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技术操作2项中医特色护理、常用穴位内容摘要:

药 部位,注意保暖。 %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 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遵医嘱使用已配置的药物并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 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的平摊与棉纸上,厚薄适中。 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而污染衣被,加 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松紧适宜。 敷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 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敷料摊制的厚薄要均匀,固定松紧适宜 对初起有脓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宜中间留空隙 ,围敷四周。 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 以 免乳汁溢出污染 敷料及衣被。 敷料面积应大于患处且保持一定的湿度。 如药物较干时,应用所需的药汁, 酒,醋等进行湿润。 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敷药后,若出现红疹,瘙痒,水疱等过敏现象时,及 时停止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附:中药外敷法操作流程图及考核评分标准 18 中药外敷法 操作流程图 评估 物品准备患者 治疗盘、治疗卡、遵医嘱配置药物、油膏刀、棉纸、纱布或棉垫、弯盘、镊子、胶布、绷带等 患者准备位 清洁皮肤 以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 观察 摊药 敷药 根据 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将所需药物用油膏刀均匀地摊平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敷药部位有红、肿、痒反应,立即停止,遵医嘱及时停止 将摊药超过红肿范围敷于患处 包扎 整理 加纱布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松紧适宜。 美观牢固 协助患者衣着,舒适体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 核对 床号、姓名、诊断,解释,关闭门窗,合适 体位,暴露敷药部位,保暖 ,必要时屏风遮挡 记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敷药治疗后的客观情况,签字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心理状况 19 中药外敷法 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项 目 要 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 止端庄,态度和蔼。 5 10 服装、鞋帽整洁。 5 操 作 前 准 备 护士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2 25 洗手,戴口罩。 5 物品 治疗盘,药液及容器, 治疗本,油膏刀,软尺,剪刀,保鲜膜,松节油,手套, 橡胶单,中单 ,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6 患者 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 6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 外 敷 部位;保暖。 6 操 作 流 程 外 敷 再次核对外 敷部位。 5 35 清洁皮肤 , 观察肢体肿胀程度,皮肤情况。 5 准备药物,剂量正确。 5 外 敷时间、 厚度、 部位正确。 8 保鲜膜固定正确。 2 观察 观察局部 及全身 反应。 5 观察肿胀程度,敷药效果。 5 操 作 后 整理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3 15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5 评价 外 敷部位准确、皮肤清洁情况、患者感受、目标达到的程度。 5 记录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2 技 能熟练 操作正确、熟练,轻巧。 5 15 理论提问 回答全面、正确。 10 合 计 100 20 第七节 中药雾化 吸入 法 中药雾化吸入疗法是现代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是指经雾化装置的中药药液体变成微小雾粒或雾滴,悬浮于吸入气中,使气道湿化和中药药液吸入呼吸道,以达到呼吸道粘膜湿润、祛痰、止喘等目的。 1 评估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对雾化合作的耐受程度。 心理状况。 2 目标 呼吸道粘膜湿润、祛痰、止喘。 3 禁忌症 肺气肿禁用。 4 告知 雾化吸入 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大量蒸气吸入影响肺功能;避免呼吸道交叉感染。 5 物品准备 治疗车、超声雾化器一套、中药药液、冷开水、水温计。 6 操作程序 备齐用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取半卧位,核对床号、姓名、腕带。 连接雾化器各部位,检查性能,水槽内加冷开水 250ml 液面高约 30cm、浸 没雾化罐底的超声膜,罐内放入中药药液 3050ml,罐盖拧紧,放入水槽,将水槽盖紧。 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预热 3 分钟,再开雾化器开关。 根据需要调节雾量,将口含嘴或面罩罩住口鼻,嘱深呼吸、吸入 20 分钟。 注意水槽内水温不超过 60 度。 治疗完毕,取下口含嘴或面罩,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 擦干患者面部,整理床单,协助舒适卧位,倒掉雾化器水槽内水,消毒,擦 干。 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护士熟悉雾化器性能,水槽内应保持足够的水量,水温不超过 60 度。 注意保护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及晶体换能器,质脆易破碎,在操作、清洗过 程中,动作轻柔,防止损坏。 连续使用雾化器时,中间需间隔 30 分钟。 中药加水浸泡 30 分钟后浓煮成 20 毫升一剂,装入无菌袋中。 中药雾化每日 2 次,每 次 20 毫升,一周一疗程,间隔 23 天后在行治疗,同时配合中药口服以扶正固本。 附:中药超声雾化法操作流程图及考核评分标准 21 中药雾化 吸入法 操作流程图 评估 物品准备患者 治疗车 :超声雾化器一套,中药药液、冷开水,水温计 患者准备位 安装检查 水 槽 内 加 冷 开 水250ml 液面高约30cm,浸没雾化罐底的透声膜,罐内放入中药药液 3050ml,罐盖拧紧、放入水槽,将水槽盖紧。 主机与附件连接 接电源 吸入 撤电源 根据需要调节雾量,将口含嘴或面罩罩住口鼻,嘱深呼吸、吸入 20 分钟。 注意水槽内水温不超过 60 度 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设定时间 ,再开雾化器开关 治疗毕,取下口含嘴或面罩,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 整理 擦干患者面部,整理床 单位,协助舒适卧位,雾化器倒掉水槽内水,消毒、擦干 核对 床号、 姓名、诊断,解释 说明治疗目的及方法 ,选择合理体位(半卧位) 记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治疗时间、药物、病人反应、疗效 ,并签名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 体位 、心理状况 22 中药雾化吸入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项 目 要 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3 6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3 评估 病情、意识、合作程度 10 10 物 品 备物齐全,放置合理 5 10 患者 核对 正确, 解释 耐心、细致 3 指导患者正确配合雾化吸入 ,体位适宜 2 操 作 流 程 仪器装配 正确 连接雾化器各部位,检查性能。 5 51 水槽内水温、水量适宜 6 雾化罐内药液准确,盖紧。 5 接电源 开电源开关,预热 3 分钟, 设定时间, 再开雾化器开关 8 调节雾量适宜 5 吸入 口含嘴放入口中,指导患者学会用口吸气,鼻呼气 9 雾化吸入时间适宜( 1520分钟) 3 注意水槽内水温 (大于 60℃停机换水) 5 撤电源 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 5 操 作 后 整理 协助患者擦干面部,体位舒适 2 9 床单位整洁 2 用物处理适宜,消毒正确,洗手 2 记录 按要求记录 治疗效果 3 评价 动作轻巧,步骤正确 3 9 患者感觉舒适 3 与患者沟通情况 3 理论提问 回答全面、正确。 5 5 合 计 100 23 第八节 中药 熏洗法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洗、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刹虫止痒的一种外治方法。 1 评估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心理状况。 2 目标 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部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治疗女性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3 禁忌症 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4 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 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 或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 6 操作程序 遵医嘱配置药液。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 根据熏洗部位安排患者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 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 若感到不适,应立即 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清洁用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操作 技术进行。 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 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熏洗药禁止内服。 附: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图及考核评分标准 24 中药熏洗法 操作流程图 评估 物品准备患者 治疗盘、药液、盛放药液的容器、水温计 患者准备位 定位 根据医嘱配的药液,确定熏洗部位位置 熏洗 观察 熏毕 保持药液温度,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将药液趁热倒入容器,根据不同部位按要求熏洗,药液偏凉时,随时更换 清洁局部皮肤,擦干 整理 协助患者衣着,舒适体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关闭门窗,合理体位,暴露熏洗部位,保暖 记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敷药治疗后地客观情况,签名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熏洗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心 理状况 25 中药 熏洗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项 目 要 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10 服装、鞋帽整洁。 5 操 作 前 准 备 护士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25 洗手,戴口罩。 2 物品 治疗盘,药液,盛放药液容器,水温计等。 6 患者 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 6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 熏洗 部位;保暖。 6 操 作 流 程 定位 再次核对;确定熏洗部位及手法。 5 35 手法 熏洗方法,运用、正确。 10 药液温度适宜。 5 药液量适宜。 2 药液未沾湿患者衣裤、被单 ;熏洗时间适宜。 5 观察 观察药液温度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5 熏毕 清洁局部皮肤、擦干。 3 操 作 后 整理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3 15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5 评价 熏洗 部位准确、皮肤清洁情况、患者感受、目标达到的程度。 5 记录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2 技能熟练 操作正确、熟练,轻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