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基于matlab的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内容摘要:
0. 毕业设计(论文)提交的文档及装订要求 ( 1) 毕业论文一份(包含封皮、目录、中英文摘要、内容及参考文献) ( 2) 不少于 5000 汉字的科技翻译资料一份(并将原文和译文用 A4 打印加自设计封皮一起装订成册) ( 3) 毕业论文简介( A4 纸打印 1~2 页)(包含题目、专业、年级、姓名、指导教师、毕业论文所做的工作、解决的问题、创新之处等) ( 4) 毕业设计任务书(加在毕业论文目录之前和毕业论文一起装订,) ( 5) 开题报告(加在毕业论文目录之前和毕业论文一起装订,) ( 6) 毕业设计工作中期检查表Ⅰ、Ⅱ 注( 4)( 5)( 6)加在毕业论文目录之前和毕业论文一起装订。 11.毕业设计(论文)随正式论文一律附交电子文档(光盘或软盘)。 被推荐参加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3%评选的,还要另附(符合发表格式要求的)修改为 5000 字左右的电子文档。 2020 年 12 月修订 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根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为了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各个环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院长办公联席会议通过,对我院毕业设 计(论文)工作特制订以下实施细则。 一、指导教师资格 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原则上应由各专业具有中级 (含中级 )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 也可以聘任具有相应职称、学术水平高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指导教师名单由各系系主任核定,报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批准后实施。 二、课题的命题过程 1.命题的基本原则是: ( 1)目标原则:命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与新颖性,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 ( 2)价值原则:命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或应用开发价值,尽可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学科的发展性与应用性。 ( 3)能力原则:命题的难度应考虑学生完成命题的条件与能力,因材施教。 ( 4)兴趣原则:应考虑学生对命题的兴趣与探索研究的积极性。 ( 5)多样化原则:命题应注意题目的不断更新与类型的多样化,同一指导教师的设计(论文)课题选题和近三届毕业设计课题的重复率不高于 50%,题目数量应满足一人一题的基本要求。 2.课题的审核 由各专业指导教师确定后的课题,填写《毕业设计课题申请表》。 经系主任汇总后,报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核,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批准。 3.确定课题的时间要求 一般在第七学期第 15 周前完成命题,对于经批 准认可的命题,在第 16 周内向学生公布。 指导教师在实际指导过程中,一般不应随意更改命题,确实需要更改命题时,应办理相关手续。 三、选题与任务书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公布的命题范围内选题。 2.学生自拟题目须经系主任审阅后指定指导教师,并报分管教学副院长批准。 3.选题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 4.学生选题一般在第七学期的第 17 周前完成。 5.根据学生选题情况,填写《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其中 “设计所需的工作条件 ”应与课题的实际需要相符; “设计(论文)任务及目标 ”应指明毕业设计的详细任务(所需完成的工作、 达到的设计要求等),不能简单了事。 四、开题 1.指导学生书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的研究情况(说明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对课题研究的基本构思。 2.指导学生填写《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并要求学生在第八学期的第 2 周前提交不少于 1000 字的开题报告,基本内容应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的研究情况(说明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对课题研究的基本构思、阶段性工作计划、参考文献等。 参考文献的列写格式要符合要求。 3.第八学 期的第 3 周前完成开题审核,通过开题审核的学生,一般不应更换选题;开题未获通过的学生,应及时根据开题指导小组的意见更换选题,并于开题后的 2 周内做好准备,向开题指导小组第二次提出开题申请;对再次开题未获通过的学生,取消其本次毕业设计(论文)资格,延至下届进行。 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开题未获通过的学生进行指导。 4.开题报告中, “指导教师意见 ”应对学生开题情况作出基本评价以及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方案或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提纲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还应对学生是否可以进入研究和设计(论文)撰写阶段提出意见。 开题意见应对选 题及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作出简单评价,并明确表示是否同意开题,不能只简单写 “同意开题 ”及类似意见。 五、过程指导 1.指导教师确定以后,不得随意更换。 指导教师因各种原因确实不能或不宜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时,必须办理有关手续,并由所在系指定水平相当的教师指导。 2.每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限定在 8 名以内。 3.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制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 4.指导教师应定期(平均每周不少于一次)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与工作质量,填写《毕业设 计过程跟踪表》。 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各阶段的设计(论文)任务,并认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的各项表格。 5.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按要求及规范撰写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及格式应符合《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毕业论文(设计)排版打印格式》的要求。 论文的具体要求是:设计方案合理、理论准确、理论分析和技术分析充分、实验(试验)和计算的方法正确、各方面的数据可靠、图表规范清晰、文字表述的语言流畅简练准确;字数在 8000 字以上,一律按规定格式进行打印。 论文内容和设计方案要杜绝抄袭别 人的成果,避免和往届类似题目内容上的雷同以及网上可查阅资料内容的雷同(技术文档除外),如果需要引用别人的成果内容,一定要注明参考文献的出处。 6.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撰写不少于 5000 字的外文文章翻译。 格式应符合要求。 要求内容应与研究的课题相关。 参考文献不少于 15 篇,格式规范。 六、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 1.指导教师应审阅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指导教师评语 ”应对所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以及学生工作 态度作出全面评价,包括以下内容:对选题及研究成果的评价(选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理论上创新性、科学性,应用上应用范围、可行程度、效果或效益等);论文(设计)写作(论据的充分性、论证的逻辑性、书面表达能力、文面规范程度);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按要求的内容和时间,认真完成了所规定的任务(含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就本课题的研究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以及综述报告完成情况);存在问题;依据上述评价,提出建议成绩,并明确表示是否同意答辩。 2.交叉评阅教师对其他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阅,并按要求写 出交叉评阅评语,给出交叉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应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及综合训练的情况;学生文字表达、计算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和插图(或图纸)质量;学生完成课题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及工作质量;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规范性、完整性等填写审查意见、给出建议成绩,同时还应对学生是否可以进行答辩提出意见。 3.由答辩小组和答辩委员会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和成绩评定。 按要求填写《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分表》, “答辩情况记录 ”应简明记载答辩提问及回答内容,不能简单填写 “回答正确 ”等类似文字。 “答辩评语 ”应对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对所研究课题的了解程度,答辩人的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等作出评价。 “答辩成绩 ”只针对答辩情况评定成绩。 另外,每个答辩小组将小组答辩(综合评价)成绩末位 10%的学生提交到各系进行二次答辩。 二次答辩小组由系主任及每个答辩小组组长组成。 二次答辩小组将小组答辩(综合评价)成绩末位 20%的学生提交到学院进行最终答辩。 学院(最终)答辩小组由学院教学副院长及各系主任组成。 这次答辩的(综合评价 )成绩作为确定这部分学生的最终成绩。 4.答辩小组应综合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意见,结合答辩小组成员在《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评定的成绩,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中答辩小组评语,并给出毕业论文(设计)最终成绩。 “答辩小组评语 ”是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答辩情况综合评审后所作出的评定性结果,具有权威性和终结性。 应包括以下内容:对选题及研究成果的评价(主要是选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理论上创新性、科学性;应用上应用范围、可行程度、效果或效益等);论文写作(论据的充分性、论证的逻辑性、书面表达能力、文面规范程度) ;论文答辩(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对所研究课题的了解程度,答辩人的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等)。 在以上评价的基础上,给出评定成绩。 答辩评语要明确成绩和缺点,要避免千篇一律,要与成绩等级相吻合。 七、毕业论文(设计)总结与统计 1.各系应对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总结内容包括: ( 1)基本情况:答辩人数,未能如期答辩学生及其原因,成绩分布及其原因等; ( 2)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中执行学校规定和要求的情况; ( 3)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具体措施及执行效果; ( 4)存在问题及改进措 施。 2.各系应对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统计,填报以下统计资料: ( 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分析; ( 2)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分析 ; ( 3)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 ( 4)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统计分析表。 ( 5)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 八、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 1.认真做好向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推荐、审定工作,评选出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比例不超过本专业本届毕业设计(论文)总数的 35%。 2.拟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应认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一式二份),并将连 同毕业设计(论文)原件和 5000 字左右适合发表格式的电子文档报送教务处审批。 九、材料归档 按要求整理归档材料,包括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答辩评分表、评审表、毕业设计(论文)简介、毕业论文、及各种材料的电子文档(光盘)等。 十、本细则自发文之日起实施,由学院 教学指导委员会 负责解释。 大学 2020 年 6 月 大学 优 秀毕业论文评选办法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评价学院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 为发挥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促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撰写报告的基本方法,展示我院毕业环节的教学成果,鼓励表彰优秀学生和指导教师。 特制定本办法。 1. 评选范围、数量 1)评选范围: 大学 本科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 2)评选数量:本科毕业生人数的 12%。 2. 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 院 里成立毕业论文评优委员会,委员会应由 79 名具有高级职称 的人员组成,其中必须包含教学督导员。 各 系 推荐优秀毕业 论文侯选人名单, 院 毕业论文评优委员会负责组织侯选人进行评审 , 并最终确定优秀毕业论文名单。 3. 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条件 ( 1)成绩必须在 90 分以上的毕业设计(论文) ( 2)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 3)选题科学,数据资料真实、完整; ( 4)较好地体现了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 ( 5)设计(论文)完整、规范,表明学生已掌握工程设计和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展现了作者的设计或分析问题思路和创新理念,体现了对知识掌握和 运用的熟练程度,设计方案具有应用价值或论文具有理论价值; ( 6)毕业设计(论。参考基于matlab的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相关推荐
输技术 . 行扫描驱动 由于 8x32 点阵显示器有 8行,为充分利用 单片机的接口。 本系统使用 AT89S52的 P1 口作为行选择 输出。 同一个时刻只 有 一个 端口 位有效, 这样有 8 个不同的端口位 就会形成 8种不同的 输出状态, 然后使每种状态只 控制一路输出,即会有 8 路输出 [22]。 如果一行 32 点全部点亮。 则通过 P1 口 的 电流将达 320 mA,而实际上,
片机连接口 sbit RS=P2^5。 sbit RW=P2^6。 sbit EN=P2^7。 sbit LED1=P3^6。 sbit LED2=P3^7。 uchar data disdata[5]。 uint tvalue,CurrentT=0。 //温度值 uchar tflag。 //温度正负标志 define LCD_BUS P0 sbit SetKey = P2^2。 sbit
材料 ),由品管员采用『不合格标签』对其进行标识 , 并 填写『质量变异、事故反馈(处理)单』 交相应的仓库、生管部 ,不合格品暂放于“不合格品区”待 顾客通知处理。 品管部须将不合格品通知生管部,由生管部或经营部向顾客提出,并与 顾客协商处理。 顾客提供资料经审查,若疑问或异常时,则由生管部与顾客协商处理。 顾客提供的资料均属外来文件,需妥善保管,严格依据《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执行管控。
进行自查。 3. 学院应当成立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学院领导任组长,负责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在领导小组下指定专人负责,按照《 管理人员职责》要求,为学生协调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和答辩时间,安排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学习和课程。 4. 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阶段,学校和学院应当为学生提供查阅资料和进行实验的条件。 三、时间要求
它能够将难以理解的复杂文本和表格转换为一目了然的 Visio 图表。 该软件通过创建与数据相关的 Visio 图表(而不使用静态图片)来显示数据,这些图表易于刷新,并能够显著提高生产率。 使用 Office Visio 2020 中的各种图表可了解、操作和共享企业内组织系统、资源和流程的有关信息。 本实验正是通过 Visio 实现了程序流程图的绘制。 软件设计 方案 篮球比赛计时计分器
t he County39。 s r equest , car ef uly open t he 13t h Part y Congr ess f or t he second t im e, r eceived during t he par ty 14 pr oposals involving ar eas such as agr icult ure, inf rast ructur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