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每天造纸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0 0 153 4 3 243 6 0 015411 vqd  (m) 取 1d = 130mm () d. 孔眼布置 以每根支管为单位进行计算, 设孔眼直径 mm15 ,孔眼流速 smv /151  ,则每个孔眼通过气量 39。 q 为: 39。 q )/( 15)(4 3322 smv   () 每根支管上的孔眼数 m 为: 343215 39。  qqm (个) 取 24 个 () 孔眼间距设为 ,则支管长度为 L = (m+ 1) = (24+ 1) = 10 (m) () 调节池结构型式:半地下式钢筋砼矩型水池。 设备选型 本设计采用 CP型沉水式污水泵 [7],适合于输送含有较大颗粒、块状和纤维片状的液体。 适用于食品、造纸、采矿、纺织、皮革等工业污水的处理排放。 选用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表 选用泵的主要技术参数 型号 口径 /mm 功率 /kW 极数 扬程 /m 流量 /m3 h1 CP(T)55,5100 100 4 8 135 混凝 沉淀池 设计说明 混凝 沉淀池的作用是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及胶体微粒,可降低废水的浊度和色度,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保证生物处理设施净化功能的正常发挥。 一 级沉淀池中,混凝沉淀池较常用,其设有机械刮泥装置。 多数 造纸废水在初级沉淀池内都可以达到 80%~ 90%的悬浮固体去除率,本设计中取去除率为 85%, COD 的去除率一般为 30%。 去除的悬浮物质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生物耗氧物质。 尤其是纸板厂、包装纸厂和卫生纸厂沉淀的固形物中几乎包含着所有的生化耗氧物质 ,故在一级沉淀池内 BOD 去除率很高。 相反,对于 造纸综合厂,大部分 BOD 是溶解态的,沉降去除的 BOD 很少。 本设计中取 BOD 的去除率为20%。 设计计算 本设计采用普通混凝 沉淀池 [1] 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F) 池子数 n = 1 个,表面负荷取 39。 q = m3/(m2 h)。 F = 39。 nqQ设计 = 21125 = (m2) () 池子直径( D) D = F4 =  = (m),取 D = 9 m ()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h2) 设污水在沉淀池内的沉淀时间 t 为。 h2 = 39。 q t = 2 = (m) () 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 V) 废水经格栅出来, SS 的去除率为 30%, 所以进混凝沉淀 池的 SS 浓度 1c = 800( 1- 30%)= 560 mg/L 设混凝 沉淀效率为 85%, 则混凝沉淀 池出水的 SS 浓度 2c = 560( 1- 85%)= 84 mg/L 污泥清除间隔时间为 4h,污泥含水率为 96%,则 V=   nKz TccQ 021m a x 100 10024   =    6 = (m3) () 污泥斗容积( V1) 设污泥斗倾角  = 60176。 ,污泥斗上部半径 1r = , 污泥斗下部半径 2r =。 则 污泥斗高度 5h =    tgrr 21 ( - ) tg60176。 = (m) () V1 = )(3 2221215 rrrrh  = )(3 22  = (m3) () 污泥斗以上圆锥体积部分污泥容积( 39。 1V ) 设池底坡向污泥 斗的坡度为。 则圆锥体高度 4h =( D/2- 1r ) = ( - ) = (m) () 39。 1V =  )(3 21124 rRrRh )(3 22  = (m3) () 可贮存污泥的总 体积 V = V1 + 39。 1V = + = 10 m3 > ,足够 沉淀池总高度( H) 设沉淀池保护高度 1h = ,缓冲层高取 3h =。 H = 1h + 2h + 3h + 4h + 5h = + + + + = (m) () . 3 设备选型 混凝 沉淀池是混凝土结构的圆形池,它是一种大型的沉淀池。 在中心轴下方装有旋转的污泥耙齿机构。 废水通常经过装在池中心的进水上升管进入池内,沿径向流动,经溢流堰流出,这种配置称为“中心进料,四周排出”。 沉淀池的出水采用锯齿堰,堰前设挡板,拦截浮渣。 沉在底部的沉泥通过刮泥机刮至污泥斗,依靠静水压力排除。 出水槽采用双侧集水,出水槽宽度为 ,水深。 混凝沉淀池 采用中心传动的机械刮泥机。 刮泥机周边速度为。 [1] 水解酸化池 设计说明 水解酸化池可调节废水的水质水量,使之均一,更重要的作用是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 在本处理单元中,难降解的大分子被水解为可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并在产酸茵作用下转化为有机酸,使水的 pH 值由 8 降到 6~ 7 左右,为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创造了必要条件。 经水解酸化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了 35%[2]左右, CODcr 去除率约为 40%,为下一步生化处理提供了条件。 设计计算 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的过程可分为水解阶段、酸化阶段和甲烷化阶段。 水解池是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不进入第三阶段。 池子表面积( A) 设水力停留时间 HRT = 4h,表面负荷 q = (m3 h)。 A = qQ = = 125 (m2) () 池 子有效水深( h) h = tq = 4 = (m) () 池子有效容积( V) V = hA = 125 4 = 500 (m3) () 设池子保护高度为 ,设池子的长为 L=15m,则宽为 B=125/15= ,取 B= ,则池子的设计规格为 L B H = 15m。 反应池的升流速度( v) v = HRTh = 44 = (m/h) () 反应池的布水系统 采用穿孔管布水,每个布水孔口的服务面积 m2,则 池子进水点为 n = A/ = 125/ = 125(个) () 设布水管间距 ,则布水管根数为 m = L/N =15 / = (根) 取 m = 13 根 () 所以布水点可按 13( ) 分布,实际 n = ≈ 133 个 为防止出水孔堵塞和短流,设孔口流速为 ,则孔径 d 为 d = vnQ4 = 1254   = (m) 即 d = 12mm () 则孔口实际流速 v为 v = 42dnQ = 36004 1252  = (m/s) () 出水孔处设 45176。 导流板,导流板高 500mm,使出水散布池底, 出水孔正对池底。 设配水支管管内流速为 ,则支管管径为   00 125436 004 vmQd  (m) 取 d = 58mm () 此时配水支管管内流速 39。 v 为 39。 v = 42dmQ = 36004 1252  = (m/s) ( ) 设配水横管管内水流流速为 ,则配水横管管径为  00 125436 004 vQd  (m) d = 取 275mm () 生物接触氧化池 设计说明 生物接触氧化池是整个生化处理工艺的 核心部分,主要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 池内设组合填料及曝气系统,采用低噪声罗茨风机进行鼓风曝气。 利用池底污泥床和生物填料层生物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菌群系统,在好氧环境下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本单元 COD 去除率约为 85% [10]。 设计计算 设经过水解酸化池后 BOD5浓度略有提高, 进入生物接触池的 BOD5浓度为S0=400( 1- 20%) = 320mg/L,接触氧化池的 BOD5去除率为 80%,则出水 BOD5浓度为 Se=320( 1- 80%)= 64mg/L。 生物接触氧化池 的总有效容积(即填料体 积, V)的计算 设池子 有机容积负荷率 NV=(m3 d)[9] ,则 V = Q(S0Se)/ NV = 3000( 0. ) /=768m3 () 生物接触氧化池总面积( A)的计算 氧化池平面尺寸采用 A1=4m 4m=16m2,设填料层总高度 0H = 3m A=V/ 0H = 768/3=256m2 () N=A/A1= 256/16=16(格) () 式中: 0H —— 填料高度 ,m N—— 生物氧化池的格数 A1—— 每座池子的面积, m2 则每格接触氧化池 有效容积 Ve= 4m 4m 3m= 48 (m3) 单格的面积不大于 25m2,符合设计要求 [3]。 校核接触时间( t) t = QNVe = 1254816 = (h) (合格) [11] () 接触氧化池的总高度( H)的计算 设 池子的超高 1h = ,填料上部稳定水深 2h = ,填料层间隙高 3h =。 底部布水布气层高度 4h ,考虑到安装和构造要求,并需定 期进入检修,设 4h =。 取填料层数 m = 3 层,则接触氧化池总高度为 H = 0H + 1h + 2h + (m- 1) 3h + 4h = 3+ + + 2 + = (m) 需气量( D) 取气水比 0D = 20m3/m3。 则所需总空气量 D = 0D Q = 20 125 = 2500 (m3/h) () 每格需气量 1D = N D = 162500 = 156. 3 (m3/h) () 氧化池的 空气 管道布置 a. 空气干管直径( d ) 空气流速设 smv /15 ,则:  0 1254360 04 vqd  0. 054(m),取 d= 60mm () b. 支管直径( 1d ) 每池设 5 根支管,设支管空气流速为 smv /51  ,则支管直径 1d 为 6 0 0 512543 6 0 0 5411 vqd  (m),取 1d = 50mm () c. 孔眼布置 以每根支管为单位进行计算,设孔眼直径 mm10 ,孔眼流速 smv /101  ,则每个孔眼通过气量 39。 q 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