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世界地理分区内容摘要:
深入内陆 洋流 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 增温、增湿的作用 分布 东西差异 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 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 • (1)澳大利亚气候炎热干燥 , 气候类型大致呈半环状分布。 由于降水从北 、 东 、 南三面沿海向内陆作半环状递减 , 自然带也相应呈半环状分布;由沿海的森林带向内陆逐渐过渡为草原带 、 荒漠带。 • (2)形成原因: ① 纬度位置。 南回归线横贯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偏北 , 大部分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大 , 日照强烈 , 气候炎热。 ② 大气环流 、地形 、 洋流的影响。 澳大利亚大陆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的控制 ,降水少 , 气候干燥。 南部和西南部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区 , 成为地中海气候。 • 北部 , 夏季来自赤道附近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水源 , 形成湿季 , 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 ,成为干季。 东部沿海一带 , 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 , 比较湿润。 东北部沿海常年吹来自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 , 并受大分水岭的抬升 , 降水丰富 , 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 东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 最南端和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影响 , 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部 、 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东南信风控制 ,炎热干燥 , 加上西部沿海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 , 热带沙漠气候直逼西部沿海。 • 3. 北美三大地形区及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地形区 地形单 元 地形特征 成因 对天气和气候的 影响 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山脉组成 南北走向、东西排列,多山峰、山间盆地、高原 两大板块相撞挤压 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降水由沿海向内陆急剧减少 东部古老的高原、山地区 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组成 山势低缓 外力侵蚀 对大西洋湿润气候阻挡不明显,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中部宽广的中央大平原区 北部多湖泊、南部为密西西比河平原、西部为大草原 南北纵贯、平坦 密西西比河冲积而成 冬季极地冷空气直达墨西哥湾,形成大风雪寒潮天气;夏季墨西哥湾暖流上空的暖湿气流北上,中东部普遍暖热 • 1. 南北两极地区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位置 位于北极圈内,四周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环抱,有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全部位于北半球,跨东西半球 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有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跨东西半球 自然地理特征 以海洋为主,有极昼极夜现象,年平均气温高于南极地区,典型动物为北极熊 以陆地为主,为冰雪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有极昼极夜现象,世界上年均温最低的地区,典型动物是企鹅 我国的科考站 黄河站 (北极圈内 ) 长城站 (南极圈外 ) 中山站 (南极圈内 ) 昆仑站 (南极圈内 ) 环境问题 臭氧空洞 臭氧空洞 • • (1)纬度高 ——南极洲地处高纬 , 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少 , 造成严寒。 • (2)海拔高 ——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 ,加剧气候的寒冷 , 形成酷寒。 • (3)气压高 ——酷寒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 , 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逆时针方向 (即从陆地吹向海洋 )的强大的极地东风 ,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 , 形成干燥 、 烈风气候。 酷寒使降水以暴雪的形式出现 , 长久的积雪形成庞大而深厚的大陆冰盖。 烈风 、 暴雪和巨大的冰盖又是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 • (4)洋流 ——南纬 40176。 ~ 60176。 常年持续西风漂流 ,造成一种特殊的 “ 风壁 ”。 它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 , 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 • 南极洲比北冰洋地区更寒冷 • 其原因表现为: • (1)海洋比陆地热容量大 , 海洋冷热变化缓慢 ,陆地冷热变化剧烈; • (2)南极洲地势高 , 风从高处吹向低处 , 风力强大 , 加剧了冷空气覆盖范围 , 北冰洋地区则周高中低 , 风力较小; • (3)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层 , 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反射掉; • (4)北冰洋地区地势低 , 覆冰较少 , 受到阳光辐射较多 , 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 (2020年上海高考 )读下列有关瑞士的图文资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2020年上海世博会的瑞士国家馆 (下图 )主体结构由两个承重的大小圆柱组成 , 左为 “ 城市空间 ” , 右是 “ 自然空间 ” , 主题构思为 “ 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 “ 城市空间 ”的顶部是绿草如茵的屋顶。 在 “ 自然空间 ”参观者可以乘坐山地缆车从地面到屋顶参与奇特的乡村旅行 , 欣赏瑞士美丽的花卉 , 领略瑞士 “ 欧洲屋脊 ” 、 “ 欧洲水塔 ” 的独特乡村风貌。 瑞士大量人口居住于城市周边的小镇 , 每天乘坐火车等公共交通到城市工作。 • 材料二 瑞士经济发达,但 95%的原料、能源依靠进口。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 4%、 %和 %。 瑞士素有“ 钟表王国 ” 、 “ 金融帝国 ” 和 “ 会议之国 ”之称,钟表制造十分发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全国共有。高一地理世界地理分区
相关推荐
诗人但丁,作品 《 神曲 》 ;画家乔托,作品 《 哀 悼基督 》 ,被尊为“欧洲绘画之父”。 ②诗人、学者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著有 《 十日谈 》。 ③ 15世纪后半期至 16世纪时期,出现“美术三杰”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著有 《 君主论 》 概念 在西欧的扩展 ① 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
这样评价他的法典的主要理由是 A法典是他亲自审定颁布的 B法典是有史以来的最完整的法律体系 C法典承认法国完全改变了秩序 D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立法机关规范 24. 1819 年某天的英国伦敦,所有工厂的机器轰鸣声都停止了,人们以这种方式纪念一位开创了人类历史崭新时代的伟人的去世。 这位伟人是 A.牛顿 B. 卡尔•本茨 C.瓦特 D.史蒂芬逊
,所以文章写得短而隐晦,仅 156 个字。 这几节文字选自《为了忘却的记念》,该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 ,该文中有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颔联的下联是。 ( 2分) 据拼音,依次写出文中的四个汉字( 2 分) 选文第一段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沉痛 悲哀 沉静 B、沉重 悲愤 沉静 B、 沉重 悲痛 沉默 D、沉痛 悲伤 沉默 选文第二段 [ ]处该填入的句子是( 2
是 “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 “ 一五 ” 计划 D.发动了 “ 大跃进 ” 2 1958年 8月,国家计委提出的 “ 二五 ” 计划意见书中规定指标为 “ 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 53%左右;农业总产值 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