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内容摘要:
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的对策 ( ) A. 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 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 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 D. 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 解析:题中的材料实际上是要求“罢黜百家”,主张以思想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迎合了统治者的意愿。 答案: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归纳材料的能力以及对其主旨思想的判断能力。 【 借题发挥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所以被汉武帝采纳,主要是由于( ) A. 是董仲舒的建议 B. 朝中大臣均为儒家弟子 C. 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D. 其他学派的主张不适用于治国 答案: C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解析: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需要和反映。 答案: D 点评:从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层面思考。 【 借题发挥 】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 完善法律机制 D.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 D 1. ( 2020天津高考) 《 史记 》 载 :汉武帝时,“公孙弘以 《 春秋 》 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 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什么。 “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 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 为什么效仿。 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的“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 答案: D 2. ( 2020海南高考)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 A. 分封制度 B. 井田制度 C. 宗法制度 D. 礼乐制度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可见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 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三 宋明理学 历史回音壁 庐山管理局主办的白鹿洞书院系列讲座于 2020年 4月20日开讲,台湾知名学者朱高正应邀作了第一讲,他主讲的内容是朱子学对现代人修身的意义。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南唐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北宋时期改称 “ 白鹿洞之书堂 ” ,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 “ 四大书院 ” ,并被誉为我国四大书院之首。 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 探究思考朱熹理学的地位。 提示:成为仅次于孔孟的一代宗师,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一、 宋朝的程朱理学 : (1)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 (2) 二程的主张:①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②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 宋明理学大发展,糅合儒佛道观点,两宋二程和朱熹,存天理又灭人欲,格物致知认识论,朱熹理学集大成。 2. 理学的成熟: (1)集大成者:南宋朱熹。 (2) 朱熹主张:①理气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 ,理离不开气,万物皆有理,这就是“太极”。 ②理学的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区分教育的两个阶段:小学和大学,强调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境界不仅是追求精神的自足和自由,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③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3. 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束缚人性,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理学中的修养论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来说,还是有一些合理成分的,对中国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王守仁的“心学 1. “心学”的基本特征: ( 1)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 2)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 2. 王守仁的主张:( 1) 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 2) 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
相关推荐
“ 评传 ” ,只评价、分析人物思想脉络与贡献却不介绍人物生平的,也不能算 “ 评传 ”。 • 回忆录可算作传记的一种形式,但它又不全是传记。 它有的记述某一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有的回忆一个家庭的兴衰,有的叙说某人的片段故事,这些都不能说是传记。 唯有较为全面系统地叙述本人或他人生平事迹的,才能算作传记。 • 传记有史学性的,也有文学性的。 一般说来,前者强调事事真实可靠
延伸 • (一)、巧设导入,创设情境 诺亚方舟的故事 《 新约全书 》 里记载说:从前有一个叫诺亚的人,一天他听到了神的声音。 神说,由于人们的罪恶,将有洪水到来灭绝人世。 神叫他造一只大船,说这样,就可以死里逃生。 他在神的授意下,造了一只长方形的大船,叫方舟。 当洪水到来的时候,他一家人上了方舟。 船上还有狮子、老虎、兔子、鸽子等动物。 过了许多日子,洪水还没有完全退去。 诺亚打开笼子
答案 :B 例 2命题视角 :通过材料来考查对文艺复兴的理解 。 (海南 )文艺复兴时期 ,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 :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 。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 ) 答案 :C 解析 :“ 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一句中 ,“ 精通古典”是途径 、是方法 、是手段 ,成为“最优秀者”是目的 。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是“优秀者”的标准 。可见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 “画人画鬼”,指 《 聊斋志异 》 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 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答案为 A。 ①处加逗号还是句号,一时不好把握,似乎各有道理,可选择另一个突破口
attention on ...把注意力集中在 „„ bring sth. to one’s attention 吸引某人注意某事 devote one’s attention to 专心于 give one’s attention to 注意 活学活用 We must draw our attention the fact that the young don’t look to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