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跑道工程成本管理研究内容摘要:

on 缩写为 IPMA);其二是以美国为首的体系,即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缩写为 PMI)。 IPMA 的成员主要是各个国家的项目管理研究组织,它非常重视项目管理中参与项目管理的人员的资格认证,和 PMI 相比,IPMA 更注重实践能力。 PMI 的成员主要是以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的专家为主,它开发一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Management Bode of Knowledge,简称 PMBOK)。 该知识体系把项目管理划分为 9 个知识领域:管理范围、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3]。 国外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随着国外项目管理研究发展,国外成本管理的研究也非常丰富,形成很多有效的成本管理理论,主要有:(1)成本意识理论(Cost attitude/Cost conscious),亦称成本警觉。 在西方国家主要是指:注意控制成本,使成本不超出限额;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保持成本的最低水平;努力使成本降低到最低数。 成本意识是现代成本管理中一个最为基本的立足点[4]。 现代成本意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不受“成本无法再降低”的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充分认识到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的。 以“JIT”(JustInTime Production,JIT,适时生产控制)和“成本企划”(Target Costing/Cost Design,TC/TD)为代表的日本成本管理实践不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与其设定合理的目标,不如设定理想的目标。 这就是成本意识的根本体现,也就是说成本意识是追求极限的“理想性”特征。 (2)成本效益理论(Cost efficiency)。 该理论强调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 为未来“增效”而树立成本效益理念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价值工程思想的一种体现,而且在为确立竞争优势而运用的“差别化战略”时更为重要。 (3)成本抑减理论(Cost ruduction),又称“成本节省”。 它是一种成本降低的初级形态,是指以一种改造的眼光对现存的企业环境从整体上和微观中2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都进行细致、深入的考察,力求在工作现场不耗费无谓的成本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本将发生的成本支出。 成本抑减的结果是树立更新标准。 常用的抑减手段有工作方法的改进、价值分析法的运用、材料来源、全面质量控制、最经济采购、及时存货管理等。 (4)成本避免理论(Cost Avoidance),又称成本免除。 它是一种成本降低的高级形态,是指从管理的源流来挖掘成本降低潜力。 它的基本思想是立足于预防,即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 美国的“成本设计”(Design to Cost)与日本的“成本企划”模式则在成本避免上走出了独特的一步。 (5)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理论(Total life cycle cost control,简称 LCC)。 狭义的 LCC 是指在企业内部及其相关方发生的由生产者负担的成本。 广义 LCC则不仅包括上述生产方发生的成本,而且要把消费者购入产品后发生的使用成本等也包括在内。 在产品生产的全生命周期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独自的成本特性,不但成本发生额不尽相同,而且各阶段“能确定的成本额”更具极大的差距。 一般而言愈是处于生命周期过程的前阶段,能确定成本额愈大,且功能、构件变更的容易程度也越高,这两种因素组合,使得前阶段降低成本的潜力大增。 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要满足客户在质量、价格、交货等方面的要求,需力求使顾客的使用成本尽可能低,因此不得不重视全生命周期成本[5]。 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对工程项目实践中的成本管理和控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项目是否盈利,进而决定着一个建筑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所以国外的公司都十分重视成本管理,许多国家都设有专门从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的组织和机构,例如美国的成本工程师协会(AACE)、英国的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等等。 不仅如此,每个从事工程承包的公司内部也都设有专门负责成本控制的人员(成本工程师)和机构,成本工程师在项目经理的支持下开展工作,为项目成本管理制定各种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手段[6]。 美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美国的成本工程师协会(AACE)是负责从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的组织和机构,在多年来的成本管理研究发展中将系统工程学、控制论、运筹学、信息论等理论和传统的成本管理理论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一套高效的成本管理体系。 在美国一项工程从开始立项,经过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招投标、施工、维修到最后交付使用,每一阶段都能用时间和金钱来表示,他们把这一过程叫成本工程(Cost Engineering),成本工程就是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对项目成本进行估算、计划、控制、分析、预测等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或将成本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之内的整个过程[7]。 成本工3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程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美国把成本工程划分为如下七个主要步骤,各环节的关系如图 11 所示。 预算外部数据估算数据开发图 11数据分析进度计划成本工程流程图成本控制成本预测(1)成本估算(Cost Estimation)从图中来看,估算是成本工程循环的开始,它由专业估算人员进行,首先分专业进行,最后由高级估算师汇总整理,作为成本预算的依据。 工程项目的估价,因公司不同、目的不同,精确程度也各有不同。 对承包商而言,其投标总额可以从完整的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和工程量表中求得,在估价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准备工作,包括工程所在地的情况、采购方案、工程设计、施工、财力情况以及其他成本如保险费、税收等。 所采用的估价方法通常有特性曲线估算法、系统单位成本法、参数法(计算成本)、综合因素法等。 美国承包商的估算都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 直接成本是指成为工程实体的施工一部分的设备、材料和人工费;间接成本是指不构成工程实体的一部分,但又为完成此工程所必须的各项费用。 除了上述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外,为了便于施工控制,还将施工成本单独划分出来,它包括直接人工费、施工设备费,以及现场间接成本,其中每一项成本均具有明确的含义。 成本估算同时还考虑引起成本增加和工期延长的可能因素,包括设计变更、工程范围不明确以及各种物价上涨等因素。 (2)成本预算(Cost Budget),通过进一步细化,将估算变成预算。 它是随后进行的成本控制、预测和计划编制的依据和尺度即目标成本,它提供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情况。 在此阶段,美国承包公司对于大中型项目的管理,通常要进行结构分解(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简称 WBC)――将工程项目按结构分解为一些小单元,每个小单元的计划和实施都可以分配给特定的组织单位。 4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然后在 WBS 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的编码,每个承包工程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明确的 WBS 及编码方法。 WBS 是计划、估算及预算、会计及合同管理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进行控制和预测,WBS 必须按成本估算或预算进行分解[8]。 (3)成本控制和预测(Cost Control amp。 Forcast),成本控制是成本工程的重要环节。 成本工程师在了解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对现场工作、未完工程部分的造价、比选设计方案的成本以及各种现场变更做出估算,以便准备各种精确的称本报告和预测并随时准备对偏差进行纠正。 (4)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是此循环中的链接环节,它包括对过去和现在数据的分析,其中包括材料设备费、人工费、生产率以及设备进场延误和天气变化等对工程进度和成本影响的分析。 从而得出实际费用及工期在预算和计划之内还是之外,以及生产成本超出及工程延期的原因。 (5)数据开发(Data Development),它是将整个工程中得到的所有数据进行汇总、整理,然后筛选出有用的数据,尤其是各组织机构自己的经验总结。 并将之作为公司内部数据库,以便本工程下一阶段和其它工程所用。 (6)进度计划(Programme),如图 11 所示,它是与整个成本控制过程平行的。 因为整个工程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中进度计划和成本控制尤为息息相关。 (7)外部数据(Outside Data)一般来说,过去的经验数据不能满足现在的要求,但是如果估价人员没有充分明确的数据可以利用,也可以对过去的数据进行再分析,抽取出与本工程有关的数据,并考虑新旧工程的不同之处,对数据进行适当的调整加以利用。 通过上述各个过程的严格执行和管理,项目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目标的实现。 国内项目成本管理研究现状与分析我国项目管理的实践活动源远流长,许多伟大的工程如都江堰、长城、故宫等都举世文明,反映了我国项目管理的水平。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规模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活动,并没有系统的上升为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科学,直到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工程项目管理理论首先从德国和日本分别引进我国,之后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和世界银行的工程项目理论和实践经验随着文化交流和项目建设陆续传入我国。 比如 1982 年通过国际招标承揽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布鲁格水电站引水工程,从 1984 年 11 月开工到 1988 年 7 月竣工,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创造了著名的“布鲁格工程项目管理经验”,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工程5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项目管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一方面我国工程建造领域、建筑行业先后颁布了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管理条例,如《招投标法》、《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工程监理制》等,对从事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实行资质认证制、市场准入注册制等,这些都从规范化角度保障了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科学程序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和实施,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 另一方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吸取国外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和研究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建设部提出了在全国推行项目法施工的理论,并开展了广泛的实践活动。 这标志着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已步入了应用发展的新时期。 我国是人类项目成本和造价认识最早的民族之一,早在 2000 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成本和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雏形。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名著《考工记》“匠人为沟血”一节中记载的“凡修筑沟渠堤防,一定要先以匠人一天修筑的进度为参照,再以一里工程所需人数和天数来预测这个工程的劳动,然后方可调配人力,进行施工”是人类最早的工程造价成本预算与工程施工控制和造价成本控制的文字记录。 另外北宋李诫所著的 《营造法式》一书,是人类采用定额进行造价管理和费用控制最早的明文规定和文字记录之一。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造价控制和成本管理理论虽有发展但比较缓慢。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我国的成本管理主要参照了前苏联的模式,并且在学习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建立了一套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成本管理框架。 70 年代国家提出并推广了全面经济核算,施工企业按照定额考核的方法,加强了施工对象的成本管理,通过内部核算和指标分解的形式,明确了经济责任,建立了分级和分权的成本管理体系。 进入80 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题,逐步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道路,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渐渐的显露出来,尤其是在“布鲁格”承包模式的冲击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得到了较大的重视[7]。 1985 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算预算定额委员会 ,专门从事工程造价和成本控制的研究,1990 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负责我国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科学预测和控制工程造价,促进现代化管理技术在造价和成本管理方面的运用,各地方亦相应成立了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和成本管理的部门,1997 年全国试行了造价工程师的资格考试制度,1999 年开始全面展开,并开始实行了工程项目造价师的注册制度,大大提高我国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水平。 在项目成6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本管理的研究方面,在吸收了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先后出现了许多适合我国的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如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将施工企业的成本分解为战略成本、作业成本、财务成本,将价值链理论分析与企业各项成本管理有机的相结合;质量成本管理理论,开拓了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的范围,强调了质量成本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出现了项目风险成本管理的理念,提示了如何分析风险、如何管理风险、如何合理的将风险转嫁等。 目前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对成本管理的研究仅停留在理论上,在实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缺乏有效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意识薄弱,认识上存在局限性。 许多施工企业的领导、项目经理及企业员工都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和预算部门的任务,与自己的关系不大,不愿投入精力去研究,项目成本核算“走过场”、“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