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学习型遥控器设计内容摘要:
可编程串行 UART 通道 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 功能特性概述: AT89S52 提供以下标准功能; 8k 字节 Flash 闪速存储器, 256 字节内部 RAM,盐城工学院单片机课程设计( 2020) 8 32个 I/O 口线。 3 个 16 位定时 /计数器, 1 个 6向量两级中断结构, 2 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 同时, AT89S52 可降至 0Hz 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 空闲方式停止 CPU 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 /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 掉电方式保存 RAM 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他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 硬件复位。 POFP/TQFP封装形式如图 42; PLCC 封装形式如图 43 POFP/TQFP封装形式 盐城工学院单片机课程设计( 2020) 9 PLCC封装形式 MCS51单片机共有 4个双向的 8 位并行 I/O 端口 (port),分别记作 P0P3,共有 32 根口线,各口的每一位均由锁存器,输出驱动器和输入缓冲器所组成。 实际上 P0P3 已被归入特殊功能寄存器之列。 这四个口除了按字节寻址以外,还可以按位寻址。 由于它们在结构上有一些差异,故各口的性质和功能有一些差异。 P0 口是双向 8 位三态 I/O 口,此口为地址总线(低 8 位)及数据总线分时复用口,可驱 动 8 个 LS 型 TTL 负载。 P1口是 8 位准双向 I/O 口,可驱动 4 个 LS型负载。 P3口是 8 位准双向 I/O 口,是双功能复用口,可驱动 4 个 LS 型 TTL负载。 P1口, P2 口, P3口各 I/O口线片内均有固定的上拉电阻,当这 3 个准双向I/O 口做输入口使用时,要向该口先写“ 1”,另外准双向 I/O 口无高阻的“浮空”状态,故称为准双向 I/O 口。 在 Flash 编程时, P0 口接收指令字节。 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 P1 口: P1 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 P1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 流) 4个 TTL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 l”,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 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IIL)。 与 AT89C5l 不同之处是, 和 还可分别作为定时 /计数器 2 的外部计数输入( )和输入( )参见表 41Flash 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 , Pl 接收低 8 位地址。 盐城工学院单片机课程设计( 2020) 10 P2 口: P2 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 8位双向 I/O 口, P2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 4 个 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 P2 写“ 1” ,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 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IIL 位)。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 16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 MOVX@DPTR,A 指令时), P2口送出高 8位地址数据。 在访问 8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行 MOVX@Ri,A指令)时, P2口输出 P2锁存器的内容。 FLASH 编程或校验时, P2亦接收高位地址一些控制信号。 P3 口: P3 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 P3 口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 电流) 4 个 TL 逻辑门电路。 对 P3 口写入“ l”时 , 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作为输入端口。 此时 , 被外部拉低的 P3 口将用上拉电阻输出电流( IIL)。 P3口除了作为一般的 I/O 口线外,更重要的是它的第二功能,如下表所示 P3口引脚 特殊功能 RXD(串行输入口 ) TXD(串行输出口) INTO(外部中断 0) INT1(外部中断 1) T0(定时器 0外部输入) T1(定时器 1外部输入) WR(写入外部存储器控制) RD( 读取外部存储器控制) XTAL1:振荡器反向放大器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 XTAL2: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RST: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工作时 , RST 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 使单片机复位。 AT89S52 单片机内部设有三个 16 位的可编程定时器 /计数器。 可编程的意思盐城工学院单片机课程设计( 2020) 11 是指其功能 ( 如工作方式、定时间、量程、启动方式等 ) 均可由指令来确定和改变。 在定时器 /计数器中除了有两个 16 位的计数器之外 , 还有两个特殊功能寄存器 ( 控制寄存器和方式寄存器 )。 本设计主要用到定时器 T0 与 T1,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16 位的定时 /计数器分别由两个 8 位专用寄存器组成 , 即 �T0 由 TH0和 TL0 构成。 T1由 TH1 和 TL1 构成。 其访问地址依次为 8AH 到 8DH。 每个寄存器均可单独访问。 这些寄存器是用于存放定时或计数初值的。 此外 , 其内部还有一个 8 位的定时器方式寄存器 TMOD 和一个 8位的定时控制寄存器 TCON。 这些寄存器之间是通过内部总线和控制逻辑电路连接起来的。 TMOD 主要是用于选定时器的工作方式 �TCON主要是用于控制定时器的启动停止 , 此外 TCON还可以保存 T0、T1 的溢出和中断标志。 当定时器工作在计数方式时 , 外部事件通过引脚T0��和 T1��输入。 单片机最小系统如图 44。 图 44单片机最小系统 复位电路 : 当 MCS51 单片机的复位引脚 RST 出现 2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时,单片机就执行复位操作。 如果 RST 持续为高电平,单片机就处于循环复位状态。 复位的基本功能是:系统上电时提供复位信号。 直至系统电源稳定后,撤消复位信号。 为可靠起见,电源稳定后还要经一定的延时才撤销复位信号,以防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分 合过程中引起的抖动而影响复位。 51 单片机的复位是由 RESET 引脚来控制的,此引脚与高电平相 接超过 24个振荡周期后, 51 单片机即进入芯片内部复位状态,而且一直在此状态下等待,直到 RESET 引脚转为低电平后,才检查 EA 引脚是高电平或低电平,若为高电平则执行芯片内部的程序代码,若为低电平便会执行外部程序。 由于本设计只采用内部存储器,不会执行外部程序,因此 EA 端一般为高电平。 单片机的复位操作使单片机进入初始化状态,其中包括使程序计数器 PC�0H,这表明程序从 0H 地址单元开始执行。 单片机冷启动后,片内 RAM为随机值,运行中的复位操作不改变片内 RAM 区中的内容, 21 个特殊功能寄存器复位后的状态为确定值。 与 其他盐城工学院单片机课程设计( 2020) 12 计算机一样, MCS51 单片机系统常有上电复位和操作复位两种方法。 操作复位指用户按下“复位”按钮使计算机进入复位状态。 上电复位电路是 — 种简单的复位电路,只要在 RST 复位引脚接一个电容到 VC,接一个电阻到地就可以了。 上电复位是指在给系统上电时,复位电路通过电容加到 RST 复位引脚一个短暂的高电平信号,这个复位信号随着 VC 对电容的充电过程而回落,所以 RST 引脚复位的高电平维持时间取决于电容的充电时间。 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复位, RST引脚的高电平信号必须维持足够长的时间。 MCS51 单片机的复位是由外部的复位 电路来实现的。 上电复位电路图如 45 图 45 上电复位电路 时钟电路 时钟是单片机的心脏 , 单片机各功能部件的运行都是以时钟频率为基准 , 有条不紊的一拍一拍地工作。 因此 , 时钟频率直接影响单片机的速度 , 时钟电路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单片机系统的稳定性。 单片机的定时功能是用片内的时钟电路和定时电路来完成的 , 而片内的时钟产生有两种方式:内部时钟方式和外部时钟方式。 本设计用的是内部时钟方式。 本系统采用内部时钟方式 , 片内高增益反相放大器通过 XTAL1, XTAL2 外接作为反馈元件的晶体 ( 呈感性 ) 与电容组成的并联 谐振回路过程的一个自激振荡向内 部时钟提供振荡时钟。 电容值通常取 30pF 左右。 时钟电路如图 46: 盐城工学院单片机课程设计( 2020) 13 图 46 时钟电路 单片机以晶体振荡器的振荡周期为最小的时序单位,片内的各种微操作都以此周期为时序基准。 振荡频率二分频后形成状态周期,一个状态周期包含 2个振荡周期,振荡频率二分频后形成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包含有 6个状态周期或者 12 个振荡周期, 1 到 4 个机器周期确定一条指令的执行时间,这个时间便是指令周期。 在 MCS51 单片机的所有指令中,有些完成的比较快,只需一个机器周期就行,有些完成的比较慢,则需两个机 器周期或者四个机器周期才能完成。 具体的周期计算是这样的。 如果外接晶振频率为 12MHZ,那么振荡周期为1/12MHZ=,态状周期为 ,机器周期为 1us,指令周期为 1 到4us。 当单片机 工作于定时模式时,它的初值为(定时间 /机器周期)求补,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初值进行装入。 红外线接收电路的设计 红外接收电路选用了市面上常见的一体化红外接收头 SM381。 SM381 集光电转换、解码和放大于一体,可以不接任何外接原件就可以解出需要的脉冲。 SM381平时输出为高电平,当有遥控信号输入 时,其输出为高低电平脉冲,故接收时一个码由一个低电平后跟一个高电平构成。 利用不同长短高低电平的组合,可构成不同的码。 SM381。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学习型遥控器设计
相关推荐
要采用良好的设计准则进行设计。 必要时采用滤波或者屏蔽,以使电磁辐射造成的干扰最少 [4][5]。 在工业控制和电子测量中,温度传感器是实现温度测量和控制的关键部件,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度传感器 ,按照其使用方式 通常分为接触法与非接触法两类。 接触法是指 测温元件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 由热平衡原理可知,两个物体接触后,经过足够长时间的热交换会达到热平衡,此时它们的温度相等。 其优点是
、 V3 导通,向地面以及前方实时发射红外信号,当遇到白色墙或路面时,红外信号经白色路面有较强发射,这时红外接收探头 V V V4 刚好接收到红外信号,使得这些探头导通,将低电平送给 、 、 让单片机进行判断处理。 路面检测模块分为小车寻黑线的检测和前方是否有障碍物的检测两部分。 寻迹模块 所谓 寻 迹,就是我们建立一条 画画有弯曲黑线 的 白纸 跑道, 该智
MOV A, R5 ANL A, 0FH MOV 30H, A MOV A, R5 ANL A, 0F0H MOV 31H, A CTC0: MOV TL0, 18H MOV TH0, 63H INC 25H CJNE 25H, 00H, CTC1 INC 26H CTC1: NOP RETI ; * * * * * * * 两 字 节 除 法 子 程序* * * * * * * DIVD:
、 V3 导通,向地面以及前方实时发射红外信号,当遇到白色墙或路面时,红外信号经白色路面有较强发射,这时红外接收探头 V V V4 刚好接收到红外信号,使得这些探头导通,将低电平送给 、 、 让单片机进行判断处理。 路面检测模块分为小车寻黑线的检测和前方是否有障碍物的检测两部分。 寻迹模块 所谓 寻 迹,就是我们建立一条 画画有弯曲黑线 的 白纸 跑道, 该智
阻阻值很大,BISS0001检测到低电平,开启14脚;infare1检测到人体信号时,产生微弱的信号输出,经RR100RCCC7组成的信号放大滤波电路。 R1000、R100C1000和C1001组成的延时电路。 信号经处理后从2脚输出。 图24人体位置检测是靠一个红外发射管(二极管)向前方发射红外线,如果人坐在灯前面,那么发射的红外线就会反射回来,被红外接收头检测到后,就会向计算机传输一个指令
充放电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的设计 图 3 所示是该充电器的充放电控制电路。 图中,将 PWMCTL 连接到 bq2054 的 MOD 输出脚,便可用 MOD 输出的脉冲信号控制三极管的导通和关闭,从而改变充电电流的大小。 24 V电源是充电电路的外部输入电源,可用来提供充电电流。 GB+连接到充电电路的电池正极,其电压就是充电电池的电压,当电池电压没有达到设定电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