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含解析内容摘要:
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答案】( 1)山山唯落晖( 2) 波撼岳阳城( 3)芳草萋萋鹦鹉洲( 4)濯清涟 而不 妖( 5)苔痕上皆绿 ,草色入帘青( 6)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7)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解析】 分析:本题中易错字 有:晖、撼、 萋、鹦鹉、洲、濯、涟 、 妖、睦,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考点: 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38分) 二、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 ( 15分) ①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 下的差异。 ②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③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④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 比低处高。 ⑤ 这叫逆温层。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⑦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⑧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 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 早还有古今的 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 1921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 ( 2分) 【答案】 各段的第一句。 【解析】分析:了解中心句,在文段开头即可找到。 点评:中心句,一般都是每段的第一句话有时是最后一句话。 1什么叫逆温层。 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 ( 4分) 【答案】 ① 秋冬之交, 天气晴朗的空 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比低处高的气层叫逆温层。 ② 冷空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③ 一般出现在秋冬之交,尤其是在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 【解析】分析:此题的答案就在文中,注意仔细阅读课文,就能把正确答案写出。 分析:此类题,首先要考虑在文中直接引用语句解答。 1第一 段第 ⑧ 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 3分) 【答案】 ① 举例子 ② 以事实来证明逆温层的存在,从而说明研究 “ 高下的差异 ” 这个因素时,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解析】分析:根据掌握的说明方法分析,从说明目的方面来说明作用。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与运用,平时学习中对说明文的常用方法要明确记忆。 1第一段 ② — ⑧ 句可分为两层, ③ — ⑧ 句为第二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 ( 2分) 【答案】 这种特殊情况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太清楚。 【解析】分析:从这句话的特殊性方面考虑即可。 一般人不知道,不了解。 点评:此类题要仔细阅读所示文段,分析其与上下文的关系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解答。 1第二段第 ② 句中的 “ 后者 ” 具体指代什么。 ( 2分) 【答案】 1921到 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 7种禾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解析】分析:联系上下文即可得出答案。 点评:此类题要找到语句的具体位置,仔细分析前后句的内容,即可作答。 1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 _ 因素,后者是___________因素。 (选择填空:空间、时间)( 2分) 【答案】 空间 时间 【解析】分析:根据本文说明文的特点,从 说明顺序方面来解答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说明顺序,注意三种说明顺序的定义。 (二)阅读下文( 8分) 大陆漂移 人类在古代就( 甲 ) “ 地可动 山可摇 ”。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乙 )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认为较轻的大陆地壳可以在较重的大洋地壳上做大尺度的水平漂移,遂造成了今天这样的海陆分布。 到了 20世纪 60 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 丙 )了海底扩张说。 ( 丁 )海底扩张说和大陆漂移说,进而形成了板块构造说。 这种假说认为,地壳(其平均厚度约 50 千米)和上地幔(厚度 100多千米)一起组成地球坚固的外层 —— 岩 石圈,其下是易于发生蠕变的软流圈(大约到 700 千米深处)。 岩石圈并非是完整的一块,它被一些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 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含解析
相关推荐
A. 犹太教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基督教 19. 沙特阿拉伯空袭也门、伊朗核危机、叙利亚内战、 ISIS为代表的恐怖势力的兴起等让人们对分崩离析的阿拉伯世界的感到担忧。 而伊斯兰文明的现代化转型也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命题。 伊斯兰教最早是在哪里创立的 A. 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B. 地中海沿岸的耶路撒冷 C. 古巴比伦王国 D. 爱琴海沿岸的古希腊 20. 下列关于基督教
隔墙,救生 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 “ 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 实际上一共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 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
见,并认真地做了笔记。 在中午的宴会上,华阳特意给厉刃敬了酒,祝他在古稀之年再创辉煌。 几天后,厉刃收到了华阳的一封亲笔信。 信是这样写的: 厉老: 夏安。 您在座谈会上发表的意见,令我茅塞大开,获益匪浅,谢谢。 首先要向您道歉,办公室主任任之未经我的应允,擅自上门求印,多有打扰。 谢谢您的提醒,我特意去财务室查了账,小任竟然用四千元公款付的润金。 我除补交这笔款子外
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④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 60 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 那时 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我们自修课的督课老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移感。 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 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 穆尼
国家的外交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出口岸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 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 ) A.维护中国的关税统一 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 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 D.要求“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20. 1915 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目的是( ) A.支持袁世凯 B.企图独占中国 C.夺取德国在华“势力范围” D.抵制美国在华的扩张
C.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夺取了国家大权 D.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扩张的色彩 19.如果你给华盛顿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情景是 ( ) A.他率领议会军击溃国王军队 B.他在萨 拉托加战役中打败英军 C.他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 D.他率领军队远征俄国 20.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必须首先明确人物的身份。 如果要让你给图中这三个人物冠以一个共同的身份,你可以选择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