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型技术评价内容摘要:

........................... 74 湘潭市基本情况 ...................................................................................................................... 74 湘潭市总量减排政策 .............................................................................................................. 75 湘潭市协同效应评价 .............................................................................................................. 78 ......................................................................................................................... 79 工程减排 ........................................................................................................................... 82 管理减排措施的协同效应评估 ..................................................................................... 85 湘潭市总量减排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评估结论 ........................................... 86 8 协同效应评价结果分析及主要结论 .......................................................................... 88 结果分析 .................................................................................................................................. 88 主要结论 .................................................................................................................................. 89 9 协同效应政策建议 ................................................................................................. 92 给中国中央决策者的政策建议 ............................................................................................. 92 提高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协同效应的认识,主动统筹污染物总量减排和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和技术 .......................................................................................... 92 、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技术政策、环境社会政策、国际环境政策实施全方位政策创新。 ............................................................................................................... 93 ,并构造协同技术广泛应用和繁荣发展的政策和人文环境。 .......................................................................... 94 协同效应量化评价方法,深化总量减排措施的协同效应评估研究 95 给示范城市决策者的政策建议 ............................................................................................. 96 “十二五”期间加大结构减排措施力度,重视管理减排措施 ............................ 96 “十二五”期间将水泥行业作为总量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 ................................ 96 给日本决策者的政策建议 ..................................................................................................... 97 参考文献 :................................................................................................................. 98 1 引言 研究背景 国际 上开展 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排 协同效应研究的 背景 进入 21世纪,随着 大气污染加剧及 气候变化谈判 的 深入 ,国际社会 开始 逐渐意识到 气候变暖和局地 大气 污染都是影响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 , 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因素 ,对经济发展、 人体健康、 消除贫困等造成 一系列不利影响。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 评估报告, 如果不采取措施来稳定大气 中的温室气体浓度,那么 最乐观的估计, 到本世纪末平均温度的上升幅度将会在 摄氏度到 4摄氏度之间。 如果气候变暖,将导致海冰消失、强降雨频率上升、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减少、 海平面上升等。 根据 《气候变化对经济影响的斯 特 恩评估》报告 估计 ,气候改变可能导致世界生产总值损失 5%至 20%之多。 气候变暖会为 虫媒及病原体的寄生、繁殖和传播创造适宜条件,扩大 其流行程度和范围 ,也 可能导致新型传染病的暴发。 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相关资料显示 1, 估计每年超过十亿的人口经受室外空气污染。 在发达国家估计约2%的国内生产总值用于城市空气污染,在发展中国家则是 5%。 快速城市化已经导致主要城市越来越多的空气污染,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这些国家超过 90%的城市空气污染归因于车辆尾气排放、不充分的基础设 施和低质燃油。 而且,随着人口增长、经济活动增加,气候变暖趋势会进一步增加,大气污染恶化趋势依旧 1资料来源: 明显 ,为此,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也 会进一步加剧。 对于 所有国家,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而言,必须要同时应 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内大气污染两个问题 , 而且,发展中国家 所受 影响 最 大。 但实际上 , 很长时间 以 来,不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政策制定和实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大气质量 改善 和 减缓 气候变化总是被作为两个分离的和截然不同的问题分别对待。 即使 发达国家已经基本解决了国内大气污染问题,却也 并 没有将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内大气污染两个 事情 从政 策上统筹考虑。 大气污染控制战略一般只 关注“传统”的大气污染物质,或那些对人类呼吸和环境有直接危害的物质,主要包括颗粒物( PM) 、臭氧( O3)、二氧化硫( SO2)、氮氧化物( NOx)、重金属(例如汞)等。 而气候变化政策主要关注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主要原因是,在大气污染控制和气候变化减缓上有非常大的时空规模差异,减少大气污染的效益更确定、更直接、实效性更强,而减缓气候变化产生的收益则是长期的过程,而且是全球性的 受 益。 国际上对协同效应活动起始于 2020 年 3月 经济合作 发展 组织 ( OECD) 和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 IPCC) 在华盛顿 DC 召开的“ 温室 气体减排成本与附属效益国际研讨会 (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ncillary Benefits and Costs of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此次 会议首次尝试明确同时实施原来单独进行的 减缓 气候变化的 措施 和 传统大气污染物 时,两 者 之间 科学 上 的 关联 性 和实施中减少的成本 等。 这一尝试此后也被 IPCC 的评估报告书所继承。 之后, 比较有影响的是美国环境保护局在十几个国家开展的 综合 环境政策项目( IES)。 此后, 有越来越多的 科学 研究证实,不论是从起源 、大气过程 还是 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 效果 看, 一定情况下, 传统的大气 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有着 密切的、 相互作用的关系。 基于不同的选择,减排传统污染物质的措施可能增加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可能增加或减少传统污染物质的排放。 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是双向的、相互作用的关系,而非单向的过程。 化石燃料是他们共同的“源”,化石燃料燃烧不但产生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也产生传统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等。 其中的一些物质在大气中相互作用又形成次生污 染物,如臭氧、硫酸盐颗粒、硝酸盐和有机物质等。 大气污染物质不但对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有影响,而且有些会影响温室气体的循环,而气候变化也可能影响污染物质的排放、运送、化学行为等。 150 年来的观 测结果和研究结果表明,大气中导致变暖的 温室气体中 1390%是由某种气溶胶组成的,而这些气溶胶都来自于大气污染物排放。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第 4次评估报告,在未来 1020 年,相比基线情景,旨在减少碳排放1020%的措施,同时可以减少 1020%的二氧化硫排放以及 510%的氮氧化物及颗粒物( PM)排放 2。 另一方面,减缓气候变化措施对污染控制也可能有 负面 影响。 例如,增加柴油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同时也会增加颗粒物(包括 PM10和 )的排放 ;另外,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与基线情景相比, 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同时会增加氮氧化物和 PM10 的排放(DEFRA 2020, UK, p. 185)。 这些研究结果证明, 应该而且必须 在政策角度将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统筹 和协同 考虑。 随着对 温室气体及传统大气污染物机理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也逐渐应用到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而 且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气候变化的谈判进程。 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是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利益 纷争 的问题, 而协同效应恰恰是两者 一个共同的利益交汇点。 前期的气候变化谈判中,发达国家一再强调 实施 减缓气候变化 措施 有助于国内污染物减排, 可以产生大量的附属或附加效益, 而且列举了大量研究证据 , 但是 发展中国家很难接受 只是 间接的附属效益。 协同效应解决的问题是并不 用 单纯地通过遏制发展来削减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 而是在各个 行业 部门实现 发展 目标 的过程中, 同时考虑环境改善和减缓气候变化。 这对于面临严重环境污染和亟待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而 言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主题。 另外, 2020 年 的 《 联合国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 13 次 缔约 方会议( COP13)上所 订立 的巴厘 行动计划中,规定了 把 发展中国家其 国内 采取相应的 减缓 行 动 ( Nationally Appropriate Mitigation Actions:NAMAs) 作为重要事项。 其后,在 其 2020 年 第 15次 缔约 方 会议( COP15) 哥本哈根 协议 、 以及2020 年 第 16 次 缔约方 会议( COP16) 坎昆 协议中,均就 NAMAs 的国际 标准的 设定、报告和验证程序 等 进行了谈判。 基于以上背景 , 在满足 发展中国家 发展 需求 和国内环 境质量改善 的 前提下 采取削减 温室 气体 的 措施 ,在 形成 气候 变 化 国际制度 框架 及相关 讨论 和谈判中讨论和考虑协同效应开始变得 越来越重要。 2IPCC Climate Change 2020: Synthesis Report。 chapter 11, page 76 中国开展污染减排 的协同效应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映强烈,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 另一方面,中国环境状况脆弱,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同时,作为能源生产、消费及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也是气候变化谈判焦点,面临承担量化的温室气体减限排义务的压力。 换句话说,中国所面对 的环境问题除了结构性、压缩性和复合性特征外,还同时具有明显的全球性特征;面对的环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