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研究---服饰与文化论文内容摘要:

民族服饰研究---服饰与文化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摘要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服饰文化象一朵奇芭熠熠生辉。 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服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形成美丽而具有东方特色的形制风貌,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 服饰 服饰的起源与人类文化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的民族在其特有的人文环境中获得了各自的存在方式,不同的服饰反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 如果说,一些大民族或者现代民族的服饰反映的是现代的文化色彩和社会思潮,那么,种类繁多、进步程度不一、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或前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的千奇百怪的服饰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就更为丰富了。 服饰是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映,是区分族群的标志。 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信仰、审美等方面的差异,服饰的材料、样式、色彩、图案、配饰、制作工艺等也都千姿百态,风格迥异。 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装饰习俗和其中蕴藏着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 服饰样式的变化、材质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纹样的选择,不但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而且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烙有特定的时代印痕。 服饰的构成要素按一定文化的传统模式所作的编码,就是服饰的符号化形式,它由丰富的符号学“词汇构成,这些构成要素可以产生出独立的审美意义。 透过不同的服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和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也就可知其大概1。 下面就介绍几种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及其特点:(1)满族的传统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其服饰高雅华丽,在我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曾对我国的服饰发展有过很大的影响。 现在,旗袍、马褂等不但仍深受满族人民喜爱,而且还受到了汉族等其他民族的欢迎。 旗袍经过改进,更是成为现代流行服装之一,享誉海内外。 (2)绚丽多姿、色彩鲜明的维吾尔族服饰。 维吾尔族是我国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 维吾尔人民勤劳勇敢,热情奔放,性格豪迈,并且能歌善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绚丽多姿的服饰便是维吾尔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 维吾尔服饰形式清晰、纹路多样、色彩鲜明。 (3)追求宁静风格的藏族服饰。 藏装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 藏族服饰追求宁静的风格,同时又强调华美、富丽。 但是,出于藏族劳动生息在雪域高原之上,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加上宗教信仰的影响,所以藏族服饰并非清一色的宽袍大袖,而是丰富多采的。 (4)回族服饰最洁净之色的服饰。 回族的服饰与其他民族之不同处,主要在于头部。 回族男子普遍戴白色或黑色无檐小圆帽,也称礼拜帽。 而回族妇女有戴盖头或披头巾的习惯,她们披戴各色盖头、纱巾,婀娜多姿,十分俏丽。 在服饰色彩上,回族人崇尚白色,这是宗教信仰所致。 穆罕默德曾教导教民,白色衣服是最好的衣服;同时,回族视白色为最洁净之色。 (5)蒙古族的服装。 蒙古族的衣饰尚青黑色,以皮衣为多,男女都穿袍子。 男子穿的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的花边图案,上衣的高领,都与内蒙蒙古族相近。 妇女们的服饰颇有特色,精致、美观。 再配上工艺考究,造型美观的饰物“哈布特格”在袍子上,不仅是把美点缀在了蒙古族妇女身上,同时,更表现了她们的勤劳和智慧。 (6)秀丽淡雅的傣族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 青年妇女结发于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傣族人民十分崇拜孔雀和大像。 他们常将孔雀和大像的图案编制在筒裙、包、手巾等日用品上。 傣族服饰在各民族艺术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7)素雅、轻盈,自成一格的朝鲜族服饰。 朝鲜族长期生活在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的我国东北地区。 中国的朝鲜族是部分人从明末清初陆续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逐渐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文化与朝鲜半岛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朝鲜族服装比较独特,呈现出素净、淡雅、轻盈的特点。 (8)“俗尚检朴”的土家服饰。 世居于湘鄂川黔边沿地区的土家族,是一个精于纺织刺绣的民族。 早在秦汉时代,土家族的先民就已能用大麻织成一种精细的" 布"。 土家族的服饰,平时简洁朴素,便于生产劳动。 每逢喜庆节日,则讲究整洁、漂亮,充分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浓郁的民族文化特点。 (9)银饰繁花,多姿多彩的苗族女子头饰。 苗族女子的头饰可以说是中国少数民族女子头饰中最丰富、最漂亮的,它反映出浓郁的民族习俗风尚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崇拜图腾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又是富有、婚嫁等象征性的标志。 丰富的银饰、绚丽的花衣也构成了苗族身体装饰的独特风貌。 (10 )端庄得体,朴素大方的壮族服饰。 壮族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河池、百色、柳州四个地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壮族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 壮族的男女皆穿黎桶,服装款式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 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 ”(11)古朴奔放的哈萨克族服饰。 世代以游牧为生的哈萨克族是新疆最古老的部落式民族,主要聚居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部。 哈萨克族的服装特点是宽大和结实,主要是为了骑马方便而设计的,衣袖一般都长过手指。 他们的服装多以裘皮、棉布为面料。 哈萨克族服饰色彩艳丽,富有民族特色。 (12)艳若彩虹的土族传统服饰。 土族服饰的特点是鲜艳。 土族妇女通常的装束是身穿斜襟上衣,两条袖子是用红、黄、绿、紫、蓝五色彩布圈缝制成的,远看,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 每逢喜庆节日,能歌善舞的土族青年男女,都会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犹如山花一般,把庭院、山乡点缀得五彩缤纷。 2以上各种少数民族服饰的介绍,无一不显示了起独特骄傲的民族文化特色,可以说,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史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史,正如郭沫若所说:“古代服饰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甚多,大可集中研究。 于此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兄弟民族删的相瓯影响。 历代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大可一目了然,是绝好的史料。 ”。 【3】少数民族服饰既是当地人们顺应自然的实用衣物,又是传统文化的象征载体,也是民族精神气质、社会意识、审美心理等形象的反映。 服饰纹样、色彩、款式、质料等外在形制,具有某种社会关系的规定性。 挖掘与整理少数民族服饰,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研究中华民族服饰符号的特征、了解民族文化符号组合变化传达的寓意,使民族文化元素合理而丰富地运用于现代设计之中,增进与世界各民族服饰文化交流具有特殊的意义。 当然,为了便于从宏观上对少数民族服饰进行把握,有人曾将它分为南北两大类:一是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服饰文化;二是分布在东南,中南,西南等地区的各族服饰文化。 从表面上看这种划分不失为对民族服饰的特征的一种概括,但是这种划分虽可以,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模糊了其民族服饰的民族性,事实上,少数民族服饰无论质料,款式,还是制作的工艺技术等都呈现着多元文化的特征。 而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服饰文化象一朵奇芭熠熠生辉。 它也是由56个民族所组成的大家庭,服饰文化和特征多种多样,各民族的服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形成美丽而具有东方特色的形制风貌,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1】刘欣民族服饰研究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年 第23 卷 第5 期【2】刘欣民族服饰研究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年 第23 卷 第5 期【3】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世纪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8月,序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