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基于51单片机的篮球比赛计分计时器设计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它能够将难以理解的复杂文本和表格转换为一目了然的 Visio 图表。 该软件通过创建与数据相关的 Visio 图表(而不使用静态图片)来显示数据,这些图表易于刷新,并能够显著提高生产率。 使用 Office Visio 2020 中的各种图表可了解、操作和共享企业内组织系统、资源和流程的有关信息。 本实验正是通过 Visio 实现了程序流程图的绘制。 软件设计 方案 篮球比赛计时计分器 软件设计部分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程序部分由主程序、 T0中断程序、计时计分刷新显示子程序、键盘扫描控制子程序、延时子程序等组成。 图 3912 为主程序流程,图 310 为计时刷新子程序流程,图 311 为分数刷新子程序流程,图 312为中断程序流程。 开 始总 分 寄 存 器 R 0 清 零七 段 码 数 据 表 地 址 送 D P T R读 取 P 1 的 值是 否 有 键 按 下。 按 键 去 抖 动再 次 读 取 P 1 的 值是 否 真 有 键 按 下。 1 键 按 下2 键 按 下显 示 甲显 示 乙减 分继 续暂 停4 键 按 下3 键 按 下5 键 按 下加 分结 束蜂 鸣 器 响设 置 定 时倒 计 时 开 始显 示 时 间YYYYYYY定 时 时 间 到NNNNNNN 图 39 主 程序流程图 13 定 时 中 断 初 始 化比 赛 开 始 , 产 生 低 电 平开 放 定 时 中 断立 即 数 00H取 出 , LE输 出高 电 平定 时 中 断 初 始 化定 时 中 断 初 始 化经 过 送 代 码 , 然 后将 LE清 零 图 310 计时部分流程图 减 分5 键 按 下YN6 键 按 下7 键 按 下8 键 按 下加 1 分加 2 分加 3 分YYYNN6 键 按 下7 键 按 下8 键 按 下减 1 分减 2 分减 3 分NNYYYY 图 311 计分模块流程图 保 护 现 场计 时 一 分 钟继 续暂 停保 护 现 场4 键 按 下中 断 返 回YN 图 312 中断程序流程图 具体设计程序见附录。 14 调试 系统调试分为软件调试和硬件调试,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是分不开的,许多硬件错误是在软件调试中被发现和纠正的,通常是先排除明显的硬件故障以后,再和软件结合起来调试以进一步排除故障。 软件 调试及仿真 软件调试主要是运用 Keil 和 Proteus 完成。 在写好源程序,画出原理图之后,在电脑上进行软件仿真。 建新工程,选择 AT89S52 处理器;接着新建文档编辑程序,编辑完存为 .asm,把保存的 .asm 文件加入到工程里。 点击 Project 下的 Options for Target ‘ Target 1’。 在弹出对话框的 Target 项里输入晶振为 12M,然后勾上 Use Onchip ROM。 在 Output 项里勾上 Create HEX File。 最后编译程序, keil 会自动生成 .hex 文件。 接着将 系统原理图在 Proteus 环境下画好,然后运用 Proteus 进行仿真,仿真电路图如下: d i s p w 5d i s p w 5d i s p w 6d i s p w 6d i s p w 7d i s p w 7d i s p w 8d i s p w 8d i s p w 1d i s p w 1d i s p w 3d i s p w 3d i s p w 4d i s p w 4d i s p w 2d i s p w 2X T A L 218X T A L 119A L E30EA31P S E N29RS T9P 0 .0 /A D 039P 0 .1 /A D 138P 0 .2 /A D 237P 0 .3 /A D 336P 0 .4 /A D 435P 0 .5 /A D 534P 0 .6 /A D 633P 0 .7 /A D 732P 1 . 01P 1 . 12P 1 . 23P 1 . 34P 1 . 45P 1 . 56P 1 . 67P 1 . 78P 3 .0 /R X D10P 3 .1 /T X D11P 3 .2 /I NT 012P 3 .3 /I NT 113P 3 .4 /T 014P 3 .7 / R D17P 3 . 6 / W R16P 3 .5 /T 115P 2 .7 /A 1 528P 2 .0 / A 821P 2 .1 / A 922P 2 .2 /A 1 023P 2 .3 /A 1 124P 2 .4 /A 1 225P 2 .5 /A 1 326P 2 .6 /A 1 427U1A T 8 9 S 5 2P RO G RA M = C:\Do c u m e n ts a n d S e tt i n g s \A d m i n i s t r a t o r \ 桌面 \ 新建文件夹 \ a b c d . H E X12J1S I L 1 5 6 0 2B R 1B RI DG EC13 3 p FC23 3 p FC42 2 0 0 u FC50 .1 u FC61 0 0 u FC70 .1 u FR12k R21kR31kR41kR51kR61kR71kR81kR91kR 1 02kR 1 11 0 kD2L E D 1C31 0 u FX1CR Y S T A LQ12 N39 0 4S RG 8RC1/ amp。 1D1 324561081112913U27 4 L S 1 6 4VI3VO1GND2U37 8 L 0 5L S 1S P E A K E RQ32 N39 0 4R 1 2 1 0 0Q52 N39 0 4Q72 N39 0 4Q92 N39 0 4R 1 4 1 0 0R 1 6 1 0 0R 1 81 0 0Q22 N39 0 4Q42 N39 0 4Q62 N39 0 4Q82 N39 0 4R 1 3 1 0 0R 1 5 1 0 0R 1 7 1 0 0R 1 9 1 0 0 图 313 系统仿真电路图 硬件调试 对照原理图进行焊接,应先把硬件依次正确插到电路板上相应的位置,然后再次检查器件是否都正确,确定无误后进行焊接。 在焊接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将相临的两个引脚焊接在一起,防止短路影响使用。 硬件连接好以后, 先 通过 USBISP 下载线 将单片机和 PC 机连接,接着 向单片机内烧制 已写好的 HEX 程序, 打开单片机,调试单片机程序。 15 4. 结果与结论 测试问题:上电复位后,能否进行定时设 置。 设置完成后启动计时,倒计时过程中按下 K1~ K8 键观察各分电路是否正常工作 ?计时结束后,是否有报警音出现 ?上半场计时结束后,能否实现甲、乙比分的交换。 测试结果:计时电路可完成倒计时、暂停、继续等功能,在比赛时间到后,蜂鸣器可以发声报警。 计分电路工作正常,能够完成两队比分的加减、刷新和暂存。 但是在测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计时电路只能通过程序修改比赛时间初值,不能通过按键修改比赛时长,而且在比赛半场结束时,计分电路也无法完成甲、乙两队比分的交换,不能满足场地交换的需要。 在设计电路图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分析和 仿真验证,并结合指导老师所给的参考元器件库确定了需要哪些元器件来实现电路的功能,并且保证了所使用到的元器件数目在所给出的元器件清单的限制之内。 画图时在经过各种软件多次方针和修改后,在仿真电路图实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了此次设计的最终的原理图。 此次我组采用了自己制板结合万能板的方式制作硬件电路,所以涉及到了 DXP 软件的使用。 通过已画好的原理图,在 DXP 中画出与之对应的原理图,再导入到 PCB 环境中进行 PCB 设计。 经过小组内多次讨论,并听取了指导老师的意见之后,确定定了最终布局,布线时注意了走线,完成后打印输 出制成了印制电路板。 在焊接过程中没有出现什么失误,完成硬件设计后,经过测试,系统电路硬件设计部分没有原则性的错误,整个硬件部分功能完好。 但因平时缺少有效练习,部分软件使用起来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不能熟练使用其中的快捷键和部分便捷功能。 在编写程序时,由于平时都是用 C 语言来编写程序,很多汇编的基础知识都需要重新学,很多程序也都是参考网上别人做过的成功的程序,也正是这方面的不足才造成本次在比分交换和定时设置方面的功能没有能很好实现,除此之外,软件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总的来说,本次课程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由于 时间和能力的限制,设计中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很多软件和程序方面的设计有待进一步改善。 16 5. 收获与致谢 在本次 课程 设计中,我通过基于典型单片机 AT89S52 的设计和应用,对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及功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并对单片机程序语言设计有了新的、进一步的认识 ,对一些指令的使用也更加熟悉了。 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我 也 发现很多的问题,给我的感觉就是下手很难,很不顺手,看似很简单的电路,要动手把它给设计出来, 却不是 一件 容易的 事,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经常 去 动手设计电路 ,对画图的一些技巧不够熟悉。 另外 由于是本学期才 学的单片机课程,对 单片机系统的知识似懂非懂, 虽然课堂上 很多知识当时弄明白了,现在要用的时候又 想不起来 , 以致 我 又不得不 用大量的时间去 图书馆 查阅各种资料和程序命令, 在这个模块用去了不少时间,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使 整个过程 的 时间安排 变得 不合理。 由于设计的计划没有安排好,设计的时间极为仓促,尤其是在硬件调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硬件电路曾一度无法正常工作。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充分意识到了“应该把功夫放在平时”这句话的真谛,我意识到只有跟同伴一起商量、合作,才能提高效率,或许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在以后不论学什么,我都会做到打好基础,并通过不断地练习将其学好、学精,多动手操作,做好以后课程教学安排中的每一个实验,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着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设计能力,树立自己可以熟练应用所学知识的信心。 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不是很完美,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和得到的东西却是历次实习都无法比拟的,使我终身受益,相信它不论对我 以后的就业还是学习,都会起到很大的促进和帮助 作用。 课程设计是把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过程,虽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遇到过许多次 失败的考验,忧伤过、彷徨过、急躁过,可当自己调整好心态,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继续下去,最后取得成功,所得到的不只是成功的喜悦,更是一次锻炼和升华。 多亏了我的一帮热心助人的同学和我谆谆善诱的指导老师,正是在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才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任务。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们小组代表白永见同学的大力帮助,更要感谢宋清华老师的耐心指导以及她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针对我组的问题提出的宝贵建议,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感谢。 17 6. 参考文献 [1] 杜尚丰 .CAN总线测控技术及其应用 [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0. [2] 杜树春 .单片机 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实例详解 [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20. [3] 张 毅刚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4] 王建校 ,杨建国等 .51系列单片机及 C51程序设计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0. [5] 徐煜明 ,韩艳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0. [6] 谷树忠 ,刘文洲等 .Altium Designer 教程 [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0. [7] 龚沛曾 ,杨志强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8] 周润景 .Multisimamp。 LabVIEW 虚拟仪器设计技术 [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出版社 ,2020. [9] 蒋卓勤 .Multism 2020 及其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 [M].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0. [10]郑阿奇 .Protel 使用教程 [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0. [11]陈学平 .Protel 2020 快速上手 [M].上海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0. [12]王力 ,张伟 .电路设计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