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内容摘要:
做新航路。 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 “ 地理大发现 ”。 而把发现新航路的 15世纪中期到 17世纪中期 称为 “ 扩张的时代 ” 、 “ 发现的时代 ” , 含有浓厚的侵略及轻蔑之意味,把欧洲以外的地方看作是发现、开发、剥削的对象。 第二讲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要点直击 地理优势: 政府支持: 军事后盾: 资本主义发展: 大西洋航路中心 “重商主义 ”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对外贸易飞速发展 国内圈地运动发展资本主义租地农场 一、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 二、英国霸主地位的确立过程 三次英荷战争: ( 17世纪中后期) 英法七年战争: ( 18世纪中期) 导火线 《 航海条例 》 结果 :英国控制荷属北美殖民地 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 海上霸主、最大殖民帝国地位确立。 ( 1763年) 打败西班牙 : ( 1588年) 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什么是 《 航海条例 》。 • 英国不断地向海外扩张,首先与当时拥有世界殖民航运霸权的荷兰发生冲突。 为了打击荷兰的海上优势,英国首先进行大规模的海军建设。 军事准备有头绪之后,英国国会从 1651年起颁布了好几项 《 航海条例 》。 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 拓展阅读 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 1)含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一方面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土地)相分离,另一方面使货币资本集中。 ( 2)途径: 对国内人民剥削(价格革命、圈地运动等)产生大量雇佣劳动者和广阔市场;海外掠夺、奴隶贸易积累大量资金,产生广阔的海外市场。 ( 3)作用: 这一切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血腥性质(对殖民地和国内人民而言)。 典型例题 15世纪末出现殖民扩张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B.自然科学技术的革命 C.资产阶级满足享乐生活的需要 D.西欧国家实力最强 典型例题 •英、法、荷等国早期的殖民扩张①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③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④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 3课 “ 蒸汽 ” 的力量 要点直击 一、工业革命的含义、原因和影响(见 “ 零距离 ” P97) ( 1)含义: 工业革命指的是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 ( 2)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 前提: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 资金和市场(资本原始积累):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 劳动力: 圈地运动的进行 • 技术: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 3)工业革命的进程 • 时间: 18世纪 60年代发生于英国 ,首先从纺织业开始, 80年代 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得到 进一步发展 ,遍及化学、采掘、冶金、机器制造等部门。 继英国之后, 到 19世纪 ,法、德、美等国也 相继完成 了工业革命。 ) • 部门推进: 棉纺织业机器生产 ——动力革新 ——燃料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交通运输业等革命性的进步 • 地域推进: 英国 ——法、德、美等国 ( 4)工业革命的影响 (见 “ 零距离 ” ) 二、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1. 工业革命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 2. 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3.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4. 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了国际间的联系,又促进了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就带动了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 典型例题 •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 • 有人说 “ 蒸汽机是近代工业城市之母 ” ,这是指蒸汽机的发明 • A可以普遍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 • 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集中建立起来 • C促进铁路客运的诞生,带来了 “ 平等化的危险 ” • D将煤炭、水运、工厂连在一起,扩大了城市规模 典型例题 19世纪后期,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 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就此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思考 • 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机器取代了手工工具;蒸汽、煤炭取代了人力、畜力、风力、水力,成为最主要的动力能源;钢铁及各种人工合成材料取代了石块、木头等自然原材料;火车、汽船取代了马车、牛车和帆船。 • 总之,工业革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但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 的,如喧闹、拥挤、快节奏的城市取代了宁静、闲散的乡村,自然环境也被污染。 • 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 4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 要点直击 一、整体认识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C中期 19C后期 标志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使用 主要特点 科学与技术未结合 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生产力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动力 蒸汽动力 电力 能源 煤 电、石油 新兴工业部门 机器制造业、采煤业、纺织业、冶金、铁路等 石油开采业、石油化工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等 经济结构 由农业国转到工业国(轻工) 重工业得到发展 交通工具 火车、汽船 汽车、飞机 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制 垄断组织 主要经济侵略方式 以输出商品为主 以输出资本为主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科学和技术的结合 从重工业开始 多国同时进行 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三、世界市场的成因、途径 成因: ( 1) 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 2) 推动力量: 资本主义的长期对外扩张和三次工业革命 ( 3) 技术条件: 交通和通讯技术的不断提高 途径 ( 1)国际贸易的发展 ( 2)人口和资本的流通 ( 3)武力威逼和殖民扩张 典型例题 • 1895年 ,美国 300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 ”全国制造商协会 ” .该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 ,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 这表明 •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典型例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 • B轻工业地位逐步下降 •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迅速 典型例题 • 世界连接为一体的手段是 • A资本主义市场 • B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 C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 • D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 • ( 07年江苏高考)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 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俄国( 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 政治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光荣革命 (或权利法案 )实现。 经济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实现。 ( 2)普法战争后,德国走上崛起之路。 指出德国崛起的重要前提及其方式,并概括推动德国崛起的主要内外因素。 德意志统一,通过三次战争实现。 主要内因 :推行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 主要外因 :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 3) 19世纪 60年代起,俄国也开始崛起。 请问崛起过程中俄国在内外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对内举措 :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对外举措 :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 4)分析英国、德国、俄国崛起道路的共同之处,并就中国的繁荣富强之路谈谈你的看法。 共同之处 :都经历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 都推行对外殖民扩张政策。 看法 :中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 要走和平发展 (和平崛起 )之路。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 2课 罗斯福新政 要点直击 一、认识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具体原因: 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 2)特点: 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 3)影响: ①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相关推荐
伦理道德 :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 :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维护国家统一 :大统一思想 (统一祖国 ) 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八坚持、反对) 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 “ 以德治国 ” 、 “ 以民为本 ” 、 “ 和谐社会 ” 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 “ 八荣八耻 ”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 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济莫夫①。 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 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 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济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 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要从值班室溜走。 ”涅维拉济莫夫想。 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御史大夫,明矣。 使酒难近之实,自露而不可掩矣。 文帝之失,轻于召布也,非轻于罢布也。 慎用大臣而不吝于改过,闻人之言,迟之一月,而察其非诬,默然良久而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所以养臣子之耻也,非惭也。 如(①c)其惭邪,抑(①d)以轻于召布而愧其知人之不夙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①对下列多义词,分别选出符合文义的解释。 ( 4 分) a邸
两幅绘画作品的最大不同在什么地方,达芬奇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处理方法,他想表达什么。 文艺复兴艺术 ————————— 《 最后的晚餐 》 达 芬奇 (14951498) 焦点透视 明暗转移 484 880cm,米兰圣玛利亚 格拉契修道院藏 分析达芬奇的艺术特色及最终旨归 最后的晚餐(局部) 最后的晚餐(局部) 彼得、犹大、约翰 米开朗基罗 (14751564) 雕塑家,绘画家,建筑师,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