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世界近代史专题复习内容摘要:
议会行政权加强。 (第一任首相:沃波尔 ) 3)18世纪中 ,形成内阁遭反对 ,首相须辞职的惯例, 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内阁对议会负责) 二、 17世纪 ——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3)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③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权力受到法律限制 ,国王统而不治 ,成为虚君; 2)议会是权力中心 (立法权、行政监督权 ),内阁对 议会负责; (内阁实际掌握行政权 ) 3)内阁权力膨胀,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 (内阁与议会相互制约 ) 二、 17世纪 ——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3)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④ 美国 1787年宪法 A、背景: 独立战争后松散的邦联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无法解决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政治上的松散状态也无法形成强有力中央政府来稳定秩序,保护国家和利益和主权。 B、宪法原则: 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二、 17世纪 ——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3)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C、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宪法把国家职权分为 立法(全国性议会:立法,掌管财政)、 司法(统管全国的司法体系:法院) 行政(全国最高行政长官:总统) 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 二、 17世纪 ——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3)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⑤美国 1787年宪法 d、评价: 它所确立的联邦制度、三权分立开创了世界先例,有力维护了美国的独立和统一。 该宪法是资产阶级最早的成文法,它的颁布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共和政体,进步巨大,影响深远。 局限性: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拥有与白人同等的权利。 二、 17世纪 ——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3)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⑥ 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议会 总统 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谁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 政府如何产生 首相 总统 政府首脑是谁 无(虚君,国家的象征) 有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终生制 任期制 国家元首有无任期 世袭 民选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国王 总统 国家元首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项目 二、 17世纪 ——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⑦ 华盛顿的历史贡献: 贡献: 领导和组织独立战争;主持制宪;担任首任总统 评价:华盛顿的一生,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他的精神与他所确立的原则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美国国父的称号。 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 经过: 开始: 独立: 转折: 胜利: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3年) 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波士顿倾茶事件) 来克星顿枪声( 1775年 4月) 《 独立宣言 》 的发表( 1776月 7月 4日 ) 萨拉托加大捷 约克镇英军投降( 1781年) 首任总统: 1789年 4月 30日 形势: 联邦政府羽翼未丰,国库债务累累,陆海军名不副实 第一届任期: 组成内阁,调和内部矛盾; 财政上建立国家银行,活跃经济; 外交上改善同英国的关系,加强同印地安人的友好; 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 作用:维护国家民主制度,完善总统制 第二届任期: 巩固第一届任期的成果; 宣布“严守中立”政策避免介入欧洲战事; 开展西进运动。 引退 ① 1796年公开发表告别辞,对后继者提出教诲 ② 1797年辞官,不当终身总统,创立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 病逝: 1799年 二、 17世纪 ——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⑧ 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拿破仑多次平定王党叛乱和打败反法联盟军的入侵,捍卫和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将大革命的思想散播到欧洲各地。 他编篡的 《 法国民法典 》 ,则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制订的第一部民法典,对欧美各国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他对资产阶级的一大贡献。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对法国及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传奇式人物和一个时代的象征。 二、 17世纪 ——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 具体考点梳理 】 (4)经典力学 ① 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所作的贡献 伽利略贡献:提出落体定律 ,确定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两个新概念。 伽利略的发现和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 ,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牛顿的贡献: 1687年 , 发表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书中提出了物体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标志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二、 17世纪 ——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4)经典力学 ② 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它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从此,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 二、 17世纪 ——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③ 牛顿的历史地位: 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研究方面都做出了划时代的发明和发现,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宇宙定律的发现者。 牛顿是 17世纪科学革命中所涌现出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 2020年海南 ) 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8分 ) 材料一 拿破仑在 1808年正式创立帝国贵族制度,据统计,在帝国贵族中,旧贵族出身的占 22. 5%,资产阶级出身的占 58%,其他阶级出身的占 %。 进出宫廷的公卿、侍臣、宫女与旧贵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人本身就是几代的贵族 …… 在拿破仑任命的省长中,出身贵族的到 1814年达到 43%。 —— (摘编自 《 从高卢到戴高乐 》 ) 材料二 1814年 3月 14日拿破仑说:“只要我还活着,我将是全法国的主人 ……今天像在奥斯特立茨战场上一样,我是主人 …… .但是我认为在拉法耶特的时候(指法国大革命前期 )和我这个时期有一个区别:当时人民是主宰,而现在我是主宰” —— (摘编自 《 拿破仑与帝国 》 ) (1)概括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拿破仑统治的特征。 (3分 )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拿破仑统治与法国大革命之间关系的角度评价拿破仑。 (5分 ) 【 经典题示例 】 二、 17世纪 ——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32.( 8分)答题要点: (1)、统治集团以资产阶级为支柱,吸收了其他阶级的成员(包容性,妥协性);实行个人独裁( 3分) (2)、顺应历史潮流,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破坏了人民主权原则,强压民主运动,与封建势力妥协( 5分) 【 经典题示例 】 二、 17世纪 ——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第三阶段 时间: 18世纪末 —— 19世纪中后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核心内容:科技发展迅速,资本主义统治确立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阶段考点纲要 】 (1)工业革命( 18世纪 60年代开始)和蒸汽机的发明( 1785年)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 共产党宣言 》 和马克思主义诞生( 1848年) 《 共产党宣言 》 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3)巴黎公社( 1871年) 巴黎公社的成立、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4)法国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高三历史世界近代史专题复习
相关推荐
北有广漠,东南是海,西南是山这样相对比较独立的自然地理界限。 我国封建王朝的疆域东部、东北部的变化相对较小;西部变化最大,西部疆域达至最远是在唐朝,已到咸海,最近是在秦朝,仅达陇西(今甘肃临洮南) ‚ 分裂与统一,在中国历史上是经常出现的,每一次由分而合,一般说来是扩大一次。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是在秦汉时期,秦统一时北至秦长城,西边只到黄河,根本没有挨上青藏高原。 汉朝的统一,西边到了玉门关
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⑵空想性:平分土地无法实施,绝对平分产品更违背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 ⑶落后性:它规定消灭一切私有制,平均一切社会财富,这与当时中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相违背。 ⑴ 先进性:这是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⑵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入塾,习经、史、子书,后加日文、英文。 1931年入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 1932年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 1935年毕业后入燕京大学研究院肄业一年。 19361937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员。 1939年到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入远东语文系主修日本语言文学,开始学习梵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兼在哈佛大学陆军训练班教日语。 1944年获博士学位。 19441946年任哈佛大学日语教员。
级民主精神以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的权力结构的。 ,引领学生理解 “制衡”的宪法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之间成立政府 …… 大不列颠现任国王的历史,就是一部怙恶不悛,一再侵夺的历史,这一切都只有直接的目的
艾儒略、杨廷筠作 《 职方外纪 》 后收入李之藻《 天学初函 》。 • 1624年 毕方济、徐光启 灵言蠡勺 译亚里士多德 《 论灵魂 》 ,后收入李之藻 《 天学初函 》。 • 1628年 傅泛济、李之藻等翻译亚里士多德 《 论天 》 ,注释本。 • 1631年 傅泛济、李之藻 名理探 译亚里士多德 《 逻辑学 》前 10卷,第一次介绍西方逻辑学的著作。 • 1634年 徐光启、龙华民、邓玉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