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图案概述内容摘要:
服饰图案概述 服饰图案概述第一节 图案的概念与分类方式一、图案的概念“图案”这个概念是20世纪前期从日本引进的,是英文 日译,有“模样”、 “样式”、 “设计图”等含义。 一方面, “图案”是以产品前期设计规划的形式出现的,其目的在于为具体产品(如建筑、纺织等) 绘制精确的图纸;另一方面,是从满足装饰目的而进行考虑的,主要指器具外表装饰图形的形状、样式、色彩等等,对装饰原理进行研究。 由此,我们得到图案的概念:图案具有装饰性与实用性,是与工艺制作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艺术形式。 图案有两层含意,广义指对某种器物的造型结构、色彩及图形构成的设想,并依据材料要求、制作要求、实用功能、审美要求所创作的设计方案,与之相应的是英文“狭义是指器物上的装饰图形,相应的英文是“辨析图案与纹样图案狭义的定义指器物上起装饰作用的纹样和色彩,可见纹样不是图案的全部,只是图案的一部分。 二、图案的特征1、工艺性与实用性2、艺术性和装饰性3、物质性和精神性4、从属性和适合性三、图案的分类:图案的实用性与物质性特征决定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图案的影响。 方方面面的图案形成庞大的图案类别,这就必须对其有一个分类方法。 1、以空间关系分:平面图案(印花布料、服装、书封皮、广告设计稿等等)立体图案(建筑模型、木雕、陶瓷的母型、浮雕、透雕、圆雕图案)2、以用途分:实用图案(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设施、器材设计,如服装、建筑、家具、工业造型等)玩赏图案(眼观赏、手把玩的器物、装饰物,如玩具、玉器、壁挂等)3、从理论研究与实践角度分基础图案:以研究图案的形式美、造型、构成、施色、制作技法的一般规律为主旨,它不受生产条件的严格制约。 (以方法、技巧、规律总结为主,没有特定的对象)专业图案(工艺图案):染织、服装、编织、陶瓷等实际器物的装饰图案,它受到生产工艺的严格制约。 4、从表现形式上分:写实、变形、具象、抽象图案5、构成形式:独立、适合纹样和二方、四方连续6、以题材分:花卉、动物、风景、人物、几何7、从地域上分:中国图案、外国图案第二节 服饰图案的概念和类别一、概念1、服饰:服饰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衣服上的装饰,如图案、纹样等;其二是指服装及其配饰的总称,包括衣服及首饰、包袋、鞋帽等。 “服”与“饰”的关系:“服” 即服装,是主体; “饰”即烘托、陪衬“服”的饰品。 饰依附于服,又衬托着服。 2、服饰图案:是服饰及其配件上具有一定图案规律,经过抽象、变化等方法而规则化、定型化的装饰图形纹样。 3、服饰图案的特征:统一性工艺性饰体性动态性再创性二、服饰图案的分类(1)按空间关系分,可分为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2)按构成形式来分,可分为单独图案、连续图案(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3)按工艺分,可分为染、缀、拼、绣、镂(4)按素材分,可以分为人物、风景、花卉、植物、动物、抽象图案等。 这其中按素材不同又可以细分,如动物可以分为龙凤、狮子、麒麟、鹿、象、十二生肖、仙鹤、鹭鸶、鸳鸯等等;人物又可分为戏曲人物、神仙人物、历史人物等等。 以上从空间、构成形式、工艺、素材等方面对服饰图案进行了分类,角度不同分类方式也不同。 新技术、新思维、新视点的出现,会产生更多的分类标准。 第二章服饰图案发展概况服饰图案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形成、演变和不断丰富的过程,反映了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积累、发展和进步。 各国、各民族的服饰图案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 第一节 中国传统服饰图案的发展概况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服饰文化熏陶下,产生了无数精美的服饰图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设计素材和设计思想。 一)新石器时代服饰图案服饰图案是与历代染织工艺以及服饰的演变同步发展的,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根据半坡、庙底沟、山东城子崖出土的陶纺轮、石纺轮、骨梭以及在庙底沟和华县泉护村发现的每平方厘米有经、纬线各十根的布痕来分析。 到原始社会末期,缝纫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已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技术。 1958年,在浙江吴兴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一批盛在竹筐中的丝织品,包括绢片、丝带、丝线等。 经有关部门鉴定,原料是蚕丝,绢片是平纹组织。 1958年,在江苏吴江梅堰遗址中出土的黑陶上发现有蚕纹的纹饰。 以上事实为我们研究新石器时代的染织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 也足以证明我们的祖先早在四千多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种桑养蚕,我国是染织工艺发展最为久远的国家之一。 彩陶图案从单纯的散点到繁缛的连续,进而发展为封闭的形式。 形象由自然的再现到抽象的几何纹,由描写对象到形式美感的追求,都表现了人类审美意识的不断强化与逐步成熟。 二)夏商周时期服饰图案至商代,蚕桑、丝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并出现了提花织物,掌握了染料制作技术。 有关服饰图案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商代。 服饰图案有了标识等级、贵贱的作用。 商周时期的丝纺绣染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出现了提花织物。 考古工作者从出土的商代铜器上,曾不止一次地发现粘附在青铜器上的丝绸残痕,其中有织成规矩纹的绮、绢,还有刺绣残片。 据考证,有关服饰图案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商代。 奴隶主贵族身着带有云雷纹的服装。 图案的装饰主要表现在服装的领口、袖口、前襟、下摆、裤角等边缘处及腰带上;表现形式主要是规则的回纹、菱形纹、云雷纹,而且是以二方连续构图形式来表现的。 至今,这种二方连续构图形式仍普遍地运用于服饰图案设计中。 由于云雷纹装饰是为主题需要服务的,所以其逐渐由单个母体(s )发展成为一个单位纹样与另一个单位纹样的连续组合,即多个子体,同时又加进了主观意识进行夸张。 这种类似放倒的"s"形,也是 s 形的转折,它对以后图案组织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直接的影响。 这种抽象的几何纹饰构成了商周服饰图案风格特点在对称和均衡的条带装饰中呈现威严稳重样式。 在商代、男女所用的各种玉饰、帽饰、牙笄等也有这种印迹。 到了周代,纺织业出现,有了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的刺绣品。 出现了带有十二章花纹的冕服。 从十二章花纹表现形式和象征意义来看,这些纹样并没有排除当时人们图腾崇拜的心理,同时,也表明人们已不是仅仅把图腾崇拜作为惟一的服饰图案装饰了,而且已能够运用各种自然界的物象纹样来装饰自己,表现出了奴隶社会人们的审美意识。 三)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图案春秋战国时期装饰艺术风格由商周的封闭转向开放式,题材由虚无走向人间,轮廓结构由直线主调走向自由曲线主调,艺术格调由静止凝重走向活泼生动。 战国时期,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百家蜂起,诸子争鸣,社会思潮和观念空前活跃。 这时器物的装饰纹样有了较大的变化:森严拘谨的饕餮纹、蟠螭纹让位于奔放活泼、富有生气的人间题材,表现在服饰上严谨的设计变得舒展了。 战国时期的刺绣已很精美,这时期的刺绣用的都是辫子绣针法,也称锁绣。 湖北江陵马山硅厂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有对凤、对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等,都是用辫子股施绣而成,并且不加画填彩,这标志此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这些绣品在图案的结构上非常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大量运用了花草纹、鸟纹、龙纹、兽纹,并且浪漫地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手法上写实与抽象并用,穿插蟠叠,刺绣形象细长清晰,留白较多,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刺绣纹样的重要特征。 题材除龙凤、动物、几何纹等传统题材外,写实与变形相结合的穿枝花草、藤蔓纹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题材。 穿枝花草、藤蔓和活泼而富于浪漫色彩的鸟兽动物纹穿插结合,穿枝花草、藤蔓就顺着图案的矩形骨格、菱形骨格、对角线骨格铺开生长,起着“非作用性骨格”(即不是死板显露的几何骨格)的作用。 战国时期服饰纹样的题材,具有一定的象征含义,当时流行的龙凤既寓意宫廷昌隆,又象征婚姻美满。 鹤与鹿都象征长寿。 翟鸟是后妃身份的标志,鸱鸺(猫头鹰)象征胜利之神。 丝织纹样因受提花工艺的限制,战国时多限于菱形纹、方棋纹、复合菱形纹及在这类几何纹内填充人物、车马、动物等的变体纹样。 四)秦汉时期服饰图案秦代丝织、服饰迄今发现的实物资料较少,但从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发掘的丝绸来看,虽然大多数是平纹织法,但质地细致,并已出现了锁绣,这为以后汉代的丝织技术发展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汉代延续战国时期的服饰风格,在图案的追求上更加趋于大气、明快、简练、多变,充满浓厚的神话色彩。 纹样多以流动起伏的波弧线构成骨格,强调动势和力量;动物、云气、山岳等主题分布其中,样质生动;各种吉祥语铭文,如“万寿如意”、 “长乐明光”等加饰在纹样空隙之处,寄托著人们长生不老、子孙众多等希望。 此时,在服饰面料图案的装饰上,一改商、周代中心对称、反复连续图案的组织形式,而是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构图出现了,并以幻想和浪漫主义手法,不拘一格地进行变形,形成了活泼的云纹、鸟纹和龙纹图案。 其特色是用流动的弧线上下左右任意延伸,转折处线条加粗或加小块面,强调了动态线,丰富了形象。 “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贸易往来,促进了汉代染织工艺的发展。 “锦”是汉代最高级的丝织品,它以经纬提花重经双面效果形成华丽的外观。 图案多是“S”形云纹,其线条舒展流畅,动感强。 这种“S ”形图案具有左右上下互相呼应、回旋的生动的特点。 其线条粗细搭配、大小穿插,在对比统一的图案形式美的法则中,有了新的创造。 汉代的织绣工艺表明,这一时期是我国染织史上第一个兴盛期,织物品种与纹样布局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从图案的造型也可看出,当时的龙、凤已经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了。 在服饰图案的表现上,龙、凤纹样不仅具有了很强的工艺化、装饰化特点,更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在设计上也更加追求艺术造型的完美性了。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图案魏、晋时期的服饰图案除了继续沿袭汉以来的艺术风格外,一部分吸收了外来文化。 在线条的设计上趋于粗犷、肥厚。 外来的装饰题材大大补充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装饰纹样。 它们包括:具有古代阿拉伯国家装饰纹样特征的“圣树纹”;具有佛教色彩的“天王化生纹”;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圆圈与点;还有组合的中小型几何纹样和“忍冬纹”等。 这些纹样的共同特征是对称排列,动势不大,装饰性强。 在服饰的图案上,并不是刻意地追求局部,而主要是追求服装的整体线条美、飘逸美,以此来表现服饰的美感效果。 如在服装上出现的舒展、飘逸的大裙摆,宽松袖口,都是以整体的造型美来表现生活的。 当时,人们在衣着的整体表现上以丰满、肥壮、飘逸为时尚。 这一时期的丝织物中出现了纬线起花锦。 虽然纬锦织机较复杂,但操作简便,较之中国传统的经锦更利于图案的换色与花纹的细腻表现。 唐代织锦大多色彩繁丽,花纹精美,走出了汉魏的“ 稚拙” ,这与采用纬线起花的技术革新是密不可分的。 印染工艺在这一时期除腊缬、夹缬以及绞缬三种染色技术非常流行外,并且兴起了杂缬。 汉代腊缬色彩是比较单纯的蓝底白花,到晋以后就能应用十余种颜色了。 六)隋唐时期服饰图案尽管隋只统治了37年,但在服饰的表现上却趋于华贵,图案纹样的运用还是云纹多。 这种华贵之风一直沿续到了唐。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 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 首先是纹样排列的变化。 出现了波斯色彩的“联珠纹”。 其次是纹样内容的改变。 题材已从原先充满神秘色彩的飞禽走兽转为充满生活气息的花鸟植物纹样。 来自西方的忍冬纹、葡萄纹等颇为盛行。 如要反映唐代文化那种兼收并蓄、雍容大度的时代风格,非宝相花莫属。 宝相花其实是一种综合了各种花卉因素的想象性图案。 叶中有花,花中有叶,虚实结合、正侧相叠。 唐代服饰图案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 七)宋元时期服饰图案如果说唐代的丝绸纹样是以艳丽、豪华、丰满为特点的话,宋代的丝绸纹样则以轻淡、自然、庄重为突出的时代风格。 不再是盛唐时代的奋发向上。服饰图案概述
相关推荐
在时间、强度上均匀、相同。 在上述假定情况下,各投资年度内的投入可视集中各投资年度内的年中投入。 地价计算 地价=楼价 (建筑费 +专业费 +投资利息 +销售费用 +税费 +开发 商利润) 拟采用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种方法试算地价。 设地价为 X( 万元)。 • 静态法 (1)总楼价 A= 4500 5000 2+2500 5000 12= 19500(万元) (2)总建筑费 B1= 5000(
率。 初选股票池的范围包括:光大研究所评级为优势以上的公司、国内其它知名研究机构评级相当于优势以上的公司、 IPO 公司、再融资公司、财务报表或基本面发生正向变化的公司、市场面数据发生正向变化的公司等。 B、第二级过滤,基本面过滤 TFM 模型的第二级过滤是基本面过滤,主要目的是过滤掉大部分没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并尽可能保留基本面良好、行业地位突出、具有可持续性增长潜力和潜在价值的公司。
服饰配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服饰配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摘要:通过对服饰配件的产生和特性的分析,指出服饰配件在服装设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强调服饰配件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通过适"补某些服装的不足,达到审美的要求,阐述了服饰配件在服装设计中的功能。 服饰配件指服装之外参与完成着装状态的一切附属品,它包括头饰、颈饰、胸饰、腰饰、腕饰、指饰、脚饰等等。 近年来,更有把手机、打火机等纳入服饰配件的趋向。
,司机应在出库单上写明车号、姓名,同时发货人员签字。 发货人员将完整的出库单交接单人员进行出库确认。 3. 库存管理 . 货品存放 入库产品需贴好标签后入位,货物的存放不能超过产品的堆码层数极限。 所有货物不可以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必须按照货位标准整齐的码放在托盘上。 开箱货物应及时封箱,并粘贴提示说明。 货物必须保持清洁,长期存放的货物须 定期打扫尘土,货物上不许放置任何与货物无关的物品,如废纸
财务审计每季一次。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事项实行审计 ,并做出审计报告,报送总经理。 第十八条 财务工作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财务工作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主管副总经理监交。 □ 支票管理 第十九条 支票由出纳员或总经理指定专人保管。 支票使用时须有 支票领用单 ,经总经理批准签字,然后将支票按批准金额封头,加盖印章、填写日期、用途、登记号码
编制: 批准: 14 TCL 国际电工企业技术标准明细表 设备技术标准( 13)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采用或对应的国标、国际、国外标准号 实施日期 被代替标准或作废 备 注 外购设备及其主要附件的技术标准 自制设备的技术标准 设备的零部件、元器件、易损件 编制: 批准: 15 TCL 国际电工基础标准明细表 工艺装备标准( 14)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采用或对应的国标、国际、国外标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