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教育研究”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内容摘要:

识形成过程前测统计表 等 级人数及百分比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分 类 认识 287 34. 4 12 77. 49 27 170 59. 3 5 1. 74 情感 287 31. 6 11 721 25. 1 183 63. 8 28. 7 10 行为 287 37. 3 13 101. 9 35. 5 142. 6 49 7 2. 5 表( 3)学生环保意识形成过程后测统计表 等级为数及百分比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分类 认识 289 情感 289 行为 289 实验前测表明: 1. 认知 一项的优秀率 12%,良好率也只有 27%,说明绝大部分学生环保知识贫乏,不懂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不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这也是当前一些小学生环保意识淡漠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们在实验假设中设想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接受环保信息和环保思想熏陶,促进环保意识的形成 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 2. 情感 一项优秀率为 11%,与 行为 一项的优秀率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促进环保意识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促进情感的内在 ,使学生对美好环境的热爱之情升华为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 六、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及体会 (一)撰写了一批有一定理论价值的研究论文。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环保教育 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数学科中环保教育渗透初探》,《创造一个人类共有的美好家园》,《超越 人类中心主义 》,《诗意和栖居 试论自然和人类及该状态下的个体》,《增强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 其中娄林老师的《超越 人类中心主义 》、陈素梅老师的《诗意和栖居 试论自然和人类及该状态下的个体》于近期被深圳市环境研究所列为评奖论文。 (二)学生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并且影响周围一些人对环保的态度。 到过塔影小学的人,谁都会对这所拥有七百多人的学校的优美环境留下深刻的印象,校园内难以看到随手乱扔的果皮纸屑,教室里窗明几净 ?quo。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