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试行内容摘要:
位工作满 6 年及以上(首次实施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与聘用时,受聘正高级职务 10 年及以上)。 (任现职以来),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 1)国家级人才或上海市地方拔尖人才; ( 2)为国家和上海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享有盛誉的专业人才; ( 3)在本学科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专家、学者。 (三) 教授(研究员)三级岗位的聘用条件 ( 1)在正高级职务 14 年及以上,对学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可以申请教授三级岗; ( 2)在正高级职务 8 年及以上,学术责任、学术成果、学术荣誉等符合三级岗位选项条件 1 项; 17 ( 3)在正高级职务 5 年及以上,学术责任、学术成果、学术荣誉等符合三级岗位选项条件 2 项。 ( 4)在教授四级岗位工作 3 年及以上(首次聘用 时 受聘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5 年以下的),学术责任、学 术成果、学术荣誉等符合三级岗位选项条件 3 项。 (任现职以来) ( 1)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奖(排名前 5 名),或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 奖( 一等奖及以上个人排名前 3 名;二等奖个人排名前 2 名;三等奖个人排名第 1 名 ) ; ( 2)国家及上海市精品课程负责人; ( 3)上海市教育高地负责人; ( 4)上海市教学团队负责人; ( 5)上海市教委级重点学科负责人(带头人); ( 6)上海市教学名师或宝钢优秀教师奖或其他同级别奖项; ( 7)国家自然科学或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第一负责人; ( 8) 以第一作者在 A 类刊物发表学术论 文 1 篇 ,或 以第一作者在 B 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3 篇 ; ( 9)经校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提名,学校聘任委员会审定的,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科与队伍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 (四) 教授(研究员)四级岗位的聘用条件。 、学校组织的同行专家学术评价和学院、学校两级教师聘任组织机构评审,或通过学校委托的校外教师职务评审组织评审,达到学校要求的教授或研究员学术水平,具有教师正高级岗位的任职能力。 五、教师副高级岗位聘用条件 (一 )副教授(副研究员)一级岗位的聘用条件 ( 1)在副高级二级岗位工作 3 年及以上(首次聘用时受聘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5 年及以上)学术责任、学术成果、学术荣誉等符合选项条件 1 项。 ( 2)首次聘用时受聘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5 年以下,学术责任、学术成果、学术荣誉等符合选项条件 2 项。 (任现职以来) ( 1)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及以上个人 排名前 5 名;二等奖 个人排名前 4 名;三等奖 个人 排名前 3 名),或荣获教委级教学科研成果奖( 个人 排名第 1 名); ( 2)上海市重点课程负责人; 18 ( 3)教委级重点课题及以上第一负责人; ( 4)曙光学者; ( 5) 以第一作者在 B 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2 篇 ,或 以第一作者在 B 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1 篇且在 C 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3 篇; ( 6)经校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提名,学校聘任委员会审定的,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科与队伍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 (二)副教授(副研究员)二级岗位的聘用条件 ( 1)在副高级三级岗位工作 3 年及以上(首次聘用时受聘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3 年及以上),学术责任、学术成果、学术荣誉等符合二级岗位选项条件 1项; ( 2)首次聘用时受聘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3 年以下的,学术责 任、学术成果、学术荣誉等符合二级岗位选项条件 2 项。 (任现职以来) ( 1)教委级及以上课题第一负责人; ( 2)校级及以上精品或重点课程负责人; ( 3) 以第一作者在 B 类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1 篇 ; ( 4)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或入选我校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 ( 5)经校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提名,学校聘任委员会审定的,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科与队伍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 (三)副教授(副研究员)三级岗位的聘用条件 ; 术评价和学院、学校两级教师聘任组织机构评审,或通过学校委托的校外教师职务评审组织评审,达到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的学术水平,具有教师副高 级 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任职能力。 六、教师中级岗位聘用条件 (一)讲师(助理研究员)一级岗位的聘用条件 3 年及以上(首次岗位聘用可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教学科研任务饱满,教学效果良好,任现职以来在相应岗位上考核业绩比较突出; ,掌握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出的工作成绩,能独立完成本岗位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 、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相应的工作。 19 (二)讲师(助理研究员)二级岗位的聘用条件 3 年及以上(首次岗位聘用可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 ,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能独立完成本岗位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 专业技术 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经历。 (三)讲师(助理研究员)三级岗位的聘用条件 ; 院、学校两级教师聘任组织评审,达到讲师或助理研究员的学术水平,具有教师中级岗位的任职能力。 七、教师初级岗位聘用条件 (一)教师初级岗位聘用的基本条件 具有教师初级岗位的任职能力,通过学院、学校两级教师聘任组织聘任。 (二)助教(研究实习员)一级岗位的聘用条件 3 年及以上(首次岗位聘用可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 ; ,掌握本岗位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完成本岗位业务工作。 (三)助教(研究实习员)二级岗位的聘用条件 符合教师初级岗位聘用的基本条件。 八、新入校 人员聘用教师岗 位 (一)学校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一般为教授),综合考查其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学术资历等因素,并考虑入校前在国内外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经历,由学校根据校内外同行专家的学术评价确定其聘用的岗位等级; (二)其他新入校人员按所具备的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基本条件、学术水平和能力聘用到相应的教师岗位,并执行所聘用教师岗位的最低等级岗位工资,即教授四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助教二级岗位的岗位工资; (三)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出站可聘用在讲师一级岗位; (四)获得博士学位新参加工作的毕业 生,在明确岗位前,执行初级一级工资。 经 3 个月考察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的,可聘用在讲师二级岗位; (五)获得硕士学位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可聘用在助教一级岗位; (六)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本科(含获得双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及以下毕业生,实行一年见习期,并执行见习期工资,见习期工资执行期满后,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 20 九、其他 (一)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 24 号),专职辅导员纳入教师岗位系列,并可根据辅导员的条件,确定相应的职员职级 ; (二)若聘期内有专业技术职 务晋升的,可相应执行所聘用专业技术职务最低等级岗位工资,即教授四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助教二级岗位的岗位工资 ; (三)学校严格控制各单位人员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及岗位聘任比例,对超过岗位结构比例的单位将在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中加以限制; (四)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教师,可以根据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五)本细则中“任现职以来”是指受聘担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以来; (六)本细则未列举的教学科研等项目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认定并确定等级后,可作为申请相关岗位的 聘用条件之一; (七)本细则中规定的任一岗位的聘用条件都视为下一级岗位 的 聘用条件之一。 即 申请应聘到各岗位的教师,符合其申报岗位以上等级岗位的聘用条件之一的,均视为符合申报岗位的一项聘用条件。 21 附件二 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实施细则 一、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用的原则 (一)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是指除从事教师岗位工作以外的,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二)提高服务教学科研 的 质量。 以岗位设置和聘用为基础,促进其他专业技术队伍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更好地为教育 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 (三)总量控制、优化结构。 合理确定各类人员岗位,兼顾各类人员现状,逐步优化队伍结构,促进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教师岗位全面协调发展。 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分类 与 数量 (一)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主要包括高教研究、工程实验、图书资料、编辑出版、会计统计、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岗位; (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分为三个层级: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 高级岗位的正高级岗位称为高级三级岗位、高级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三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高级岗位的副高级岗位称为副高 级 一级岗位、副高 级 二级岗位、副高 级 三 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岗位称为中级一级岗位、中级二级岗位、中级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岗位称为初级一级岗位、初级二级岗位、初级三级岗位 , 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三级岗位; (三)其他专业技术岗位 的 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应当符合国家和上海市的有关规定; (四)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高级岗位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教师岗位以外专业技术岗位总数的 15%。 学校将根据工作的需要核定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高级岗位职数,严格执行岗位聘任。 三、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 任职条件 (一)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国家规定的相关职业资格准入的条件。 四、其他专业技术正高级岗位聘用条件 (一)正高级三级岗位聘用条件 22 级 三级岗位的任职年限,由学校参照教师岗位统筹确定。 近 6 年或近两个聘期在正高级岗位业绩考核十分突出; ,为学校改革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承担重要管理职责的学校关键岗位负责人。 (二)正高级四级岗位聘用条件 符合其他 专业技术正高级岗位聘用的基本条件。 五、其他专业技术副高级岗位聘用条件 (一)副高级一级岗位聘用条件 ,出色完成本职岗位工作,在副高级二级岗位 工作 3 年 及以上 (首次聘用时 受聘 副高级专业技术职 务 5 年 及以上 )。 近 5 年或近两个聘期在副高级岗位业绩考核十分突出; ,并取得较多学术成果或承担管理职责的重要岗位负责人。 (二)副高级二级岗位聘用条件 , 在副高级三级岗位 工作 3 年 及以上 ( 首次聘用时 受聘 副高级专业技术职 务 3 年 及以上 )。 近 5 年或近两个聘期在副高级岗位业绩考核突出; ,在相关专业技术领域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近 5 年研究成果基本达到学校相关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的要求。 (三)副高级三级岗位聘用条件 符合其他专业技术副高级岗位聘用的基本条件。 六、其他专业技术中级岗位聘用条件 (一)中级一级岗位聘用条件 在中级二级岗位 工作 3 年 及以上 ( 首次岗位聘用时不受任职年限限制 )。 专业技术工作任务饱满,服务质量良好,近 5 年或近两个聘期在中级岗位上考核业绩比较突出。 (二)中级二级岗位聘用条件 在中级三级岗位 工作 3 年 及以上 ( 首次岗位 聘用时不受任职年限限制 )。 (三)中级三级岗位聘用条件 符合其他专业技术中级岗位聘用的基本条件。 七、其他专业技术初级岗位聘用条件 (一)初级一级岗位聘用条件 在初级二级岗位 工作 3 年 及以上 (首次岗位聘用时不受任职年限限制)。 23 (二)初级二级岗位聘用条件 符合其他专业技术初级岗位聘用条件。 (三)员级岗位聘用条件 经学院、学校两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组织认定,具有其他专业技术十三级岗位的任职能力。 八、新入校人员聘用其他专业技术岗位 (一)新入校人员按所具备的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基本条件、学术水平和能力聘用相应专 业技术岗位,并执行所聘用其他专业技术最低等级岗位工资,即正高 级 四级岗位、副高 级 三级岗位、中级三级岗位、初级二级岗位、员级的岗位工资。 (二)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出站可聘用在中级一级岗位。 (三)获得博士学位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在明确岗位前,执行初级一级工资。 经 3 个月考察能胜任和履行中级岗位职责的,可聘用在中级二级岗位。 (四)获得硕士学位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可聘用在初级一级岗位。 (五)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本科(含获得双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及以下毕业生,实行一年见习期,并执行见习期工资, 见习期工资执行期满后,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 九、其他 (一)若聘期内有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可相应执行所聘用专业技术职务最低等级岗位工资,即正高级四级岗位、副高级三级岗位、中级三级岗位、初级二级岗位的岗位工资。 (二)学校严格控制各单位人员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及岗位聘任比例,对超过岗位结构比例的单位将在专业技术聘任及岗位聘任中加以调控。 (三)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其他 专业技术 人员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试行
相关推荐
ajmp keyi。 抖动引起,跳 KEYI lk4: setb clR jb ,lone ;判断 1 键是否按下否跳到 lone 再判断 3 键 mov R5,1。 R5 用来存放键值 ljmp lk3 ; 1 键确实有按下跳到 1k3 显示 lone: jb ,neXt1 ;判断 3 键是否按下 否跳到 next1 再判断 2 键 mov R5,3 ljmp lk3 ; 3 键确实按下跳到
核实 论文须定位 ( ) 科学作品 外观设计 广播节目 艺术作品 ( ) 专项课题 委托课题 自选课题 指令课题 ,是对科研规范破坏力极大的一种学术腐败现象,其具体表现形式有 ( ) 夺取式 拿来式 拼凑式 抢占式 ,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 跨域组建 结构优化 融洽气愤 团队领袖 ( ) 专有性 时间性 特殊性 地域性 ( ) 特邀报告 口头报告 张贴报告 视频报告 ( ) 发散思维 收敛思维
红筹上市时首开先河。 当时,新浪网也打算采用普通的红筹模式上市,即:实际控制人在境外设立离岸公司,然后实际控制人通过离岸公司,反向收购境内的经营实体公司,从而询捍弦歌绰域顶贬既虽梆揽茵吃悦谚壳山班茄炸磐弱枢偶洛质服往靳吝宴墨描厘受 驯哮贱帖非摆元嚣杠千捷彻龟治栗红深躁使书鼓微识讶家砰敦疾 协议内容: 邵忠将经营实体的所有股权质押给珠海科技;若未有珠海科技事先书面同意
库区的主要地质问题为库区右岸渗漏,水库蓄水后,自龙王沟下游 2km处至黑岱沟口下游 13km一段中 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出露区入渗,顺右岸低槽带排向榆树湾黄河地段。 岩溶渗漏形式为岩溶裂隙式渗漏,其渗漏量在不考虑工程措施条件下,从宽估算最大值在 10m3/s 以下。 不致影响水库正常效益,如采取一定的堵漏工程措施尚可进一步减少其渗漏量。 坝址区两岸为下奥陶系、上寒武系白云岩、灰岩、页岩、泥灰岩。
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并都满足德布洛意关系。 一颗子弹、一个足球有没有波动性呢。 质量 m = ,速度 v = 300 m/s 的子弹的德布洛意波长为 计算结果表明,子弹的波长小到实验难以测量的程度。 所以,宏观物体只表现出粒子性。 由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推广到微观粒子和任何运动着的物体上去,得出物质波(德布罗意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该波的波长 λ=。 p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