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xx-20xx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内容摘要:
A. 犹太教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基督教 19. 沙特阿拉伯空袭也门、伊朗核危机、叙利亚内战、 ISIS为代表的恐怖势力的兴起等让人们对分崩离析的阿拉伯世界的感到担忧。 而伊斯兰文明的现代化转型也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命题。 伊斯兰教最早是在哪里创立的 A. 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B. 地中海沿岸的耶路撒冷 C. 古巴比伦王国 D. 爱琴海沿岸的古希腊 20. 下列关于基督教 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产生于公元 1世纪 B. 产生于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 C. 《古兰经》是其主要典籍 D. 信仰“上帝”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30分) 21. 人物关注 —— 新中国的外交部长们( 8分) 材料一: 周恩来善于把外交理论与外交实践相结合,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将国际公认的外交准则和手段同中国的优秀传统和哲学思想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外交思想和外交风格。 ( 1)周恩来“将国际公认的 外交准则和手段同中国的优秀传统和哲学思想相结合” ,请说出这是哪一“准则”。 ( 1分) 材料二: 70 年代初,作为主管美国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长,协助周恩来为打开中美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 年 10月,第 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右图为乔冠华第一次率中国代表团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1972年美国总统 访华时,乔冠华负责与基辛格谈第 四任 乔冠华 第一任 周恩来 判、草拟文件。 1972 年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 (请填写地名)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 2)联系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 3分) 材料三: 1996 年 1 月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 为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先后主持召开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八次全体会议。 1997 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赴香港出席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国两制”方针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 ( 1分)根据该方针,香港、澳门分别于哪一年回归祖国。 ( 2分) ( 4)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 1分) 22. 一汽集团的故事 ( 7分) [诞生篇 ] 万千宠爱在一身 材料一: 中国。江苏省20xx-20xx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相关推荐
隔墙,救生 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 “ 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 实际上一共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 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
见,并认真地做了笔记。 在中午的宴会上,华阳特意给厉刃敬了酒,祝他在古稀之年再创辉煌。 几天后,厉刃收到了华阳的一封亲笔信。 信是这样写的: 厉老: 夏安。 您在座谈会上发表的意见,令我茅塞大开,获益匪浅,谢谢。 首先要向您道歉,办公室主任任之未经我的应允,擅自上门求印,多有打扰。 谢谢您的提醒,我特意去财务室查了账,小任竟然用四千元公款付的润金。 我除补交这笔款子外
⑤生活需要笑声, 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 引 人发笑 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 好地融入集体。 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 理 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 笑虽然不用花钱买
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答案】( 1)山山唯落晖( 2) 波撼岳阳城( 3)芳草萋萋鹦鹉洲( 4)濯清涟 而不 妖( 5)苔痕上皆绿 ,草色入帘青( 6)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7)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解析】 分析:本题中易错字 有:晖、撼、 萋、鹦鹉、洲、濯、涟 、 妖、睦,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考点: 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
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④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 60 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 那时 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我们自修课的督课老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移感。 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 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 穆尼
国家的外交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出口岸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 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 ) A.维护中国的关税统一 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 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 D.要求“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20. 1915 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目的是( ) A.支持袁世凯 B.企图独占中国 C.夺取德国在华“势力范围” D.抵制美国在华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