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内容摘要:

质量进行肯定、推广和营销,增强成员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享受由 WTO 人力资源发展项目和教育理事会共同制定提供的 GTAT 课程;共同参与研发 GTAT 课程等等。 2. 为全国的涉外旅游专业设置标准 2020 年 4 月,受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本专业牵头承担“高职高专涉外旅游专业设置标准建设项目”,为全国的涉外旅游专业设置标准。 经多次评审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以及第七次教指委工作会议专家委员的最终审定,已决定于 2020年 4 月对该项目予以结项。 项目名称:高职高专涉外旅游专业指导性建设规范,项目编号: GLJZDXM2020002。 3.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专业 2020 年 5 月,本专业获得了自治区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 涉外旅游专业建设方案 7 项目,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特色专业。 4. 实训教学体系初具规模 我们始终坚持打造“课堂虚拟教学 — 校内实训基地 — 校外实习实训 — 境外实习实训”的实训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品质优良、实惠耐用的“练兵场”。 课堂虚 拟教学:投资 200 多万建成的数字化交互式模拟导游实训中心,一系列仿真场所的模拟训练,让学生学到涉外旅游人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了教学与实训的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兼实践教学与经营为一体的青葱岁月旅行社,对于学生而言,既完成了实训教学环节,又实现了由在校生向一个实际的涉外旅游人员的身份转换;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已与 32 家旅游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直接介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设备、场地、实训师资及管理理念等方面为本专业提供软硬件支持,为学生提供轮岗体验、工学交替及顶岗实践的机会。 境外实训实习:本专业强调 学生要具有国际化的技能、知识和视野,分别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学院、澳门旅游学院等境外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换生学习”机制。 同时,与北京汇嘉文化交流中心(迪士尼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每年推荐 35 名优秀学生赴美实习。 “迪士尼实习项目”为本专业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拓宽了道路,提供了丰富经验,同时为不断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社会认可度高 经过多年的努力,本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职业声誉。 本专业学生报到率高,近三年报到率均在 85%左右。 本专业学生基础扎实,在校期间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高, 通过导游资格证的比例达到 98%。 很多学生同时能获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 由于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和实践优势 ,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面向国际旅行社、旅游公司、酒店等多种岗位需求。 近年来,本专业学生以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展现,在全国、广西、市级、校级导游大赛中均获得骄人成绩,囊获各种奖项,大展风采。 在旅游行业、旅游院校的知名度与日俱增,不少旅游企业主动上门联系,如温州国旅旅游有限公司、桂林阳朔山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涉外旅游专业建设方案 8 世外桃源景区等,希望能加强合作,优先选拔优秀人才。 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 95%以上,并有多名学生专升本,继续深造。 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他们分布在桂林中国国际旅行社、东莞中国青年国际旅行社、桂林台联国际旅行社、深圳国际旅行社等旅行社的各个岗位。 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本专业毕业生 63%成为国际旅行社的外语导游员, 25%成为出境领队。 本专业已经成为广西区内外旅游企业选拔涉外旅游人才的首选基地。 6.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强 在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同时, 本专业已 累计培训国内外旅游行业和企业在岗职工、兄弟院校骨干教师 1000 余人。 紧密与桂林七星公园等旅游景区联系,为企业提供专业开发、咨询与服务,承担旅游景区景点线路设计 、景点导游词的编写、定点导游员培训等业务。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供给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紧密依托广西及桂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坚持以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学校和涉外旅游企业合作为突破口,以加强国际交流为特色引领,构建适合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专业建设机制,针对涉外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和岗位核心能力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着重进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特色教材、实训环境及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涉外旅游行业岗位技能要求、专业课程内容与涉外旅游 职业标准完全对接,进一步建设和优化与我国出入境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相适应的、并且能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涉外旅游专业教学体系,建设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产学结合紧密度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的专业,达到国内同类专业先进水平。 专业发展将 带动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 应用韩语、旅游英语、旅游日语 相关专业群的共同发展,在区域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努力 为广西乃至全国培养出优秀的涉外旅游人才,为广西乃至全国开设本专业的院校提供培养范本。 涉外旅游专业建设方案 9 (二)人才供给目标 1. 人才供给需求分析 中国的出入境旅游发展速度惊人、成绩可喜。 到 “十二五”末,广西将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 在国务院明确提高旅游业在广西发展地位的前提下, 2020 年“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这两大前沿阵地同时落户桂林,桂林确立了 2030 年全面建成世界旅游城的长久规划。 从产业环境、区域环境来说,涉外旅游业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动,这些因素增加了更多的涉外旅游从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对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量增大。 但据业内人士分析,合格涉外旅游人才的缺口已在 70%以上,尤其是 高水平、专业化的涉外旅游人才。 2.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外语导游和出境领队为主的涉外旅游人才。 根据涉外旅游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从知识、素质、职业能力技巧三个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具有较强的外语导游讲解能力、涉外交际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为深厚人文底蕴的涉外旅游人才,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实验区,为广西旅游强省建设,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学生就业率高 本专业 现有在校学生 328 名 , 共 10 个教学班级,每年招生人数约 130人。 自 2020 年办学 8 年来, 已向社会输送了六届共 857名毕业生,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 95%以上。 本专业学生基础扎实, 在校期间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高,通过导游资格证的比例达到 98%。 很多学生同时能获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他们分布在桂林中国国际旅行社、东莞中国青年国际旅行社、桂林台联国际旅行社、深圳国际旅行社等旅行社的各个岗位。 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本专业毕业生 63%成为国际旅行社的外语导游员, 25%成为出境领队。 本专业已经成为广西区内外旅游企业选拨涉外旅游人才的首选基地, 为桂林、广西乃至全国各地的国际旅行社、旅游 公司等涉外旅游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符合服务、管理第一 涉外旅游专业建设方案 10 线需要的高素质的 外语导游、出境领队 等涉外旅游人才,对桂林旅游经济、广西旅游经济起着人才输送的重要贡献作用。 4. 人才供给指标 ( 1)计划招生数 每年以 10%12%得速度递增, 到 2020 年,本专业的在校生规模将由目前的 328人达到 400 人左右。 ( 2)报到率 建设期内,报到率由现在的 %提高到 90%。 ( 3)获得双证书学生的比例 获得双证书学生的比例由现在的 %达到 99%。 ( 4)职业技能比赛获奖数 积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比赛,争取 1 人获得一等奖, 3 人获得三等奖以上。 全专业未参赛学生 50%以上达到相当于三等奖以上水平。 ( 5)初次就业率 初次就业率由现在的 %达到 98%。 ( 6)用人企业满意度 通过对毕业生 跟踪调查,达到涉外旅游 用人单位满意率 95%以上。 三、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完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涉外旅游人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将现代企业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本专业教学内容与涉外旅游人才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 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 1)本专业根据当今旅游 市场对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标准,在充分听取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建议与意见的基础上,全面地进行了市场调研,确定了涉外旅游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并以此作为专业的课程标准。 学生通过在校的三年学习,要掌握三大模块的能力:① 职业基本素质:语言能力,这是基础能力,即要求本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达到较高水准,能够用外语流利地与外国人进行有效沟通;② 职业核心素质:这是专业能力,即在夯实专业知识 涉外旅游专业建设方案 11 的基础上,能熟练地讲解景点,沟通和协调、掌控团队和处理应急事件等的职业技能;③ 拓展素质,如良好的中西方文化修养,较强 的涉外交际能力等。 同时,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考取导游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到日常教学任务中。 ( 2)以涉外旅游岗位和任务群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从整体出发,重组、优化机构。 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体系架构中的作用,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 课程的设置,遵循人的“职业成长规律” —— 即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发展过程,对于课程重复或交叉的部分进行优化删减。 2.推行“教学做”为一体的核心课程建设 根据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推行“教、学、做”为一体的核心课程 建设。 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过程设计为边讲边练的过程,实训室与专业教室同一,主讲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同一,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同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 3.优质核心课程与配套教材、特色辅助教材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完成《导游英语》、《领队英语》、《领队业务》 3 门体现岗位能力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并设计和编写与之配套的以项目为载体的特色教材。 其中《导游英语》已是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领 队英语》、《领队业务》 2 门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同时,开发与专业建设相匹配的特色辅助教材。 教材要面向市场需求,突出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校企联合开发,以实训为主,适应企业岗位能力要求。 开发与数字化交互式模拟导游实训中心功能相匹配的《导游业务实操》和《领队业务实操》教学软件,编写《桂林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中英文版)和《广西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中英文版)两部特色辅助教材。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旨在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 系搭建公共平台。 主要包括:集理论教学与 涉外旅游专业建设方案 12 实训指导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核心课程为主的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特色辅助教材的开发;精品旅游图库及音像资料库;学生基本能力测试题库;课件资源库;典型案例库;情景教学视频库;精品课程视频库等。 4.完善第三方评价体系建设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模式。 课程考核评价要充分反映行业、企业、院校的需要。 改革传统考核模式,根据学生的能力训练过程对考核系统进行精心设计,建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体现学生能力训练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 1)完善毕业生信息库,继续对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广泛收集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各方信息和意见,用于指导专业建设。 ( 2)完善毕业生质量监督工作小组,负责项目的设计、问卷调查、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工作。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责任到人。 ( 3)探索以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所学课程有效性等核心指标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包括:专业培养的定位是否准确和具备特色;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和核心知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否有效;学校的生源分析;已毕业学生对学校的评价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的获得可以帮助调整专业设置、修订人才培养 方案、进行课程改革,从而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师资队伍建设 1. 确立“加速培养、积极引进”的原则,加大师资队伍在知识技术应用上的整合力度,不断健全师资培训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企业实践制度。 首先要避免只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应用型技术和学历上的教育与培训;第二,从涉外旅游企业引进一批高级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担任实训教师工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三,重视专业师资在企业的实践培训,采取脱产培训、进修、寒暑假集训、到企业挂职、到社会兼职等方式,增加教师实践方面的经验。 2. 师资队伍的奖励机制和评 价体系。 要设立产学研奖励机制,因为产学研机制是考核和解决高职院校师资的试金石,唯有与企业及 涉外旅游专业建设方案 13 市场进行产学研结合,才可以真正融入到经济技术的前沿应用型过程。 设立“产学研”项目的基金,鼓励教师进行“产学研”方面的科研;将“产学研”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在年终评定、进修和科研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