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届高三生物实验备考策略内容摘要:

DNA。 有蛋白质和 DNA的存在。 五、分析经典实验 酶的发现 光合作用的发现 生长素的发现 DNA是遗传物质的发现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 • 离体叶绿体在光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如果突然中断了 CO2气体的供应,在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 C3化合物与 C5 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 A. C3化合物增多, C5化合物减少 • B. C3化合物增多, C5化合物增多 • C. C3化合物减少, C5化合物增多 • D. C3化合物减少, C5化合物减少 C 全国卷 ( Ⅰ ) ——2 在光照下 , 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 14CO2, 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 , 在光合作用固定 CO2形成的 C3化合物和 C4化合物中 , 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 全国卷 ( Ⅰ ) ——2 在光照下 , 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 14CO2, 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 , 在光合作用固定 CO2形成的 C3化合物和 C4化合物中 , 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 B 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 ,验证 “ 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 ”。 实验材料用具 :若干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 、 若干相同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 、一个实验支架 ( 支架的材料托中 , 放置了 6块已编号的相同琼脂块。 相邻两个琼脂块之间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完全分割开 )。 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 将 3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材料托的琼脂块上。 第二步: 将实验支架在黑暗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第三步: 移走胚芽鞘尖端,然后将材料托中的琼脂块取出,分别放在 6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 第四步: 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处理的胚芽鞘弯曲程度。 预期实验结果: 放置 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 a2琼脂块的胚芽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置 a3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 A2琼脂块的胚芽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置 A3琼脂块的胚芽鞘 _____________。 弯曲程度大 弯曲程度小 弯曲程度最大 六、加强实验设计的实践活动, 培养设计能力 七、按实验题型系统复习 (一 )分析实验题 “水往低处流 ” ,但是植物体内的水却往高处流,动力从何而来。 实验一 实验二 将四组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分别放入 A、 B、 C、 D四种培养液中,在光照、温度、 pH等均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A为蒸馏水; B为 ; C为含有全部必需元素且总浓度是 ;D为含有全部必需元素且总浓度是 的溶液。 一段时间后, C组生长发育正常, A、B、 D三组幼苗均死亡。 回答下列问题: ( 1)请解释幼苗死亡原因: A是因为 _____ ___。 B是因为 ________。 D是因为 _______。 ( 2)提高盐碱化地区农作物产量的两大途径是 ______ _ 没有矿质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不全溶液浓度过大 改良土壤 种植耐盐碱的作物(或选用耐盐碱的作物品种)(二 )评价实验题 ( 2020广东卷) 35.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兔水盐代谢调节的实验,以下为实验报告,请予以完善。 实验名称 兔的水盐代谢调节 (一)材料与方法 ( 1)家兔 12只, /只,随机分为 3组(甲、乙及丙组),每组 4只。 ( 2)对甲组兔静脉滴注 % NaCl溶液,乙组滴注 % NaCl溶液,丙组滴注蒸馏水。 滴注量均为 200mL,。 ( 3)从滴注开始收集测定 2h内兔的尿液量。 (二)结果与分析 ( 1)甲、乙、丙三组兔平均尿量比较: 甲<乙<丙 ( 2)原因: 甲组兔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 丙组兔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多; 乙组兔以上三项指标介于甲、丙之间。 (三)讨论 ( 1)实验设计时每组兔能否只用1只。 为什么。 不能。 违背重复性原则,只用 1只不能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2)有人认为需要增加 1组兔才能使本实验设计更为完善,你认为对该组兔最有必要作何实验处理。 为什么。 增加一组兔不滴任何液体,做空白对照,使甲、乙、丙三组兔尿量有比较的基准。 (06年天津卷 31) (1)下图为某细菌的生长曲线及 A、 B两种代谢产物积累曲线。 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 A产物合成始于细菌生长曲线的 期,属于 代谢产物。 ② B产物的积累量在细菌生长曲线的 期最大。 对数 次级 稳定 (2)绝大多数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 25~ 37℃。 为了探究培养温度对谷氨酸棒状杆菌代谢产物 (谷氨酸 )合成量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 在实验中有 4处错误,分别标以①、②、③、④,请依次分析错误原因。 第一步:设定培养温度为 28 ℃ 、 29 ℃ 、 30 ℃。 第二步:将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在设置的温度条件下 密闭培养。 第三步:在 衰亡期 定时取样,分别测定谷氨酸合成量,记录结果并绘制曲线。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在 30℃ 培养条件下,谷氨酸合成量最大,则认为, 30℃ 为该细菌合成谷氨酸的最适培养温度。 ①。 ②。 ③。 ④。 温度设定范围过窄 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不应密闭培养 从调整期至衰亡期均有谷氨酸的合成,故取样时期有遗漏 实验结果有局限性,合成谷氨酸的最适培养温度有可能 高于 30℃ (04年天津卷 ) A、 B、 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 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cm cm 10 10 20 20 40 40 80 80 90 90 100 100 110 110 120 120 130 130 140 140 A 3 5 8 14 16 17 19 20 20 B 3 5 6 9 11 13 13 13 13 13 C 2 3 5 8 8 8 8 8 8 8 20 ( 2) 调查 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 , 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 40cm 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 5个样方 ③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 N N N N N5, 则将 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 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 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 ② 取样方法不对。 应在 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 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 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为验证 “ 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 ” , 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 , 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 请分别指出三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 为什么。 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 1) 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 , 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 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 , 实验组盛有用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 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 并对溶液通气 , 观察比较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