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xx届高三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内容摘要:

6分) 答: ( 3) “ 我 ” 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 6分) 答: ( 4)小说结尾部分说 “ 我知道,当我将哭的艺术研究得炉火纯青并把它当作商品出售的时候 ,我再也不会发笑了 ” ,你怎么理解。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完成( 1) — ( 4)题。 ( 25分) 日月楼苦乐交织不改其志 黄薇 1954 年,丰子恺搬了几次家,终于在陕西南路 39 弄 93 号安了家,直至终老。 这幢西班牙式寓所很有特点,二楼有个室内小阳台,东南、正南、西南都有窗,上方还有一扇天窗,坐在室内可观日月星辰的运转,丰子恺就选择这间作为书房。 他因此给新居取名 “ 日月楼 ” ,顺口诵出一句 “ 日月楼中日月长 ” ,苦思上联而不得,最后是马一浮撰出妙对 “ 星河界里星河转 ” ,并写成对联赠予他,被丰子恺视若珍宝挂在屋中。 新中国后,丰子恺受聘于上海文史馆。 由于诸多原因,他将工作重心放到了翻译上,当时俄语炙手可热, 52岁的他便于 1950 年从头学起。 丰子恺学外语追求速成,早在 1931 年发表的《我的苦学经验》一文中就写道: “ 语言文字,只不过是求学的一种工具,不是学问本身。 学些工具都要拖长许多的时日,此生还来得及研究几许学问呢。 ” 因用脑过度,他一度脑贫血晕倒,但疗养期间仍不放弃每日温习。 在花了大半年读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后,他花了 5个月时间将后者翻译出来,于 1952 年底出版。 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 这个译本列入 “ 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 再版。 从 1961 年开始,丰子恺又全身心投入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的翻译工作,直到 1965 年定稿。 他为此填了一首《浣溪沙》, “ 彩笔昔曾描浊世,白头今又译 ‘ 红楼 ’ ,时人将谓老风流 ”。 但 “ 文革 ”来袭,这部书在他去世 5年后才陆续出齐。 一个散淡自适的知识分子走进新时代,丰子恺无法躲进小楼成一统,他写过一些发自内 心讴歌新中国的颂歌,也应景写过对 “ 胡风反革命集团 ” 的批判文章。 丰子恺喜欢猫, 1947年他的散文名篇《白象》就是为纪念离去的爱猫而作,发表在《申报 自由谈》上,许多读者读后 感叹可惜,纷纷送猫给作家。 丰家子女来者不拒,只只收养。 猫儿太多,吃不饱,在家中淘气,丰子恺还曾专门召集家人开会,最后决议是为猫咪们提高伙食待遇,每日买三千元猫鱼。 住进日月楼后,家里又恢复了养猫的传统。 1962 年鸣放后,丰子恺一篇记录小猫趣事的散文《阿咪》却成了罪状。 有人斥责文中的 “ 猫伯伯 ” (石门方言)暗指 “ 毛伯伯 ” ,扣上许多无稽罪名。 丰子恺当时虽没被打成右派,到了 “ 文革 ” 还是在劫难逃。 他的一些漫画也被翻出来,成了向革命进攻的证据。 比如他曾以苏曼殊的诗 “ 满山红叶女郎樵 ” 为画题,画中树上飘落下三片红叶,就解读 为他恶毒攻击 “ 三面红旗 ” 落地。 丰子恺被打成 “ 反共老手 ” 、 “ 反革命黑画家 ” ,尔后名列上海 “ 十大重点批斗对象 ”。 他一次次被拉去批斗,但回到家中,从不述说苦闷,只是要酒喝,家人也尽力满足他一天一斤黄酒的需求。 有一次造反派闯入画院,把热糨糊浇在老人背上,再贴上大字报;他跪得时间长了,站起来踉踉跄跄,又遭皮鞭抽打。 但有人回忆,批斗会上的丰子恺总是 “ 恬静肃穆,淡然入定 ”。 他在 “ 牛棚 ” 里坐得笔直,没有外人时,并不设防,仍泰然和人谈文艺、谈佛学。 他曾说:“ 老舍死了,死了就完了。 ” 1970年初,丰子恺下乡劳动改造,条件十 分恶劣,患上了中毒性肺炎,后查出肺结核,但他竟感到高兴,因为终于可凭假单在家中休息了。 他甚至希望自己病得久一点,躲过子女的视线,将药藏起来不吃,寄望这脆弱的安宁暂能延续下去。 丰子恺耐不住空虚无聊。 1970年到 1973年间的凌晨时分, 70多岁的老人躲在日月楼的小房间里,偷偷写下《缘缘堂续笔》的 33 篇作品,翻译了日本古典名著《落洼物语》《竹取物语》《伊势物语》,还铭记向先师许下的承诺,画完了《护生画集》的第六集,达百幅图。 此前的三到五集都已如期出版,尤其是第五集,画家似有预感,整整提前了 5 年于 1965 年“ 文 革 ” 前夕加紧绘出,否则结果可想而知。 当年这些画集被认为是封建迷信。 “ 文革 ” 期间, “ 日月楼 ” 一楼被房管所造反派强占,丰老一家挤在二楼三楼,他的这些地下创作无疑冒着不小的风险。 1975 年,丰子恺在女儿学生的陪同下最后一次回石门湾,写了许多字送人,写得最多的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他于当年 9 月 15日因肺癌离世。 刘海粟是他的老朋友,用了一个月的伙食费买来真花,扎了一个花圈送来,那时养花还被视为 “ 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 他说: “ 子恺的艺术是有生命和气节的真花。 ” 丰子恺曾在怀念恩师 的文章中写道: “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 ” 他认为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走上去,在每一层都绽放异彩;自己始终停留在第二层, “ 但亦常常勉力爬上扶梯,向三层楼上望望 ”。 而他用艺术家的眼光观照世界,笔下万物有情,用文字或图景,永存了一个赤子之心的有情人间。 (参考资料:《子恺自传》 《爸爸丰子恺》 《丰子恺评传》 《丰子恺的缘缘情愫》等) 相关链接 ①如果要想在现代寻找陶渊明、王维那样的人物, 那么,就该是丰子恺了吧。 他被人认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他多才多艺,会弹钢琴、作漫画、写随笔,而他艺术家的直率,对万物丰富的爱,和他的气品、气骨,都使得他在庞杂诈伪的海派文人之中,有鹤立鸡群之感。 ( 丰一吟《我和爸爸丰子恺》 ) ②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的影响 ......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 ......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的伙计们也喜欢他。 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这种温情后来就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 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俞平伯《评丰子恺》 )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 “ 日月楼 ” 是丰子恺先生在陕西南路 39弄 93号新居的名称。 马一浮为其撰写的 “ 星河界里星河转 ” 暗含斗转星移、世事沧桑之慨叹。 B.丰子恺先生学外语追求速成。 他 52岁时开始学习俄语, 5个月后开始翻译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于 1952年底出版,并于 1955年再版。 C. “ 时人将谓老风流 ” 表达了丰子恺先生花费了五年精力完成日 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的翻译工作后的感慨,包含些许的兴奋与自豪之情。 D.在动乱年代里,丰子恺先生被罗织各种罪名,但他在批斗会上,总是 “ 恬静肃穆,淡然入定 ” ,在 “ 牛棚 ” 里,不管有没有外人,泰然和人谈文艺、谈佛学。 E.文章以丰子恺先生怀念恩师弘一法师的文章结尾,既表达了丰子恺先生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又可说明丰子恺先生对自己的认可与评价。 ( 2)简要概述丰子恺先生在日月楼里 “ 苦乐交织 ” 的生活的内容。 ( 6分) 答: ( 3)文章在叙事时穿插了丰子恺先生的自评文字以及他人的评价文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6分) 答: ( 4)为什么说丰子恺先生 “ 用艺术家的眼光观照世界 ”。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蒲力汗诺夫曰”等等和“诗云子曰” 一视同仁 . . . . 起来,那就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