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包括摘要中英文翻译等内容为五层框架结构内容摘要:

的改进,技术的提高,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不会引起整个结构的造价大幅提高。 本设计的基础形式选取边柱采用柱下独立基础,中柱边柱采用联合基础。 多层框架结构的基础,一般有柱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十字形基 础、片筏基础,必要时也可采用箱形基础或桩基等。 基础类型的选择,取决于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荷载的大小、上部结构对地基上不均匀沉降及倾斜的敏感程度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还应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比较。 根据该房屋的使用功能及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了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设计。 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厚度为 100mm。 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是一个空间受力体系。 为方便起见,常常忽略结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空间联系,忽略各构件的扭转作用,将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分别按平面框架进行分 析计算。 由于通常横向框架的间距相同,作用于各横向框架上的荷载相同,框架的抗侧刚度相同,因此,各榀横向框架都将产生相同的内力与变形,结构设计时一般取中间有代表性的一榀横向框架进行分析即可。 5 第 3章 框架设计 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型屋盖,柔性屋面,屋面板厚 100mm,屋面采用双向板。 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型楼盖,板厚为 100mm,楼面采用双向板。 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式楼梯 采用现浇天沟 xx中学教学楼设计,层数为 5层,各楼层层高均为 ;室 ft=) 钢筋:梁柱中受力纵筋采用 HRB335 级( fy=300N/mm2),其余采用 HPB235 级( fy=210N/mm2); 6 γ=18kN/m179。 ;门窗:木门, γ=178。 ;钢塑门窗, γ=178。 框架计算简图及梁柱线刚度 横向框架梁: h=l/( 8~18) =1/( 8~18) 6300=350~ b=(1/2—1/3)h,取 b=250mm bh=250mm600mm (横向主梁、次梁 ) bh=250mm500mm(纵向主梁 ) 框架柱: N=βFgn=145= KN,负载面积取中柱 中柱 Ac=bchcN/unfc=103247。 247。 = mm(抗震等级三级 ) 即 b=h=358mm 取 bh=500mm500mm 故柱统一取 500500mm 框架计算单元如图 ,取 9轴上的一榀框架进行计算,假定框架柱固定于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柱刚接。 由于各层柱的尺寸不变,故梁跨等于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层楼面,基顶标高根据地质条件、室内外高差,定位 ,二层楼面标高为 ,故底层柱高为。 其余各层柱高从楼面算至上一层楼面(即层高),均为。 由此可绘出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 示。 7 图 结构平面布置图 : 对于中框架梁取 I=2I0 左边跨梁: i左边梁 =EI/l=107kN/m178。 21/12( ) 3/ =104kNm 中跨梁: i中跨梁 =EI/l=107kN/m178。 21/12( ) 179。 / =104kNm 右边跨梁: i左边梁 =i左边梁 =104kNm 底层边柱: i底边柱 =EI/h=107kN/m178。 1/12( ) 4/=104kNm 其余各层边柱( A轴和D轴): i余边柱 =EI/h=107kN/m178。 1/12( ) 4/=104kNm 令 i余边柱 =,则其余各杆件的相对线刚度为: 则 i’ 左 =i’ 右 =104/104 = 8 中 i‘ 底 104= 图 计算简图 ( 1)屋面 防水层(刚) 30 厚 C20细石混凝土防水 防水层(柔)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 20 厚 1: 3 水泥砂浆 20kN/m3=: 20 厚 1: 3 水泥砂浆 20kN/m3=: 40 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 3‰ 找平 14=: 80 厚 矿渣水泥 = 9 32 合计 ( 2)标准层楼面 瓷砖地面(水泥砂浆擦缝) 30厚 1: 3干硬性水泥砂浆,面上撒 2厚素水泥 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kN/m2 结构层: 100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25kN/m3=合计: ( 3)梁自重 bh=250mm600mm 梁自重: 25kN/m3()= 抹灰层: 10mm厚混合砂浆 合计: bh=250mm500mm 梁自重: 25kN/m3( ) m= 抹灰层: 10mm厚混合砂浆 合计: 基础梁 bh=250mm400mm 梁自重: 25kN/m3= ( 4)柱自重 bh=500mm500mm 柱自重: 25kN/m3=:10厚混合砂浆 合计: ( 6)纵墙自重 10 纵墙: 18 kN/m3= kN/m 铝合金窗: kN/m2= kN/m 水刷石外墙面: kN/m2= kN/m 合计: 底层: 纵墙: 18 kN/m3()m= 铝合金窗: kN/m2= kN/m 水刷石外墙面: kN/m2= kN/m 合计: ( 6) 横墙自重 标准层: 横墙 18 kN/m3=合计: kN/m 底层:: 横墙: 18 kN/m3()m= 合计: kN/m ( 1)屋面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根据《荷载规范》查得: 不上人屋面: kN/m2 楼面: kN/m2 走廊: ( 2)雪荷载 11 k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两者中取较大值 表 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12 ( 1) 侧移刚度 D 表 横向 25层 D值的计算 表 横向底层 D值的计算 13 ( 2)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侧移可按下式计 Vj 算 : D ij 式中 Vj第 j层的总剪力 ij 第 j层所有柱的抗侧移刚度之和 第 j层的层间侧移 第一层的层间侧移值求出以后 ,就可计算各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的顶点侧移值 ,各层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 顶点侧移是所有各层层间侧移之和 j层侧移 顶点侧移 n 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计算见下表 表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14 层间侧移最大 1/25711/550(满足要求 ) ( 3) 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 ( 1)求各柱反弯点处的剪力值; ( 2)求各柱反弯点的高度; ( 3)求各柱杆端弯矩及梁端弯矩; ( 4)求各柱的轴力及梁剪力。 第 i 层第m柱所分配的剪力: D Dim Vi , 框架柱反弯点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