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经济全球化内容摘要:

币与美元挂钩 D • ③ 《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 • 成立: • 1947年,美国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 23国,进行了关税的多边谈判签署了 《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 ,简称关贸总协定。 它是世贸组织的前身。 • 成立的目的: • 使缔约各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 二战后美国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体系的目的是①便利美国输出商品 ②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③占领世界市场 ④争做世界金融霸主( ) • A. ①② B. ①②③ •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签定关贸总协定的主要目的是①削减关税 ②消除贸易壁垒 ③实现贸易自由化④实现经济全球化( ) • A. ①② B. ②③④ •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B C• 对世界贸易体系的评价 • ( 1)积极作用 •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降低了关税、减少了贸易壁垒,起到了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它建立起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 ( 2)消极影响 •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为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又一个工具。 美国成为这个国际贸易体系的中心。 • 20世纪 60、 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 西欧、日本崛起,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衰落。 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开始出现三足鼎立的多极化局面。 • ( 1)西欧崛起的原因 •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 • ③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 ( 2)日本崛起的原因 • ①进行民主化改革,革除封建生产关系。 • ②利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有利形势。 • ③发展高科技产业。 • ④重视教育。 • 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 • • • • • 经济多极化、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①推动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 • ② 冲击了两极格局 . • ③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 • 20世纪 80、 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格局表现为多极化、全球化。 • 原因: • 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多个经济力量中心。 • ②由于两极格局的终结,经济全球化加速。 • ③ 80年代以来,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信息产业、交通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全球化。 • 80、 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多极化、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①推动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 • ② 有利于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 • ③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 • ④ 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经济全球化 • (一) 经济全球化的几个阶段 • 1、开始 • 新航路的开辟 • 2、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迈出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步。 • 19世纪中期 • (1)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 • (2)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 ① 国际贸易的发展 • 条件: • 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交通运输的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缩短”了世界的距离,进一步刺激了国际贸易的增长;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加速发展。 • ② 人口和资本的大规模流动。 ③资本输出达到空前规模。 ④武力威逼,甚至直接的殖民统治。 (3)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现 ① 商品输出、国际分工的程度进一步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