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作业本科流通概论作业1-内容摘要:

“太阳系”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商业网络,即空间上的多元化,服务种类和购物方式的多元化。 我本人 总结一下太阳系连锁便利店的经验和教训 这个案例是城市便利店的发展问题。 城市便利店连锁取代食杂店,在一个小的商圈范围内 ,用开架售货的方式 ,销售日常生活必需品 ,即需品及便民服务的 ,长时间营业的小型商店,太阳系连锁便起步从选址、招聘、培训开始 ,店铺在一个一个地增加,投资在一步一步的追加。 随着选址、开店步伐的逐渐加快,太阳系连锁便利店达到了 20 多家,具备了一定的采购规模,连锁经营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太阳系连锁便应对竞争等方面 竞争的激烈,使太阳系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一系列难题和烦恼开始接踵而来,首先是 24 小时营业问题。 其次,是采购规模问题。 接下来,是配送的问题。 3.太阳系连锁便利店发展的主要经验 由太阳系到银河,这些零散的门店,能够整合在一起,由无数的小星星组成的银河吗; “星河舰队 ”联盟计划付诸实施,加盟者一个接一个,很快便有了 100 余家采购加盟者,加盟门店也发展了十余家,太阳系及其 “星河舰队 ”联盟,成了大连本地商业连锁企业的一面旗帜 ,发展的主要经验。 . 2. 连锁企业发展到比较成熟的时候是便利店发展的导入期。 , 太阳系充分利用了原国有系统 ,商业系统的门店资源 ,同时在各系统门店的整合过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然这种整合也有相当大的困难。 ,引导各种社会资源如优惠政策 ,门店资源 ,个人的创业积极性投入连锁便利店产业 ,形成发展的合力。 4.面对的问题等方面具体分析 虽然太阳系及其 “星河舰队 ”联盟在城内暂时立住了脚,但面向未 来发展,仍是问题多多,首先,竞争对手都已经向城郊及县区市场挺进,而对太阳系而言,却不敢贸然挺进。 一旦进入县区或乡镇市场,拉开门店的距离之后,配送成本问题;其次,乡镇的消费水平很低,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一些店主又很难坚守信誉,要想做到统一采购和配送十分困难。 第三,市区内,食杂店及一些自选商店也受到连锁便利店的挤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星河舰队 ”联盟一时也很难做大。 并且,从长远来讲,食杂店等被连锁便利店取代也是发展的必然。 第四,虽然靠加盟,太阳系门店数量有所扩充,但毕竟加盟者是独立资本主体,除了统一进货、配送 外,在经营和服务管理上很难控制,这也造成了一系列新问题。 总之,小型连锁便利店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 ,城市网点密布的传统食杂店 ,杂货店的经营管理方式和技术水平 ,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连锁便利店在城市零售商业体系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其市场份额不低于甚至超过大卖场 ,如果在这种业态的发展上不迎头赶上 ,有可能丧失产业竞争优势 .无论从加快流通业现代化还是提高社会综合效益出发 ,都有必要促进连锁便利店的发展。 【流通概论】形考作业二: 一、填空题 1. 理想的店铺位置应该是商业活动频繁、 人口密度 与客流量、 交通便利、接近集客 地以及 同类商店 的地区。 2. 商圈可分为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 边缘商圈 三个层次。 其边缘商圈的顾客大约占 10%。 3. 店铺的外观设计必须遵循两个原则,这就是: 让顾客确知店铺的存在 和让顾客来店。 4. 评价商品组合优劣的标志归纳起来主要有:发展性、 竞争性 和盈利性。 5. 确定商品结构的基本要求是: 适合顾客对商品的选择 ;适合地区特点和经营条件;保持顾客的基本需要;保证顾客对商品配套的需求;适合 商品销售规模 和经济效益的要求。 6. 与零售商业相比,批发商业具有交易批量大、交易范围广、 交易关系稳定 等特点,并 具有集散商品、调节供求、节约成本、 信息传递 、流通加工、 流通金融 和物流等功能,在商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 按经营主体不同,可将批发商业分为 独立批发商 、制造批发商、 共同批发商 、批兼零批发商、连锁批发商和商品代理商。 8. 与零售商业不同,批发商业的用户主要包括 再销售者 、产业用户、 事业用户 和政府部门四类。 二、名词解释 1.商圈 ——商圈是指店铺能够有效吸引顾客来店的地理区域。 商圈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 2.商品陈列 ——是指商店通过各种工具与设施向目标顾客展示商品。 对一个商店来 说,商品陈列主要有两种,即橱窗商品陈列与卖场商品陈列。 3.商品组合 ——就是一个零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的结构。 它通常包括若干商品大类,即商品系列。 4.关联商品 ——是指同主力商品或辅助商品共同购买、共同消费的商品。 如西服与领带。 5.批发商业 ——是指向再销售者、产业和事业用户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商业。 再销售者是指通过转卖商品而获得利润的营利性组织,具体包括批发商与零售商,是二次及其以下的批发商和零售商。 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次级商圈是指核心商圈的外围区域,在这个区域内顾客来 店购物比较方便。 次级商圈的顾客大约占( C)。 A. 55%~ 70% B. 60%~ 70% C. 15%~ 25% D. 20%~ 25% 2.商圈分析是指经营者对商圈的构成情况、特点、( A)以及影响商圈规模变化的因素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 A.范围 B.规模 C.目标顾客 D.收入水平 3. “零售引力法则 ”认为,城市人口越多、规模越大,商业越发达,对顾客的吸引力就越大。 这一法则是由( D)在 1929 年提出的。 A.美国零售学者戴维 霍夫 B.日本学者小 林启孝 C.日本学者渡边敬二 D.美国学者威廉 雷利 4.一个地区内的商业区或购物区类型大体包括:( D)。 A.中心商业区、副中心商业区、购物中心 B.中心商业区、副中心商业区、购物中心和独立店区 C.中心商业区、副中心商业区、商业小区、购物中心 D.中心商业区、辅助商业区、商业小区、购物中心和独立店区 5.零售店经营的商品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以利于制定商品经营战略,扩大商品销售,增加企业利润。 将商品划分为日用品、日用百货、专用品和流行商品,是根据( D)进行分类的。 A.商品的耐久 性和有形性 B.商品的用途 C.顾客对商品的选择程度 D.顾客的购买习惯 6.城市 A 有人口 10 万人,城市 B 有人口 5 万人,城市 A 与城市 B 的距离为 25 公里,那么,城市 A 与城市 B 的商圈边界各是多少 ?( D) A.城市 A 为 15. 65 公里、城市 B 为 11. 36 公里 B.城市 A 为 14. 56 公里、城市 B 为 11. 63 公里 C.城市 A 为 10. 36 公里、城市 B 为 14. 65 公里 D.城市 A 为 14. 65 公里、城市 B 为 10. 36 公里 7.消费者在购买动机驱使下走人商店,从对商品的选择、评价到购买,在心理上 大致要经过八个阶段。 其中第五个阶段是( C)。 A.感受阶段 B.兴趣阶段 D.欲望阶段 8.零售企业处理顾客投诉有多种方式,它们是( B)。 A.现金退还、商品调节、价格调节 B.现金退还、商品调节、价格调节、服务调节和向顾客表示歉意 C.商品调节、价格调节、服务调节和向顾客表示歉意 D.现金退还、商品调节、价格调节和向顾客表示歉意 9.从全社会来说,流通成本是指花费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包括( B)与物流费用。 A.运输费用 B.商流费用 C.保管 费用 D.谈判费用 10.流通加工功能是批发商业的重要功能,事实证明,一些具有竞争实力的批发商往往都是很具有流通加工能力的批发商。 流通加工是指要对采购的商品进行( D)。 A.分类、分级、分等、包装和初加工 B.分类、分级、分等、整理、包装和初加工 C.分类、分等、整理、包装和初加工 D.分类、分级、分等、整理、编配、包装和初加工 四、判断正误(若有错误,请更正) 在测定商圈的基础上,通过地区分析、商业区分析,便可选择、确定理想的店铺位置。 ( ) 更正:在测定商圈的基础上,通过地区分析、商业区分析 和具体位置分析,便可选择、确定理想的店铺位置。 核心商圈是指最接近店铺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顾客来店购物最方便。 大型店铺的核心商圈在 8 公里内,其顾客大约占 60%一 80%。 ( ) 更正:核心商圈是指最接近店铺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顾客来店购物最方便。 大型店铺的核心商圈在 5 公里内,其顾客大约占 55%一 70%。 居住人口是次级商圈中基本顾客的主要来源。 零售店铺附近的居住人口越多,潜在的顾客也就越多,商圈规模也就相对扩大。 ( ) 更正:工作人口是次级商圈中基本顾客的主要来源。 零售店铺附近的工作人口越多,潜在的顾客也就越多,商圈规模也就相对扩大。 (或:居住人口是核心商圈中基本顾客的主要来源。 零售店铺附近的居住人口越多,潜在的顾客也就越多,商圈规模也就相对扩大。 对新设店铺来说,其商圈的确定,可根据当地零售市场的销售潜力,运用趋势分析来确定,如运用城市规划、人口分布、住宅建设、小区开发、公路建设、公共交通等方面的资料来确定商圈的范围。 (√) 通道的宽度因客流量及卖场面积的大小而不同,但最低应保持两人并行时所需要的宽度,即在 1 米之间。 ( ) 更正:通道的宽度因客流量及卖场面积的大小而不同,但最低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