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全国勘察设计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内容摘要:

43. 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势图如下: CuCuCu  , AuAuAu  FeFeFe 7 23  , MnMnM n O 24  在空气存在的条件下,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最稳 定的是:( )。 ( A) 2Cu ( B) Au ( C) 2Fe ( D) 2Mn 答案: D 解析过程: AuAuAu  , 左右 EE  ,易发生歧化反应,所以 Au 最不稳定; CuCuCu  ,所以   CuCuE //// 2222    MnMnFeFeCuCuCuCu EEEE , 所以氧化性   222 MnFeCu ,氧化性 2Mn 最弱。 因为 //// 2232224    CuCuFeFeOHOMnM nO EEEE,所以还原性   22 MnFe ,所以氧化性 2Mn。 综上所述,应选 D。 主要考点:氧化还原电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44. 按系统命名法,下列有机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 )。 ( A) 2乙基丁烷 ( B) 2,2二甲基丁烷 ( C) 3,3二甲基丁烷 ( D) 2,3,3三甲基丁烷 答案: B 解析过程:有机化合物命名时,应选择烷烃分子结构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将主链作为母体;主链编号原则是主要官能团所在碳原子的序号应最小;支链编号首先考虑主要官能团,使其序号最小,其次使取代基的序号之和最小。 选项 A结构式为:。 应命名为 3甲基戊烷,故选项 A错误。 选项 B结构式为:。 命名为 2,2二甲基丁烷,选项 B正确。 选项 C结构式为:。 应使取代基的序号之和最小,应命名为 2,2二甲基丁烷,故选项 C 错误。 选项 D结构式为:。 应使取代基的序号之和最小,应命名为 2,2,3三甲基丁烷,故选项 D错误。 综上所述,应选 B。 45. 下列物质使溴水褪色的是:( )。 ( A)乙醇 ( B)硬脂酸甘油酯 ( C)溴乙烷 ( D)乙烯 答案: D 解析过程:四个选项中,只有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应选 D。 主要考点:基本有机物的结构、基本性质及用途。 46. 昆虫能分泌信息素。 下列是一种信息素的结构简式:     C H OCHCHCHCHCH 9252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这种信息素不可以与溴发生 加成反应 ( B)它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 C)它只能与 1mol 2H 发生加成反应 ( D)它是乙烯的同系物 答案: B 解析过程:该信息素结构中含有不饱和 CC 双键,所以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选项( A) 错误; 结构中还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选项( B) 正确; CC 双键和醛基均可与 2H 发生加成反应,所以该信息素可与 2mol 2H 发生加成反应,选项( C) 错误; 结构相似(有相同官能团,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发生规律性变化)、通式相同、在分子的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2CH 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而该信息素结构中除含 CC 双键外,还有醛基,所以不是乙烯的同系物,选项( D) 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说法应选 B。 47. 图示刚架中,若将作用于在 B处的水平力 P沿其作用线移至 C处,则 A、 D处的约束力:( )。 ( A) 都不变 ( B) 都改变 ( C) 只 有 A 处改变 ( D) 只有 D处改变 答案: A 解析过程: 图示为一刚架,由 0 AM ,得 ADFABP Dy  ,   PPADABPFDy ; 再由  0X ,得 0AxF ;  0Y ,得   PFAy。 由此可知,当将作用于在 B处的水平力 F 沿其作用线移至 C 处, A、 D处的约束力都不变。 48. 一铰盘有三 个等长为 l 的柄,三个柄均在水平面内,其间夹角都是 0120。 如在水平面内,每个柄端分别作用一垂直于柄的力 1F 、 2F 、 3F ,且有 FFFF  321 ,该力系向 O点简化后的主矢及主矩应为:( )。 ( A) 0RF , FlMO 3 ,(  ) ( B) 0RF , FlMO 3 ,(  ) ( C) FFR 2 , (水平向右), FlMO 3 ,(  ) ( D) FFR 2 , (水平向左), FlMO 3 , ( ) 答案: B 解析过程:力矩首尾相连为一封闭的三角形,根据力的三角形法则(力的平行四边形简化法则),力系向 O点简化后的主矢 0321  FFFF R。 力系向 O点简化后的主矩   FllFlFlF 3321。 主要考点:考查平面力系的简化、主矢、主矩。 49. 图示起重机的平面构架,自重不计,且不计滑轮重量。 已知: kNF 100 , cmL 70 , B、 D、 E 为铰链连接。 则支座 A的约束力为:( )。 ( A)   kNFAx 100 ,   kNFAy 150 ( B)   kNFAx 100 ,   kNFAy 50 ( C)   kNFAx 100 ,   kNFAy 50 ( D)   kNFAx 100 ,   kNFAy 100 答案: C 解析过程:对 A点取矩, 0 AM , LFLFLF Cy 424  ,   kNFFCy 15 023; 由  0X ,得   kNF By 50100150 ,   kNFBx 100。 主要考点:考查力、约束及约束力、受力图。 50. 平面结构如图所示,自重不计。 已知: kNF 100。 判断图示 BCH 桁架结构中,内力为零的杆数是:( )。 ( A) 3 根杆 ( B) 4根杆 ( C) 5根杆 ( D) 6 根杆 答案: D 解析过程: 从 G 点开始,则有杆 1GG 为零杆;同理,从 1G 开始,则有杆 EG1 为零杆; 从 E 点开始,则有杆 1EE 为零杆;同理,从 1E 开始,则有杆 DE1 为零杆; 从 D 点开始,则有杆 1DD 为零杆;同理,从 1D 开始,则有杆 RD1 为零杆; 主要考点:考查零杆的判别。 51. 动点以常加速度 2/2 sm 作直线运动。 当速度由 sm/5 增加到 sm/8 时,则点运动的路程为: ( )。 ( A) ( B) 12m ( C) ( D) 答案: D 解析 过程:初始速度为 smv /51  ,增加到 smv /82  ,加速度为 2/2 sma , 则时间为 savt 1 , savt 42822 , 点运动的路程为: matS 222 。 主要考点:考查点的运动方程、轨迹。 52. 物体作定轴转动的运动方程为 234 tt (  以 rad 计, t 以 s 计)。 此物体内,转动半径 mr  的一点,在 00t 时的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大小为:( )。 ( A) sm/2 , 2/8 sm ( B) sm/3 , 2/3 sm ( C) sm/2 , 2/ sm ( D) 0 , 2/8 sm 答案: A 解析 过程:角速度 t64/  , 当 00t 时, 速度   smttrv t / 0   , 法向加速度   2202 / smtra tn  。 主要考点:考查速度、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53. 一木板放在两个半径 mr  的传输鼓轮上面。 在图示瞬时,木板具有不变的加速度 2/ sma ,方向向右;同时,鼓轮边缘上的点具有一大小为 2/3 sm 的全加速度。 如果木板在鼓轮上无滑动,则此木板的速度为:( )。 ( A) sm/ ( B) sm/3 ( C) sm/ ( D) sm/ 答案: A 解析 过程 :根据 已知条件, 2/ smaa  (题中标记为 a 不妥,也可以理解为迷惑考生)。 mrR  , 2/3 sma ; 又 22 naaa   ,则 na , 2/ sman  222 /9 5 smRa n   , 2/ sm , smRv /  。 主要考点:考查刚体内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54. 重为 W的人乘电梯铅垂上升,当电梯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及减速上升时,人对地板的压力分别为 1p 、2p 、 3p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 A) 321 ppp  ( B) 321 ppp  ( C) 321 ppp  ( D) 321 ppp  答案: B 解析过程:地板对人 的反力大小等于货物对地板的压力,则有 agWpWF , 此处的 R 仅代表反力的大小, a 为人的加速度。 在此假定加速度向上为正。 当电梯加速上升时, 0a , 011  agWWpF,即有 Wp1 ; 当电梯匀速下降时, 0a , 022  agWWpF,即有 Wp 2 ; 当电梯减速上升时, 0a , 033  agWWpF,即有 Wp 3 ;可得 321 ppp  ,重量为 P,长为 l 的均质细长杆 OA 可绕 O 轴转动,在图示瞬时, OA 杆的角速度为  ,角加速度为  ,其转向如图所示,则此时对 O 轴的动量矩 0L (大小、方向)为( )。 ( 2020 年真题) ( A)glPL 220 (逆时针) ( B)glPL 220 (顺时针) ( C)glPL 320 (顺 时针) ( D)glPL 320 (逆时针) 答案: D 解析过程:根据对定点的动量矩定义 220 3131 lgPmlJ ,于是  200 3 lgPJL (逆时针)。 主要考点:考查绕定轴转动刚体的动量矩。 ,其运动方程为 221bta ,其中 a 、 b 均为常数,则知该刚体作:( )。 ( A) 匀加速转动 ( B) 匀减速转动 ( C) 匀速转动 ( D) 减速转动 答案: B 解析过程:角速度 bt / ,角加速度 b //。 主要考点:考查刚体转角与角加速度。 ,则可知此瞬时平面图形的角速度  和角加速度 a为:( )。 ( A) 0 , 0a ( B) 0 , 0a ( C) 0 , 0a ( D) 0 , 0a 答案: B 解析过程:平面图形作匀速转动时,各点的加速度方向均指向速度瞬心, 0 , 0a。 主要考点:考查匀速转动物体的运动。 58. 已知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 sradn /2 ,若在其上分别作用幅值相同而频率为 srad/11  ;srad /22  ; srad /33  的简谐干扰力,则此系统强迫振动的振幅为:( )。 ( A) srad/11  时振幅最大 ( B) srad /22  时振幅最大 ( C) srad /33  时振幅最大 ( D)不能确定 答案: B 解析过程:当与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相同时,此系统的强迫振动的振幅最大,即 srad /22  时振幅最大。 59. 截面面积为 A的等截面直杆,受轴向拉力作用。 杆件的原始材料为低碳钢,若将材 料改为木材,其他条件不变,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正应力增大,轴向变形增大 ( B)正应力减小,轴向变形减小 ( C)正应力不变,轴向变形增大 ( D)正应力减小,轴向变形不变 答案: C 解析 过程 : 根据正应力公式 AF ,可知正应力的大小与材料无关,则正应力不变;而变形公式 lEl  ,变形 l与弹性模量 E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成反比,根据题目“杆件的原始材料为低碳钢,若将材料改为木材”,可知弹性模量 E减小,则轴向变形 l 增大。 主要考点:考查杆件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 60. 图示等截面直杆,材料的拉压刚度为 EA,杆中距离 A端 处横截面的轴向位移是:( )。 ( A) EAFL4 ( B) EAFL3 ( C) EAFL2 ( D) EAFL 答案: D 解析过程:在杆中距离 A端 处截断,可 知此横截面上轴力为 0,即在 BC 段内无轴力。 但 AB段内有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