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与xx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合集内容摘要:

活垃圾处理规范化。 每个镇要建有一座以上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每个村庄至少要建成一个以上垃圾收集点(垃圾屋或封闭式垃圾桶)。 建立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制定卫生保洁制度和建立保洁队伍,及时清运垃圾进行 无害化处理。 村内水面无垃圾,水体无异味。 村宅门前不得乱堆放,杂物不得占用村道。 (县规划市政局牵头,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科技农业局配合) 3.环境绿化美化。 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36%以上,且有一个 5000 平方米以上的集中绿地公园。 村庄要有一个 500 平方米左右供村民乘凉、休憩的绿化小公园。 开展村庄四周、主干道两侧、房屋周边及水沟旁绿化工作。 主要道路两侧边沟以及沿河宜绿化地段要进行植树绿化,提倡种植乡土树种。 鼓励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栽种瓜果,并用竹篱围起,形成“植物自然,乡土浓郁”的景观。 (县林业局牵头,县规划市政局配合) 4.根据村庄的经济条件和村民意愿,对村内房屋(古民居、古建筑除外)外墙进行整饰,沿主干道两侧的农户赤膊墙按统一的风格进行整饰,充分展现岭南文化特色和岭南民居特点。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指导、县规划市政局、科技农业局配合) 5.畜禽养殖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 农户家庭式饲养实行圈养,畜禽圈舍要与村民住宅保持适当的卫生防护距离。 规模化的养殖场要配套建设生物隔离带。 (县科技农业局牵头,县卫生局、环境保护局配合) (三)完善美丽小镇(乡村)基础设施。 1.道路设施。 镇建 成区主要道路路面平整、硬底化,有人行道、路灯、绿化,公共交通指示标志设置齐全、规范;有一条以上城乡公交线路或农村客运班线,有设置美丽大方的候车亭。 村庄内道路 100%硬底化,引导和鼓励采用砂石、地砖等渗水材料铺装路面。 道路两侧和路口要进行绿化,主要道路出入口要安装路灯。 (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规划市政局配合) 2.生活排污设施。 镇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以上。 村庄污水排放实现暗渠化,有条件的村可以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生活污水简易处理。 (县水务局牵头,县科技农业局、爱卫办配合) 3.供水设施。 镇建成区建立水源地保护机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镇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 90%。 村庄生活饮用水水质要达到卫生部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县水务局牵头,县科技农业局、疾控中心配合) 4.卫厕设施。 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村户厕普及率 90%以上。 (县爱卫办负责) (四)提升公共服务。 1.教育服务。 镇建成区有一间以上达标的中、小学校。 (县教育局牵头) 2.文化体育服务。 镇建成区建有一个省二级以上文化站,且对群众免费开放。 有符合标准的全民健身广场。 村庄(指自然村 )要有一个文化活动场所(室),行政村要有一个综合活动场所(一个露天篮球场,两张露天乒乓球台、 200 平方米室内体育活动场所)。 行政村宣传文化阵地要达到“五有”(有农家书屋 文化室 、阅读栏、宣传栏、科普栏、电教室)。 (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县规划市政局、科技农业局配合) 3.卫生医疗服务。 镇建成区要有一个以上综合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卫生医疗服务设备齐全。 (县卫生局牵头) 4.信息服务。 建设县、镇、村三级“社会综合服务网络”,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三资”信息管理、交易平台和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 (县科技农业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民政局配合) (五)创新政策机制,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 1.建立县、镇各级领导挂点联系,部门结对帮扶制度。 对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实行县领导挂点指导。 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对美丽乡村实行结对帮扶。 各乡镇建立领导挂点联系制度。 2.资金奖补政策。 一是争取市财政用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奖补资金,二是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获得市级“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称号的单位进行补助,按资金奖补标准(见附件 4)及时划拨奖补资金。 从 XX 年起,落实“一事一议”制度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优先 考虑奖补资金。 (县财政局牵头) 3.土地政策。 加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