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因素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个别提问,对活动与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 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 如, 6 教师问某生: 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Is your mother a teacher?随即转用第三人称问其他学生: How old is he? Where is he from? Is his mother a teacher? 又如,请个别学生用英语自述,然后让听的学生按此内容相互问答。 还可请学生指出发言者哪儿讲错了,该如何纠正等等。 以此引导学生用心听他人说英语。 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往往将听到的内容译成汉语,用汉语进行思维理解,而缺乏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不能做到边听、边理解、边记忆。 对此,我 们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让他们将听懂了、并理解了的信息联系起来形成连贯的记忆,并且将全文的要点通过这些联系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 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 小学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语言所具有的天赋是成年人所不可比拟的。 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三年级学生人小,较之高年级学生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 这正是培养大 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 因此,教师得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并且做到音量适度、 仪表大方。 首先,教师应十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古人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 7 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 其次,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 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录像、录音、指套、木偶等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 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要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 如:组织语言游戏、竞赛,开辟英语角,举办英语兴趣小组,排演英语文娱节目,强调师生间同学间用英语问候,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小红星”奖励等等。 以此造成说英语的氛围,激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要求大声朗读并注意语音、语调。 由于小学生英语学习缺少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环境,在他们学习的一开始英语词形声义协调融合还不能熟练掌握的时候,必须加强对学生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训练中,要把好语音关,严格要求,适度纠音,持之以恒,切实打好语音、语 8 调基础。 英语朗读要有正确的读音跟语调,必须靠多读多练。 即要求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养成正确理解、准确模仿、深刻体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