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hdl语言的出租车计费器设计说明书内容摘要:

Q3:=Q3+1。 END IF。 END IF。 ELSE IF Q21001 THEN Q2:=Q2+2。 ELSE Q2:=0001。 IF Q31001 THEN Q3:=Q3+1。 20 END IF。 END IF。 END IF。 WHEN OTHERS=NULL。 END CASE。 END IF。 C1=Q1。 C2=Q2。 C3=Q3。 END PROCESS。 END ONE。 附录 5: 模块 SCAN_LED 的实现 // 程序名称: SCAN_LED // 程序功能: 该模块实现显示车费功能。 BT 为选位信号, SG 译码信号。 // 程序作者 : 金人佼 // 最后修改日期 : LIBRARY IEEE。 USE。 USE。 ENTITY SCAN_LED IS PORT(DI1: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DI2: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DI3: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CLK2:IN STD_LOGIC。 SG: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BT: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21 END SCAN_LED。 ARCHITECTURE ONE OF SCAN_LED IS SIGNAL CNT4 :STD_LOGIC_VECTOR(1 DOWNTO 0)。 SIGNAL A: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BEGIN P1:PROCESS(CLK2) VARIABLE SQ :STD_LOGIC_VECTOR(1 DOWNTO 0)。 BEGIN IF CLK239。 EVENT AND CLK2=39。 139。 THEN IF SQ=10 THEN SQ:=00。 //位选信号, 13位循环 ELSE SQ:=SQ+1。 END IF。 END IF。 CNT4=SQ。 END PROCESS P1。 P2: PROCESS (CNT4) BEGIN CASE CNT4 IS WHEN 00 =BT=001。 A=DI1。 WHEN 01=BT=010。 A=DI2。 WHEN 10=BT=100。 A=DI3。 WHEN 11=BT=100。 A=1111。 WHEN OTHERS =NULL。 END CASE。 END PROCESS P2。 P3:PROCESS(A) BEGIN CASE A IS //根据 A的值,显示 0~ 9 WHEN 0000=SG=0111111。 //数码管显示数字 0 WHEN 0001=SG=0000110。 //数码管显示数字 1 22 WHEN 0010=SG=1011011。 //数码管 显示数字 2 WHEN 0011=SG=1001111。 //显示数字 3 WHEN 0100=SG=1100110。 //显示数字 4 WHEN 0101=SG=1101101。 //显示数字 5 WHEN 0110=SG=1111101。 //显示数字 6 WHEN 0111=SG=0000111。 //显示数字 7 WHEN 1000=SG=1111111。 //显示数字 8 WHEN 1001=SG=1101111。 //显示数字 9 WHEN OTHERS=NULL。 END CASE。 END PROCESS P3。 END ONE。 附录 6: 模块 TAXI // 程序名称: TAXI // 程序功能: 该模块为最终的顶层模块。 // 程序作者 : 金人佼 // 最后修改日期 : LIBRARY IEEE。 LIBRARY IEEE。 USE。 ENTITY TAXI IS PORT(T_CLK0:IN STD_LOGIC。 T_CLK1:IN STD_LOGIC。 T_CLK2:IN STD_LOGIC。 T_JS :IN STD_LOGIC。 T_ENABLE:IN STD_LOGIC。 T_CLR:IN STD_LOGIC。 23 T_STO:IN STD_LOGIC。 T_BT: 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T_SG: 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END TAXI。 ARCHITECTURE STRUC OF TAXI IS //顶层模块设计 COMPONENT MS PORT(CK0:IN STD_LOGIC。 CK1:IN STD_LOGIC。 JS:IN STD_LOGIC。 CLK_OUT:OUT STD_LOGIC)。 END COMPONENT。 COMPONENT SOUT PORT(CLK:IN STD_LOGIC。 ENABLE:IN STD_LOGIC。 STO :IN STD_LOGIC。 CLR:IN STD_LOGIC。 ST:OUT STD_LOGIC_VECTOR(1 DOWNTO 0))。 END COMPONENT。 COMPONENT PULSE PORT(CLK0:IN STD_LOGIC。 FOUT:OUT STD_LOGIC)。 END COMPONENT。 COMPONENT COUNTER PORT(CLK_DIV:IN STD_LOGIC。 CLR1:IN STD_LOGIC。 SI:IN STD_LOGIC_VECTOR(1 DOWNTO 0)。 C1: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C2: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C3: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END COMPONENT。 COMPONENT SCAN_LED 24 PORT(DI1: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DI2: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DI3: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CLK2:IN STD_LOGIC。 SG: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BT: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END COMPONENT。 SIGNAL L_CLK: STD_LOGIC。 SIGNAL L_FOUT:STD_LOGIC。 SIGNAL L_ST:STD_LOGIC_VECTOR(1 DOWNTO 0)。 SIGNAL L_C1: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SIGNAL L_C2: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SIGNAL L_C3: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BEGIN //元件例化 U0:MS PORT MAP(CK0=T_CLK0,CK1=T_CLK1,JS=T_JS,CLK_OUT=L_CLK)。 U1:SOUT PORT MAP(CLK=L_CLK,ENABLE=T_ENABLE,CLR=T_CLR,STO=T_STO,ST=L_ST)。 U2:PULSE PORT MAP(CLK0=L_CLK,FOUT=L_FOUT)。 U3:COUNTER PORT MAP(CLR1=T_CLR,SI=L_ST,CLK_DIV=L_FOUT,C3=L_C3,C2=L_C2,C1=L_C1)。 U4:SCAN_LED PORT MAP(CLK2=T_CLK2,DI3=L_C3,DI2=L_C2,DI1=L_C1,BT=T_BT,SG=T_SG)。 END STRUC。 END ONE。 14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撰写规范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资料。 它既是本科学生开始从事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进行研究的适当表述 ,还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 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基本训练环节之一,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论文结构及要求 论文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几部分。 题目 论文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不应超过 25字,原则上不得使用标点符号,不设副标题。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摘要均要求用中、英两种文字给出,中文在前。 摘要应扼要叙述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或结论,文字要精炼,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摘要一般应在 300字左右。 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 3~ 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 目录 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15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 体及结论等部分。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论文的首篇。 绪论应说明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文管类论文的绪论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与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 绪论只是文章的开头,不必写章号。 毕业设计(论文)绪论部分字数不多于全部论文字数的 1/4。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论文主体的内容要求参照《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第五章。 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 结论 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设计(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一般为 400~ 1 000字。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论文的取材来源和广博程度。 论文中要注重引用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 对理工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应在 15篇以上,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 8篇,外文文献不少于 3篇;对文科类、管理类论文,参考文 献数量一般为 10~ 20篇,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 8篇,外文文献不少于 3篇。 在论文正文中必须有参考文献的编号,参考文献的序号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 PB、 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不宜做为参考文献引用。 但对于工程设计类论文,各种标准、规范和手册可作为参考文献。 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 16 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 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 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 附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