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饮料自动售货机课程设计内容摘要:
自动售货机可投入 1 角、 5角、 1 元的硬币。 当投入的硬币总值超过 2 元时,汽水 指示灯亮;当投入的硬币总值超过3 元时,汽水及橙汁指示灯亮。 当汽水指示灯亮时,按放汽水按钮,则排出汽水, 8 s 后,自动停止,且汽水指示灯熄灭。 当橙汁按钮指示灯亮时,按放橙汁按钮,则排出橙汁, 8 s 后,自动停止且橙汁指示灯熄灭。 若投入硬币总值超过按钮所需的钱数(汽水 2 元,橙汁 3元)时,找钱指示灯亮,并找出多余的钱。 汽水 橙汁 退币 找零 5角 1角 1元 7 第 2 章 总体设计方案 要实现售货机的自动售货功能,其自动控制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计币系统、比较系统、选 择 系统、饮料供应系统以及退币系统。 : 计币以 1 角为单位。 当 有币投入时,将相应的硬币值存放到一个已经清零的寄存器 VW0 中,再次投币时进行累加。 : 投币完成后,当投入的硬币总值超过 2 元时,汽水指示灯亮;当投入的硬币总值超过 3 元时,汽水及橙汁指示灯亮。 : 当按下 汽水或橙汁按钮时,相应的指示灯进行闪烁。 当饮料供应完毕时,停止闪烁。 : 按下选择按钮时,相应的阀门打开,饮料输出,时间为 8 秒。 同时硬币总值减去相应的购买币数。 : 当购买完成后还有剩余,退币指示灯亮,按下退币按钮进行退币。 8 第 3 章 硬件电路设计 PLC 类型选择 根据饮料自动售货机示意图,控制系统选用西门子 S7200系列的 CPU 224 XP CN。 其数字量 I/O点数为 14入 /10出,可以满足控制要求且留有充足的裕量。 PLC I/O 口 分配 根据设计要求, PLC 控制系统有 6个输入信号: 3个投币信号,两个购买信号, 1 个退币信号; 6 个输出信号: 3 个指示灯信号, 3 个执行信号。 饮料自动售货机的 I/O 端口分配如表 1所示。 表 1 I/O 口分配表 系统硬件接线图 根据所选 PLC 类型,以及设定好的 I/O 点分配情况,可设计出 PLC 的外部硬件接线图,如图 31所示。 图 硬件接线图 1 角 5 角 1 元 买汽水 买橙汁 退币 输 出 输 入 汽水灯 橙汁灯 倒汽水 倒橙汁 退币灯 退币 9 其中 YV1, YV2是两种饮料的阀门。 当投入的硬币总值达到饮料购买金额时,相应的指示灯亮。 当购买完成时,还有余额, 退币指示灯亮,按下退币按钮时,YV3工作进行退币。基于plc饮料自动售货机课程设计
相关推荐
电 动 机 ()VI主 轴 根据以上的确定,可以初步定出的传动系统图,如图 所示。 9 51502080582663505050208030505841223943385156166。 181。 166。 181。 2 307 .5 kw1 45 0r /m
: 查 参考文献 6( 式 2813) : HN H limH HminK S ① 取 接触疲劳最小安全系数 HminS = ② 由 参考文献 6 图 2817 按齿面硬度查得: 小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σHlim1= 420 MPa(取 MQ 值 ) 大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σHlim2= 550 MPa(取 ML 值 ) ③ 应力值环数 N: 参考文献 6( 式
业性能。 卡特彼勒公司利用虚拟样机在切削任何一片金属之前就可快速试验数千种设计方案,不但降低了产品设计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而且还制造出性能更为优异的产品。 运动仿真技术在国外已有很多应用实例,我国也正积 极投身于该项技术的研究中。 在传统上,我国引进物理样机,开发人员往往停留在零件照抄的水平上,对于样机缺乏系统水平上的理解和研究,结果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收效甚微。
户市场的现状而言,我想用 困惑和硝烟并存 来形容。 对于门户实施的主体的 CIO们来说,他们更多的是困惑:他们害怕 为了使用这个门而重建一所房子 ,他们不仅要考虑不同的产品套件的产品成熟度、技术风险和应用风险,还要考虑到企业现有的应用、系统以及员工的工作习惯、部门的经济利益等等,要进行较多的权衡与折衷实在是困惑。 而对于提供企业门户套件或解决方案的国内外厂商,他们背后则在进 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文中,是写中文姓名还是写英文的姓。 以中文发表的文献,在正文引用中著者姓名需写中文。 如: 张三( 2020) 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 以英文发表的文献,在正文引用中著者姓名需写英文(只写姓)。 如: Zhang( 2020) 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 多个著者之间是用“和”还是用“ amp。 ”。 如果文献标志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和”,如:张三 和 李四(
了参考文献著录 ‖顺序编码制 ‖, 而是 采用APA―著者 出版年制 ‖。 我系参照 《心理学报》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著者 出版年制 ) ,专门制定了 《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写作要求 》。 正文中的文献引用:使用著者 出版年引用法(英文文献著者只写英文姓氏,中文文献著者需写全姓名)。 作者可以根据行文需要灵活安排位置,既可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也可放在引用句尾或其他适当位置的括号中。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