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预测卷理综化学试题内容摘要:
OOH+ 9NO2↑ + 3NO↑ + 9H2O ( II)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NO、 NO2 发生如下反应: NO+ NO2+ 2NaOH= 2NaNO2+ H2O, 2NO2+ 2NaOH= NaNO3+ NaNO2+ H2O ① A 中反应温度不宜高于 60℃ ,原因是。 ② 不经过任何处理,按此过程进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的溶液中除 OH外还有两种阴离子,其中一种是 NO2, NO2与另一种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③ B 装置用于制备 NaNO2,盛装的试剂除 NaOH 外,还可以是。 A. NaCl(aq) B. Na2CO3(aq) C. NaNO3(aq) ( 3)测定产品纯度: I.准确称量 ag 产品配成 100 mL 溶液; II.从步骤 I 配制的溶液中移取 mL 加入锥形瓶中; III.用 c molL1 酸性 KMnO4 溶液滴定至终点; IV.重复以上操作 3 次,消耗 KMnO4 酸性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V mL。 ① 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 滴定至终点的现象为。 ③ 产品中 NaNO2 的纯度为 (写出计算表达式)。 ④ 若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产品中 NaNO2 的纯度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答案】 ( 1) Fe2++ NO2+ 2H= Fe3++ NO↑+ H2O( 2 分) ( 2) ① 避免硝酸分解,降低原料利用率( 2 分) ② 3∶ 1( 1 分) ③ B( 1 分) ( 3) ① 5NO2+ 2MnO4+ 6H= 5NO3+ 2Mn2++ 3H2O( 2 分) ② 溶液由无色变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2 分) ③cV1000mol52100mL20mL 69gmol1ag 100%( 2 分) ④ 偏低( 2 分) 【解析】 ( 1)在酸性条件下,氧化亚铁离子生成 NO、铁离子和水。 ( 2) ① 温度过高,加快 HNO3分解,导致原料利用率和产率都降低; ② 由反应式知, n(NO2)= 9mol, n(NO)= 3mol n(NaNO2)= 6mol+ 3mol= 9mol, n(NaNO3)= 3mol。 ③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可以用碳酸钠溶液吸收 NO、 NO2 制备亚硝酸钠。 ( 3) ①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NO2生成 NO3、Mn2+等。 ② 若亚硝酸根离子完全反应,则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使溶液为紫红色。 ③ 计算时注意两点:一是单位换算;二是将体积进行换算。 n(KMnO4)= cV1000mol,由电子守恒知,5n(KMnO4)= 2n(NaNO2), m(NaNO2)= cV1000mol5269gmol1。 ④ 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读数 小于实际体积,测得标准溶液体积偏小,导致结果偏低。 17( 15 分)【无机化工流程】 2Zn(OH)2•ZnCO3 是制备活性 ZnO 的中间体,以锌焙砂(主要成分为 ZnO,含少量 Cu2、 Mn2+等离子)为原料制备 2Zn(OH)2•ZnCO3 的工艺流程如下: 锌 焙 砂 浸 取( N H 4 ) 2 S O 4氨 水 , H 2 O 2过 滤 IM n O 2除 杂( N H 4 ) 2 S产 品蒸 氨过 滤 I I滤 渣 N H 3沉 锌气 体 AN H 4 H C O 3过 滤 I I I滤 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当 (NH4)2SO4, NH3H 2O 的混合溶液中存在 c(NH4+)= 2c(SO42)时,溶液呈 (填“酸”、“碱”或“中”)性。 ( 2)“浸取”时为了提高锌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任写一种)。 ( 3)“浸取”时加入的 NH3H 2O 过量,生成 MnO2的离子方程式为。 ( 4)适量 S2能将 Cu2+等离子转化为硫化物沉淀而除去,若选择 ZnS 进行除杂,是否可行。 用计算说明原因:。 [已知: Ksp(ZnS)= 1024, Ksp(CuS)= 1036] ( 5)“沉锌”的离子方程式为。 ( 6)“过滤 3”所得滤液可循环使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答案】 ( 1)中( 1 分) ( 2)搅拌、适当加热( 2 分) ( 3) Mn2++ H2O2+ 2NH3H 2O= MnO2↓+ 2NH4++ 2H2O( 3 分) ( 4)可行( 1 分) ZnS+ Cu2= CuS+ Zn2+ K= Ksp(ZnS)Ksp(CuS)= 1012>> 1105(3 分 ) ( 5) 2Zn2++ 6HCO3= 2Zn(OH)2•ZnCO3↓+ 5CO2↑+ H2O(3 分 ) ( 6) (NH4)2SO4( 2 分) 【解析】 ( 1)根据电荷守恒可推知溶液呈中性;( 2)从浓度、温度、接触面等角度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3)在氨水作用下,双氧水氧化锰离子生成二氧化锰和铵离子、水。 ( 4)假设可行,计算平衡常数 K,当 K> 105,反应已趋于完全。 ( 5) Zn2++ 2HCO3= Zn(OH)2↓ +CO2↑ , Zn2++ HCO3= ZnCO3↓ + H, H+ HCO3= CO2↑ + H2O,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直接写出离子反应总方程式。 ( 6)滤液 溶质 的 主要成分是硫酸铵 18( 15 分)【离子综合推断与计算】在强酸性无色溶液中可能含下表离子组中若干种离子: 阳离子 Mg2、 NH4+、 Ba2、 Al3+、 Fe2+ 阴离子 SiO32、 MnO4、 Cl、 NO3、 S2O32 实验 I.取少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试 液 溶 液稀 硫 酸 过 量 的 N a O H 溶 液气 体溶 液固 体 ( Z )( X )( Y )无 沉 淀A g N O 3 溶 液 实验 ,取 100 mL 原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加 1molL1NaOH 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 1)不进行实验就可以推断,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 2)通过实验 I 可以确认该溶液 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 检验气体 X 的方法是 ;固体 Z 的化学式为。 ( 3)写出实验 II 的图像中 BC 段的离子方程式为。 ( 4) A 点对应的固体质量为 g。 ( 5)通过上述信息,推算该溶液中阴离子的浓度为 molL1。 【答案】 ( 1) Fe2、 SiO32、 S2O32、 MnO4( 2 分) ( 2) NO3( 1 分)用摄子夹一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气体 X,试剂变蓝色,则气体 X为 NH3( 2 分) Mg(OH)2( 2 分) ( 3) Al(OH)3+ OH= AlO2+ 2H2O( 2 分) ( 4) (3 分 ) ( 5) (3 分 ) 【解析】 ( 1)该溶液呈强酸性,与酸反应的离子 SiO32、 S2O32不能大量存在;原溶液无色,故 Fe2、MnO4不存在。 ( 2)实验 I 知,加入稀硫酸,得到溶液,说明 Ba2+不存在;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 Cl不存在。 任何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说明 NO3一定存在。 从流程图看,气 体 X 为氨气,固体 Z 为氢氧化镁。 ( 3)从实验 II 图像看出,氢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 BC 段发生反应为 Al(OH)3+ NaOH=NaAlO2+ 2H2O ( 4)图像中 A 点代表金属离子恰好完全沉淀, n(Al3)= mol, V(NaOH)/mL 沉淀质量/g C 0 10 20 30 40 50 60。20xx年高考预测卷理综化学试题
相关推荐
)。 时针从钟面的 5 走到 8,经过了( );分针从钟面的 5 走到 9,经过了( ); 秒针从 7 走到 12,经过了( )。 小明 6: 55 从家出门上学, 7: 15 到校,小明上学走了( )。 豆浆机原价 798 元,现价 545 元,大约降价了( )
C、厘米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线………………………………………………… 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则它们的( )。 A、周长相等 B、正方形周长大 C、长方形周长大 操场跑道一圈是 400 米,跑了 2 圈后,还差( )米是 1000米。 A、 200 B、 600 C、 800
韵律操比赛中,同学们站成 4 排,每排 12 人。 变换队形后,同学们站成了 6排,每排有多少人。 200 名学生乘 5 辆车去郊游,前
文化传承 与创新 的 相关知识点。 我国发展文艺 要 唱响主旋律,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向群众 学习, 不断立足 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加强积累与提炼,①② 说法 正确,符合题意,当选。 我国文艺发展可 以发挥市场作用 , 但不是引领 作 用,故③说法错误, 排除 ;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应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而 不是简单“ 摒弃 ” , 故④说法也是错误的, 不选 ;故 选 A。 【 答案
不出 , 不选 ;“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和中国气派”体现 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正确 ,符合题意 ;演出使用全新投影技术,将科技手段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体现 选项 ③,当选。 【 答案 】 C 年 10月 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大会上强调,走好 新长征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需要以长征精神继续凝聚力量
15S , 当 4n 时, 29 15 1815 9 5S , 当 5n 时, 18 31 3535 11 55S , 6n , 输出 S 的值为 35355 . 15. 【答案 】 222n 【解析 】 由数列 na 得通项公式 21nna ,所以 111 2 1 2 1 2n n nn n nb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