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九年级上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内容摘要:

A、中国制定了恰当的民族政策 B、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C、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D、中国经济增长较快,国力在不断提高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 其根源在于( ) A、第三世界兴起 B、整个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C、科技与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 ( 共 56 分) 二、材料分析题 ( 本大题共 2 小题, 23 题 12 分, 24 题 10 分。 共 22 分) 2阅读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材料:( 12 分) 材料一: 1535年某画家写道: “ 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到, 1533 年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 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 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 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 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 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据保罗 富尔的《文艺复兴》 (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 “已经湮没的事物 ”指的是什么。 ( 2 分)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 2 分) ( 2)就材料三所说的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 4 分),并指出他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 2 分) ( 3)材料四与前三条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 表现在何处。 ( 2 分)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 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 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 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 这使头号大地主 亚历山大 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 1860 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 1)从材料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 4 分) (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 4 分) ( 3)材料三认为这场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你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 分) 三、问答题(本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