ( 2 分) 蕃( ) 濯( ) 亵( ) 鲜( ) 29. 用“ /”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 2 分) ( 1)晋陶渊明独爱菊 (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0. 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 ( 2 分) 31. 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①可爱者甚 蕃 . (多) ② 濯 . 清涟而不妖(洗涤) ③亭亭净 植 . (种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 亵 . 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⑤陶 后 . 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32. 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 2 分) (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33. 《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 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 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 3 分) “牡丹”比喻 “莲花”比喻 看法: 34.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 2 分) 35. 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 ,咏莲的有 ,咏牡丹的有。 ( 3 分) ,十户中人赋。 ,遍绕篱边日渐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