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版广东电网精细化施工工艺标准线路部分内容摘要:
度的 %;支架横撑的水平误差不应大于其宽度的 %;竖井对角线的偏差不应大于其对角线长度的 %。 ( 9)金属制桥架系统,包括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应设置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接地。 采用玻璃钢桥架时,应沿桥架全长另敷设专用接地线。 ( 10)电缆桥架的外表面明显位置, 直线 段 每隔 10~ 15m 以及 分支、转弯等处 应 设置 用油漆喷涂 醒目的电缆标志。 施工工艺要点 ( 1)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 2 处与接地干线相连接; 广东电网公司配网工程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 (2020年版 ) 21 ( 2)钢制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 25mm2; ( 3)支架与预埋件焊接固定时,焊缝饱满。 膨胀螺栓固定时,选用螺栓适配,连接紧固,防松零件齐全; ( 4)电缆桥架多层安装时,为了散热和维护及防止干扰的需要,桥架层应留有一定距离; ( 5)弱电电缆与电力电缆间不小于 米,如有屏蔽盖板可减少到 米,电力电缆间不小于 米; ( 6)电缆桥架直线段和弯通的侧边均有螺栓连接孔。 当桥架的直线段之间、直线段与弯通之间需要连接时,可用直线连接板进行连接。 有 的桥架直线段之间连接时还在侧边内侧使用内衬板; ( 7)连接两段不同宽度或高度的托盘,梯架可配置变宽连接板或变高板; ( 8)托盘、梯架分支、引上、引下处宜有适当的弯通。 因受空间条件限制不便装设弯通或有特殊要求时,可使用铰链连接板和连续铰接板; ( 9)梯架(托盘)连接板的螺栓应紧固,螺母应位于梯架(托盘)的外侧。 样板图片 图 3112 托臂安装式桥架 广东电网公司配网工程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 (2020年版 ) 22 图 3113 吊架安装式桥架 广东电网公司配网工程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 (2020年版 ) 23 第二章 电缆的敷设 1 电缆直埋敷设 适应范围 本节适用于 10kV 电缆工程的直埋电缆敷设的施工。 主要引用标准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 516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DL/T 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 Q/CSG111052020 《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四部分:配网工程》 《中国南网公司 10kV 和 35kV 配网标准设计( 2020 年版)》 设计要求 直埋敷设于非冻土地区时,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 1)电缆外皮至地下构筑物基础,不得小于。 ( 2)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得小于 ;当位于车行道或耕地下时,应适当加深,且不宜小于 1m。 直埋敷设的电缆,严禁位于地下管道的正上方或下方。 电缆与电缆或管道、道路、构筑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距离,应符下表要求。 表 321缆或管道、道路、构筑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距离( m) 电缆直埋敷设时的配置情况 平行 交叉 控制电缆之间 - (1) 电力电缆之间或与控制电缆之间 10kV 及以下 (1) 10kV 以上 (2) (1) 不同部门使用的电缆 (2) (1) 电缆与地下管沟 热力管沟 2(3) (1) 广东电网公司配网工程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 (2020年版 ) 24 油管或易燃气管道 1 (1) 其它管道 (1) 电缆与铁路 非直流电气化铁路路轨 3 直流电气化铁路路轨 10 电缆对建筑物基础 (3) - 电缆与公路边 (3) 电缆与排水沟 (3) 电缆与树木的主干 电缆与 1kV 以下架空线电杆 (3) 电缆与 1kV 以上架空线杆塔基础 (3) 注 :( 1) 当电缆用隔板分隔或敷设在电缆槽盒中或电缆穿管时,可为 ; ( 2) 当电缆用隔板分隔或敷设在电缆槽盒中或电缆穿管时,可为 ; ( 3) 特殊情况可斟酌且最多减少一半数值。 直埋敷设的电缆引入构筑物,在贯穿墙孔处应设置保护管,且对管口实施阻水堵塞。 直埋敷设电缆的接头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接头与邻近电缆的净距,不得小于。 ( 2)并列电缆的接头位置宜相互错开,且不小于 的净距。 ( 3)斜坡地形处的接头安置,应呈水平状。 ( 4)对重要回路的电缆接头,宜在其两侧约 1000mm 开始的局部段,按留有备用量方式敷设电缆。 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 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用机械敷设电缆时的最大牵引强度宜符合下表规定。 表 322牵引强度 (N/mm2) 牵 引 方 式 牵 引 头 钢 丝 网 套 受力部位 铜芯 铝芯 铅套 铝套 塑料护套 允许牵引强度 70 40 10 40 7 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宜超过 15m/min,在较复杂路径上敷设时,其速度广东电网公司配网工程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 (2020年版 ) 25 应适当放慢。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 表 323允许最小弯曲半径 电缆 类型 最小弯曲半径 单芯 多芯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12D 10D 注 1: D 表示电缆外径 注 2: 电缆截面宜按以下数值选用: 300,240,150,120,70mm2 同通道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 ( 2)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的相互间宜有 1 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使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尽可能较小的原则来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电缆敷设后,应该及时排列整齐,避免交叉重叠。 在电缆终端、中间接头、电缆拐弯处、等地方的电缆上装设标示牌。 施工工艺要点 电缆沟底应平整,并铺上 100 ㎜软土或沙。 电缆敷设完后,上面应盖一层150mm 软土或沙,盖上保护盖板。 也可把电缆放入预制钢筋混凝土槽盒内填满砂,然后盖上槽盒盖。 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要求,不得将电缆平行敷设于其它管道的正上方或下方,最小允许净距需符合要求 在电缆路径的土壤中,如发现有化学腐蚀、电解腐蚀、白蚁危害等,应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人工敷设电缆:电缆的人工拉引一般是人力和滚轮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方广东电网公司配网工程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 (2020年版 ) 26 法需要施工人员较多,特别注意的是人力分布要均匀合理,负荷适当,并要统一指挥。 电缆敷设时,在电缆盘两侧须有协助推盘及负责刹盘滚动的人员。 电缆敷设的一般工艺要求: ( 1)为避免电缆拖伤,可把电缆放在滚轮上,敷设电缆的速度要均匀。 电缆盘就位可用起重机或人工将电缆盘放置指定位置,电缆在装卸的过程中 ,设专人负责统一指挥 , 指挥人员发出的指挥信号必须清晰、准确。 ( 2)采用吊车装卸时 , 装卸电缆盘孔中应有盘轴,起吊钢丝绳套 在轴的两端 ,不应直接穿在盘孔中起吊。 人工移动电缆盘前,应检查线盘是否牢固,电缆两端应固定,线圈不应松弛,电缆盘只允许短距离滚动,滚动时滚动方向必须与线盘上箭头指示方向一致。 ( 3)根据电缆长度和截面,选用的牵引绳长度比电缆长 30~ 50m。 牵引绳连接必须牢固。 其连接点应选用防捻器。 布放电缆滑轮,直线部分应每隔 ~3m 设置直线滑轮,确保电缆不与地面摩擦,所有滑轮必须形成直线。 弯曲部分采用转弯滑轮,并控制电缆弯曲半径和侧压力。 ( 4)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 5)电力电缆在切断后,应将端头 立即做好防潮密封,以免水分侵入电缆内部。 ( 6)若电缆沟内并列敷设多条电缆,其中间接头位置应错开。 其净距不应小于 米。 ( 7)电缆敷设后,应及时排列整齐,避免交叉重叠,并在电缆终端、中间接头、电缆拐弯处、管口等地方的电缆上装设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电缆型号、规格与起讫地点。 ( 8)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 必要时,还要将盖板缝隙密封。 在施工完的隧道、电缆沟、竖井、电房出入口、管口进行密封。 广东电网公司配网工程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 (2020年版 ) 27 样板图片 图 321 电缆盘就位 图 322 直埋电缆敷设 图 323 直埋电缆转弯敷设 电缆引出符合要求 使用滑轮放缆 使用滑轮放缆 且转弯半径符合要求 广东电网公司配网工程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 (2020年版 ) 28 2 电缆排管敷设 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 10kV 电缆工程的排管、顶管电缆敷设的施工。 主要引用标准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 516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DL/T 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 Q/CSG111052020 《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 控制规范》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四部分:配网工程》 《中国南网公司 10kV 和 35kV 配网标准设计( 2020 年版)》 设计要求 保护管的选择,应满足使用条件所需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交流单相电缆以单根穿管时,不得用未分隔磁路的钢管。 使用排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缆芯工作温度相差大的电缆,宜分别配置于适当间距的不同排管组。 ( 2)管孔端口应有防止损伤电缆的处理。 ( 3)在工作井内的接头和单芯电缆必须使用非磁性材料或经隔磁处理的夹具固定。 ( 4)工作井两端的排管孔口应封堵。 封堵应采用排管配套的专用管堵,要求封堵严密,不渗水。 较长电缆管路中的下列部位,应设在工作井内: ( 1)电缆牵引张力限制的间距处。 ( 2)电缆分支、接头处。 ( 3)电缆从排管转入直埋处。 ( 4)管路坡度较大且需防止电缆滑落的必要加强固定处。 广东电网公司配网工程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 (2020年版 ) 29 每管宜只穿 1 根电缆,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 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用机 械敷设电缆时的最大牵引强度宜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 324牵引强度 (N/mm2) 牵 引 方 式 牵 引 头 钢 丝 网 套 受力部位 铜芯 铝芯 铅套 铝套 塑料护套 允许牵引强度 70 40 10 40 7 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宜超过 15m/min,在较复杂路径上敷设时,其速度应适当放慢。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 表 325许最小弯曲半径 电缆 类型 最小弯曲 半径 单芯 多芯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12D 10D 注 1: D 表示电缆外径 注 2: 电缆截面宜按以下数值选用: 300,240,150,120,70mm2 电缆施放完毕后,应按要求将工作井内电缆放置在支架位置上,并在管口两端、井口、终端等位置上绑扎标示牌,并进行封堵。 施工工艺要点 对设计图纸规定的管孔进行疏通检查,清除管道内可能漏浆形成的水泥结块或其他残留物,并检查管道连接处是否平滑,以确保电缆传入排管时不遭受伤。 必要时应用管道内窥镜探测检查。 试牵 引,经过检查后的管道,可用一段 3 米长与本工程电缆规格相同的电缆作模拟牵引,观察电缆表面的磨损是否属于许可范围。 电缆进入排管前,可在其表面涂上与其护层不起化学作用的润滑物。 管道口应套以光滑的喇叭管,井坑口应装有适当的滑轮组,以确保电缆敷设牵引时的弯曲半径,减小牵引时的磨擦阻力。 广东电网公司配网工程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 (2020年版 ) 30 电缆敷设的一般工艺要求(见直埋敷设部分)。 样板图片 图 324 排管检查 图 325 电缆排管敷设 (工作井内 )。xx版广东电网精细化施工工艺标准线路部分
相关推荐
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确定和应 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 质 量 手 册 版 本 C 修改码 0 内 容 页 码 2/2 程的运行和有效控制; d)确定并确保获得这些过程所需的 人员、基础设施、运行环境、知识和监测等 资源; e)规定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责任和权限 ,并进行沟通 ; f)应对按照 ; g)评价这些过程 绩效和有效性 , 识别更新的需求,
码:第 1页 /共 3页 《护 卫 队 工 作 手 册》 手 册 噎安赢支灾库呛遇泽釉熄昂颗赊钩哆侗缩杰慷影贼慎人息前拎娟存闲每唁厘徘驱苹眠授董赏铣佣驱瓜绪馅阳椭讲迈砍译辆髓扮叁晨徒临慈茫寝耕临 设 2 人: 1 人 负责地面停车场, 1 人 负责地下停车场,岗位职责见G212。 xx物业保安部工作手册手册编号: G2— 1 深圳特区中华城有限公司版号 /修改状态: B/0 物业管理分公司页码
和有效闭环。 在两台机组运行考核期内,运行统计指标规范完整,有具体的支持性数据; 完成 两台机组性能试验, 出版 试验报告,各项试验性能指标真实有效,机组的厂用电率、投产后非停次数、机组等效可用系数、空预器漏风率、供电煤耗等重要性能指 13 标均达到优良水平。 2020 年度获得中电投“节能示范电厂”称号。 本项目 对机组的废水处理、烟气脱硫、粉尘排放等环境保护方面的预防措施和工作十分重视,
二、 单项 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在所列备选项中,选一项正确的或最好的作为答案,将选项号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 1. 图示结构 A截面的弯矩为 ( A )。 专业好文档 第 16 页 共 31 页 A. lFP ,上侧受拉 B. lFP ,下侧受拉 C. 2 lFP ,上侧受拉 D. 2 lFP ,下侧受拉 2. 图示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是 ( C )。 A. 3 B. 4
两扩一缩 ” 的思路,创新培训模式。 “ 两扩 ” ,一是扩大培训面,把以往培训科级领导干部为主扩大为培训科级及科级以下公务员和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二是适当扩充办班时间,将以往每期培训班 *天左右培训时间改为 **— **天。 “ 一缩 ” ,即缩小单个脱产班次的办班规模,由原来的每个班次 **人左右,缩减为 **— **人。 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 按照 “ 加强理论、严格管理
能力,表现为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调控主体能力偏弱 乡镇党委政府作为调控主体,在现阶段其总体调控能力偏弱。 范文最新推荐 13 1、党政运行不规范。 一是党政不分。 乡镇党政联席会议代替党委会、乡镇长办公会议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是党政不和。 一些乡镇党委书记民主决策意识不强,习惯于搞 “ 一言堂 ” ;一些乡镇长认为行政事务管理实行首长负责制,在某些重大政务决策上不接受党委意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