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育笔记总结内容摘要:

治国。 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有效,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经济是教育的基础,先富后教。 凡治国之道,比先富民,民富则 易治也,民貧则难治也,衣食足而知荣辱。 物质是教育的基础,发展经济是发展教育的前提 教育是治国的首务,育才是长远之计。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终生之计,莫如树人。 二、关于教育的对象 环境影响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故有教无类 孔子认为人的天赋禀性相近,生来大体平等,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天赋平等的人性论,也是他推动平民教育,实行有教无类的理论根据。 三、关于教育的目的 为天下培养君子贤人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优:空闲的意思 《孟子。 离娄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把修齐治平联系起来。 在《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意思:一是强调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二是在修身面前人人平等而不分阶级,三是修身的途径必须循序渐进,要有科学性。 四、关于教育的 内容 五德: 温:敦柔滋润谓之温 良:行不犯物谓之良 恭:和从不逆谓之恭 俭:去奢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