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海南省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内容摘要:
”,言外之情。 D.如果隐藏在作品背后的 “不在场的东西 ”是 “无穷的 ”,那么这个作品欣赏起来就可能给人一种 “玩味无穷 ”的感觉。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欣赏一件美的作品,通常是展开想象,把凝聚在作品背后无尽的内涵,一点一滴地进行仔细体味。 B.欣赏作品时,能够获得一种 “原来如此 ”的醒悟,这 “原来如此 ”就是指回归到形成这一件美的作品的母源。 C 杜甫诗句中的 “山河在 ”是作品中的 “象 ”,这 “象 ”的内涵,就是司马光的解读: “山河在,明无余物矣 ”。 D.《农 鞋》画里的农鞋上的几个破洞,之所以能使观赏者得到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满足,是因为 “象 ”外有 “意 ”。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中国传统美学所说的美的本质,不是指声色之美这类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 指意境美、精神美这类深层次的美。 B.深入到美的作品的 “象 ”外之 “意 ”中,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足,即感受到 “美的愉悦 ”“美的享受 ”。 C 有些美的作品中的凄凉与现实生活中的凄凉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前者具有审美意义,使欣赏者产生审美的愉悦感。 D.把 “在场的东西 ”隐藏在表面形象或言 词背后的作品具有含蓄之美,领会到作品中的情或意,是一种深层次的欣赏。 【考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解答】 ( 1) B、 “文艺作品的作者运用 „万有相通 ‟的理论 ”的表述不合原意,原文第三段指 “我根据 „万有相通 ‟的哲学本体论认为 …” .故选 B. ( 2) B、 “这 „原来如此 ‟就是指回归到形成这一件美的作品的母源 ”理解错误,从原文第一段可以看出,应是发现了作品的 “象 ”外之 “意 ”.故选 B. ( 3) D、 “把 „在场的东西 ‟隐藏在表面形象或言词背后 ”错.最后一段 “把 „不在场的东西 ‟隐藏在表面形象或言词背后 ”. “不在场的东西 ”就是情或意.故选 D. 答案: ( 1) B ( 2) B ( 3) D 2.(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李白凤 1914 年 3 月出生于成都。 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艺术熏陶。 1925 年,李白凤进入天津扶轮中学读书。 不久他又随长兄 来到青岛,在铁路中学学习。 1931 年, “九 •一八 ”事变后,李白凤因参加学潮运动,加上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非议时局,被勒令退学。 当时青岛有个传播进步文化的 “荒岛书店 ”, 他成了那里的常客,阅读不少进步书籍,还认识了常来书店看书的臧克家、崔嵬、于黑丁等文化人士。 1934 年李白凤考入北平民国学院国文系学习,师从林庚。 戴望舒 1936 年 10 月创办了《新诗》杂志,李白凤在上面发表不少作品引起诗坛注目,并与施蛰存、戴望舒、吴奔星等现代派诗人成为很好的朋友。 抗战爆发后,李白凤一度靠写诗文为生。 李白凤的夫人后来在书 中写道:“1941 年初秋,白凤离开南宁来到桂林这一大后方的文化名城 …… 使他的文艺创作更贴近火热的抗日斗争。 ”在桂林,李白凤结交了端木蕻良、田汉、安娥、尹瘦石、陈迩冬等文化界名流,又经端木蕻良的介绍认识了老前辈柳亚子先生和欧阳予倩先生。 此时的李白凤满腔热情地搞起文艺创作,积极宣传抗日救国。 1946 年 6 月,李白凤来到上海暂居柳亚子家中,后在朋友介绍下到财政局工作并找到住处。 当年他是中国诗歌协会理事,工作之余全力以赴搞文艺创作。 这个时期所写的诗歌多发表在《诗创造》《新诗》《大公报》等报刊杂志上。 由于上海 物价飞涨,李白凤曾在柳亚子的支持下,挂牌为人治印来补贴生活。 1949 年夏季,解放军的炮声逼近上海,李白凤拒绝了本家侄子送来的去台湾的船票。 李蓉裳记得李白凤当时说: “好不容易盼到了这一天,怎能走啊。 ”1950年,李白凤响应党的号召,第一批报名支援东北建设。 佟培基教授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1957 年春夏之交,在高校 “大鸣大放 ”中,李白凤贴出《长歌当哭》一组 18 首七律,受到批判。 佟培基教授从一个文件盒中拿出一份 1957 年 7 月《人民文学》刊发的一篇李白凤的文章《给诗人们的公开信》说,就是因为这篇文章 ,当年 8 月李先生被错划为 “极右派 ”,隔离审查后于 1958 年被送往西华县农场劳教。 1963 年 4 月李白凤劳改期满,失职居家,只靠夫人的工资维持生活。 他白天接受劳动改造,晚上回家再开始读书、练书法。 佟培基教授说,李白凤走遍开封的古旧书肆,寻搜南明野史笔记约 97 种,深夜挑灯相互校勘比对,渐渐草成《小腆纪年校补》《明史校补》《张苍水集笺注》等。 这个时候他和施蛰存又开始了通信,两人探讨学问,互通有无。 1966 年夏, “文革 ”冲击到了开封, “破四旧 ”的时候,李白凤苦心收集的书籍、资料被红卫兵拉出 4 车全部焚毁。 就是 在这种环境下,李白凤仍然不坠青云之志,他刻制一方 “十年不制衣 ”的石印用以自勉。 1969 年,青年佟培基在桑凡先生的介绍下认识了李白凤。 佟培基教授说,李先 生平易近人,那种高雅的气质和文人风骨让人心存敬意。 孙作云先生曾说: “像白凤先生这样的人还如此醉心于学术事业,足使当今破坏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者耻。 ” 1978 年春天,李白凤被平反。 正当他踌躇满志要大干一番的时候,却于当年 8 月 18 日病逝于开封。 (摘编自刘海永《诗剑平生任我行,困顿流离栖汴京》)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D A.李白凤在 “九 •一八 ”事变后参加学潮运动、非议时局,被勒令退学,此后,他到 “荒岛书店 ”阅读进步书籍,结识了臧克家等文化人士,并与他们成为朋友。 B.抗战爆发,这对李白凤却是好事。 他结识了端木蕻良、田汉、安娥等文化名流,认识了老前辈柳亚子和欧阳予倩。 C 在高校 “大鸣大放 ”中,李白凤因一组七律受到批判,他又在《人民文学》发表文章《给诗人们的公开信》,他因此被划为 “极右派 ”,被隔离审查。 D.李白凤虽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是他历经坎坷, “文革 ”时遭受迫害,晚年平反,踌躇满志却溘然长逝。 ( 2)本文在结构、 行文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3)李白凤的哪些品质最应该为后世所铭记。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 传记阅读. 【分析】 ( 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内容的基本能力. ( 3)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 ( 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 ① 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 经历;② 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③ 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 ④ 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 ⑥ 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A、 “结识了臧克家等文化人士,并与他们成为朋友 ”错误,是与施蛰存、戴望舒、吴奔星等现代派诗人成为朋友; B、 “这对李白凤却是好事 ”错误,也有不好的、消极的影响. C、他被划为 “极右派 ”,是因为在《人民文学》发表文章《给诗人们的公开信》.故选 D. (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的基本特点.明白行文方面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具体作用.这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详细生动地记叙了李白风的人生历程,引用他人的话或文章,从另外一个角度上丰满了,李白风的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厚重感. ( 3)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探究传 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提出的观点要和传主的品质相关.李白凤积极投身民族抗日运动,宣传抗日活动表现出一种热爱祖国、热爱 人民的品质,特别充分的表现,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骨气.新中国成立之后,不离开大陆,与祖国们同呼吸共命运,作为知识分子能够保护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特别是在文革期间长期受到政治压迫,但对于自己的事业,以及文化传承丝毫不马虎,表现出矢志不渝的人生态度和事业追求. 答案: ( 1) D ( 2) ① 在结构上,以时间为顺序,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李白风的一生历程. ② 在行文上,多用引述,引述李白风夫人子女、孙作云先生、佟培基教授的话或文章,刻画了李白凤的为人品性,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 3) ① 热爱祖国,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 族气节.积极参与抗日活动,宣传 抗日;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绝不离开大陆,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②珍视、保护传统文化.寻搜南明野史并校勘,收集书籍、资料珍藏,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③ 矢志不渝,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长期忍受政治迫害的折磨,在艰难中一直校勘古籍. 3.(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老 人 张炜 在一片山地的边缘,生活着两个老人。 那儿很偏僻,但有山有水,林木蓊郁。 小茅屋就搭在从山地流出的一条小溪边上。 溪水不停地赶路,走向了很遥远的地方;但它在茅屋不远处稍稍 歇息了一会儿,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蓝蓝的小湖湾。 老两口无儿无女,却一点也不寂寞。 为什么。 因为他们特别喜欢动物,养了猫和狗,还有鸽子、鹌鹑、小羊、鸡、兔子,甚至还有几只刺猬。 这些大大小小的动物给他们做伴,让他们高兴,有时也不免惹他们生气。 两个老人在山下已经生活了很久,虽然头发全白了,但身体非常健康。 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哪一年在此定居的,都认为这样两个老人和这样一座茅屋在山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小茅屋离最近的村子也有十华里远,所以从过去到现在,老两口都负责为那个村子看护山林。 其实他们完全可以自给自 足。 他们在坡地上垦了一块地,不大不小,正好用来种植一年里所需的粮食和菜。 他们喝山溪里的水,用溪边的红土做成了盛粮食的泥缸。 夏天,他们在湖湾里洗澡,天冷了就烧热水洗。 两个老人都很爱干净,不仅身上没有灰尘,就连小茅屋内也扫得很光洁;灶口没有积灰,灶前没有草屑。 山上山下都长满了野花,他们最喜欢的是铃兰。 它们长在阴湿的山坡林下,两个老人常常移栽一些到屋前的空地上。 几年之后,小院四周到处都是铃兰了。 只要是喜爱花的人,就一定有许多的朋友。 那些走迷了路的各种动物在茅屋前停下来,一会儿就能得到老人赐给的食物;有 的干脆住下,成为小院中的一员了。 他们的这些动物中,大多都是自己留下来的。 这儿尽管离人们聚居的地方很远,可仍然有不少人特意赶来聊天、玩。 来得最多的是老人们,他们说这儿的溪水甜,这儿的烟叶味道也醇。 客人玩得晚了,就在这儿吃饭。 那时猫、狗,甚至 是羊和刺猬也大模大样地走到饭桌前。 没有一个人驱赶它们,大家都习惯了。 人们给所有动物都取上了名字,哪一个嘴馋,哪一个脾气暴,都一清二楚。 它们自己也不想隐瞒自身的弱点,有话直说。 比如这年夏天,正是铃兰开花的季节,老人刚刚割下的蜜被什么动物偷吃了一些,还没等追查,猫儿小 花就在它们一伙里嚷: “我知道这事儿会找上我,谁叫我的名声坏了哩。 其实我才不愿意吃甜 ……” 除了在山上和田里忙,老人把所有空余时间都用在它们身上。 它们就像老人的一群孩子, 有时孝顺,有时顽皮。 如果它们之间吵起架来,大爷和大娘就出面调解,哪一个不听,就要挨训。 老人希望它们互相帮助,个个讲卫生,勤洗澡,勤漱口,并且要把住处搞得很整洁。 黑狗三虎子不拘小节,鼻子上常常有鼻涕,不像猫儿那样天天洗脸;而且它有一次还迎着大娘打了个长长的哈欠。 “修养,还是修养问题啊。 ”大公鸡二柱跟在大娘和大爷身后,这样议论三 虎子。 老两口对大家嘘寒问暖,体贴备至。 母狗小狸到那个村子里去玩,被负心的雄狗咬伤了前右爪,让大娘多么痛心。 她一天两次催老头子上山采药,亲自为它洗伤口、换药。 小狸疼得一叫,大娘就流眼泪。 玉玉是一只鸽子,白白是一只羊。 它们小时侯都怕冷,冬天都曾被大爷大娘揽进过被窝里,也都不小心在被窝里洒过尿。 两个老人不仅没有呵斥它们,反而以人作比,安慰说: “哪家的小孩儿没尿过床。 ” 白白把大娘的话回去传达了一下,大家都兴奋,但是沉默着,羞羞的。 猫儿小花红着脸问大家: “你们说,我们真的像他们讲的那样,长得那么 好看吗。 ”小花的漂亮是出了名的,。20xx届海南省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相关推荐
te, most of the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wothirds are women and girls. John Wood who started the Room to Read campaign(运动) , has opened 1,650 schools and 15,000 libraries in some of the world’ s
当成为我们终身的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2. 某同学在微博中写道 :“ 随着期中考试的临近,我心里越来越 烦躁不安,彻夜难眠, 我害怕考不好,对不起父母和老师 „„” 下列描述符合该同学状态的是 A. 心理承受能力强,有一颗平常心 B. 学习压力适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C. 学习压力过大,考试过度焦虑 D. 考试压力大,学习动力足 13. 2020年
中 B元件的电流与电压 ▲ 正比 (选填 “ 成 ” 或 “ 不成 ” ),闭合开关 S,这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则 A、 B两元件功率之比为 ▲ . 1 把标有 “ 6V 1W” 字样的电灯,接在 9V的电路上,要使其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 ▲ Ω的电阻,该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 ▲ W,通电 1min整个电路消耗的电能为 ▲ J. 1 小力家 11月 1日电能表读数为 9001kW•h, 12月
保处理,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 、 ③ 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 B.溶液 X中 ZnSO4的质量大于 CuSO4的质量 C.步骤 ① 中即使空气不足量,也不会导致锌的回收率降低 D. ① 产生的废气 M可以用石灰乳处理,反应方程式是 SO2+Ca(OH)2=CaSO4+H2O 三、填空题 (本题包括 5小题,共 19分) 21. ( 4分)用化学符号填空: ( 1)
; 23.( 8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烧碱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 (反应类型 ) 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 (反应类型 ) ③碱式碳酸铜受热 (反应类型 ) ④硫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类型 ) 24. (7分 )铝在工 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请回答: ( 1)铝元素的含量居地壳中所有元素的第 位。 将铝块拉成细丝、压成薄片是利用铝的 性。 (
变化; “ 烈火焚烧若等闲 ”所体现的化学反应是石灰石受热分解,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反应 (填 “ 吸热 ” 或 “ 放热 ” ). ( 3)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指的是 氢氧化钙 暴露在空气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 判断氢氧化钙已经变质的方法是。 2 ( 10分) 某天然矿泉 水中元素及 物质 含量如下表所示,请 用相关 化学用语 . . . . 回答下列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