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郭沫若内容摘要:

囚牢。 我们飞向南方, 南方同是一座坟墓。 我们飞向北方, 北方同是一座地狱。 我们生在这样个世界当中, 只好学著海洋哀哭 …… 百鸟歌 岩 鹰 哈哈,凤凰。 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么。 你们死了么。 从今后该我为空间的霸王。 孔雀 凤凰,凤凰。 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么。 你们死了么。 从今后请看我花翎上的威光。 鸱枭 哈哈,凤凰。 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么。 你们死了么。 哦。 是那儿来的鼠肉馨香。 家鸽 哈哈,凤凰。 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么。 你们死了么。 从今后请看我们驯良百姓的安康。 鹦鹉 哈哈,凤凰。 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么。 你们死了么。 从今后请看我们高蹈派的徜徉。 …… 《 凤凰涅磐 》 赏析 一、思想内涵: 这首诗创作于 1920年 1月,是 《 女神 》 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抒情长诗。 它借凤凰“集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国以及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 它体现了中国人民改造祖国和民族的伟大愿望,与五四革命运动前驱者的思想一致,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深广的思想意义。 长诗共六章:序曲、凤歌、凰歌、凤凰同歌、群鸟歌、凤凰更生歌。 序曲: 首先展示在梧桐枯,醴泉消歇,冰天下寒风凛冽的丹穴中上,面对茫茫大海,莽莽平原,一对哀歌的凤凰集香木为自己安排火葬。 作者描绘的场景象征着无边阴冷的中国,渲染凤凰自我牺牲时的悲壮气氛,突出凤凰形象的壮美与崇高。 凤的哀鸣 是对旧社会罪恶的揭露,对冷酷、黑暗、腥秽的旧世界发出强烈的诅咒,并质问它“为什么存在”。 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愤懑和否定。 而 凰歌中 ,则是女性悲痛的倾诉,在滔滔的泪水中倾诉了无限的哀痛,它回想起那过去悲哀、烦恼、寂寥、衰败的历史,决心要追回那“年青时候的”、“新鲜”、“甘美”、“光华”和“欢爱”的年代,表现诗人对千百年来封建社会的决裂,显示出五四新一代思想的迅速觉醒。 凤凰同歌: 凤凰英勇地投身自焚,以救得新生,体现着诗人要把旧中国彻底改造为新中国的强烈愿望。 在火中获得新生不仅是凤凰,同时也象征着诗人自我。 群鸟歌: 通过给禽类中群丑的画像,对现实中那些横暴的统治者、贪婪的剥削者、庸俗的市侩、无耻的文人进行了无情的鞭鞑。 群鸟的丑态反衬了凤凰的崇高精神境界。 凤凰更生歌 是全诗的高潮,写东方黎明时分,凤凰更生后出现一片“新鲜”、“净朗”、“华美”、“芬芳”,春潮滚滚,生气勃勃的光明世界,这也是诗人对新中国的憧憬与展望。 《 凤凰涅槃 》 集中地体现了诗人那种“ 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 的思想。 其思想艺术特色表现在: (一)塑造凤凰的光辉形象。 这首诗中,凤凰交相辉映,是两个互相补充的形象整体。 在世界到处充满屠场和囚牢的境遇下,凤凰并不悲观,却更增加了与旧世界诀别,用革命烈火净化一切的勇气。 凤凰的自我牺牲、自我再造,表现了一种英雄主义的壮烈的气概。 它们的痛苦与欢乐,正是五四运动中广大人民群众彻底革命,自觉革命的形象写照,但凤凰又各有鲜明的个性,凤对整个宇宙的反抗,诅咒、质问,突出了它的坚强反抗和冷静理智的性格,凰则感情热烈,企望光明,对祖国民族的苦难表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性格比凤较为温柔。 (二) 《 凤凰涅磐 》 洋溢着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而其中泛神论的思想又占了一定的比重。 如诗中“一切和谐”,把宇宙万物融为一体,那“一切的一”(创造万物的本体)和“一的一切”(由本体产生的万物)都具有“悠久”、“和谐”的属性,这是本体那神,神即自然的泛神论思想的体现。 而“一切的一切”都经过革命的“火”的自我净化后即不分我、你、他而融和一起,这样主观与客观、个人和大众,在宇宙本体中同时存在,都获得和谐统一。 应该看到,这里的泛神论思想融合着诗人的个性解放思想和革命理想主义的色彩。 但诗中对理想中国的认识不免失之抽象空泛,其中还带有“物我无间”的无差别境界的唯心色彩。 (三)长诗在创作方法上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道德凤凰是诗人理想的化身。 它具有彻底破坏、坚决反抗和努力创造的革命精神。 其次诗的构思更表现了诗人驰骋无际的幻想和无限美妙艺术想象,从理想化的凤凰形象,到它们集体自焚和涅磐前后两个世界的鲜明对比,种种离奇变幻的情节,显然涂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 但这一切又是植根于现实,而不是凭空的臆造。 (四)在表现形式上彻底打破旧诗格律的镣铐,真正实现了诗体大解放。 随着诗情的自然消长,结构大开大合,体现自由与严谨的统一。 如“序诗”中的第二节五句诗,整齐严谨,每句三个章节,与古代五言、七言诗的章节相等,而偶句韵脚相同也与我国古诗和民歌相协。 又如凤歌中的诗句和凤凰和鸣中的句式,运用了排比、对偶、复唱,各种长短句安排得错落有致,富变化于严谨,加以整齐多变的章节和响亮的韵脚,诗节或长或短,诗行参差不齐,节奏时缓时急,诗的内在旋律和诗人感情节拍十分和谐,同时也可以看出郭沫若在此的创作,对新诗格律也进行了探索。 因而在局部上也体现中国古典诗歌的某些特点,但长工诗仍然受到惠特曼那种豪放粗犷、明快诗风的影响。 《 凤凰涅槃 》 : 《 凤凰涅槃 》 的“五四”时代精神。 《 凤凰涅槃 》 写于 1920年,是郭沫若的诗集 《 女神 》 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它最深刻地表现 《 女神 》 的基本思想和艺术成就。 思想上,它最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在“五四”时期热情奔放的火山爆发般的爱国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具体表现为: 一、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作品采用神话故事,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更生”的故事,象征着中国的再生。 二、破旧立新的革命气魄和乐观主义精神。 凤凰的破旧立新的宏伟气魄,显示出勇于自我牺牲、自我革命的精神,充满了对未来的必胜信念,又使诗篇闪耀着乐观主义精神。 这同当时的时代精神是合拍的。 可以说, 《 凤凰涅槃 》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 分析凤凰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凤凰形象壮美而崇高。 凤凰形象的特点和意义在于:①她们大胆否定旧现实的一切,扬弃因袭的旧我,严厉斥责浅薄猥琐的群丑,热烈向往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的新世界,体现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和战斗的乐观主义气概,充分表达了作者彻底破坏旧事物创造光明的进步社会理想。 在它身上,鲜明地表现了大胆的反抗的叛逆精神、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破旧立新的进取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乐观精神。 特点和意义还在于:②她们是年轻诗人的化身,也是民族和祖国的象征。 凤凰的涅槃之歌,是“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预示着旧世界旧中国的灭亡和民族振兴的新时期的到来。 简析泛神论在 《 凤凰涅槃 》 中的体现及意义。 泛神论思想 是一种哲学思想。 简单的说,就是“本体即神,神即自然”,神不是在自然之外,而是在自然本身,在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 它在十六、七世纪曾起过积极的历史作用,对僵死的封建神学和宗教唯心论起过有力的冲击作用。 郭沫若曾经将泛神论内容概括为“泛神就是无神。 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 在 《 凤凰涅槃 》 中,诗人在泛神论的思想基础上,把宇宙万物和自我融会在一起,寄寓了他的理想,表现了诗人与祖国人民融合为一的愿望,特别在凤凰获得更生以后,欢乐的唱了五段相似欢乐的歌。 在这里,“一”指泛神论哲学中单一的本体,“一切”指宇宙万物。 “一切的一”,指表现为万物的本体。 “一的一切”,指由本体演化的万物,这是郭沫若对泛神论思想的独特表达方式。 表现自我同宇宙万物的融汇,这是泛神论思想在诗中的艺术体现,是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生动反映。 分析 《 凤凰涅槃 》 的浪漫主义特色。 《 凤凰涅槃 》 的浪漫主义特色,主要表现为强调表现自我,注重抒发自我的内心感受,追求美妙的想象,展现革命的理想。 一、以火山爆发式的革命诗情,和大胆绮丽的想象,来表现革命的理想。 二、以神话传说为题材,使诗作的构思富有浓烈的幻想色彩,便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 凤凰涅槃 》 的自由体形式及意义。 《 凤凰涅槃 》 不但在内容上燃烧着“五四”精神,而且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彻底的革命。 它冲破了一切旧格律、旧程式、旧传统和新“套子”的束缚,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 郭沫若“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做到形式自由奔放;诗的划分、诗行的长短,都服从思想感情的自然流泻,没有固定的行数和字数;押韵自由,没有固定的规律,做到“大体押韵”;诗作还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叠句和对偶的手法;诗作采用了诗剧的形式。 意义 :《 凤凰涅槃 》 采用自由体的形式,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使全篇感情汹涌澎湃,起伏回荡,节奏明快流畅,细致悠远;句法活泼多变,层次清楚分明。 为新诗奠定了基础,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天狗 我是一只天狗 , 我把月来吞了 , 我把日来吞了 ,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 我便是我了 ! 我是月底光 , 我是日底光 ,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 我是 X光线底光 , 我是全宇宙底 Enengy底总量 ! 我飞奔 , 我狂叫 , 我燃烧 .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 我飞跑 , 我飞跑 , 我飞跑 , 我剥我的皮 , 我食我的肉 , 我吸我的血 , 我啮我的心肝 ,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 我便我呀 ! 我的我要爆了 ! 1920年 2月初作 《 天狗 》 简析 : 《 天狗 》 是 《 女神 》 中的代表诗篇。 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 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 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 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 Energy底总量。 ”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 ”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 “我飞跑”则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痛苦历程。 总之, 《 天狗 》 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 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 “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而 《 天狗 》 只是 《 女神 》 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可见, 《 女神 》 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 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 炉中煤 》 ——眷恋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 炉中煤 》 : 《 炉中煤 》 是 《 女神 》 中突出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名篇。 写于 1920年初,最初发表于 1920年 2月上海 《 时事新报 》 上。 诗人当时身在日本,遥念祖国,诉说自身眷念祖国的情绪,表达渴望为祖国献身的决心。 这首诗一开始字里行间便充溢着热烈的激情:“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郭沫若找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比喻:祖国是“年青的女郎”,是自己的恋人,唯此才足以传达他当时所感受到的与祖国的亲近感。 “五四”后的中国,新时代的曙光赋予郭沫若的心灵以灿烂的诗意,他心中奔涌着“爱”的激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