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种群的特征与数量的变化内容摘要: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 , 个体数量不断增加 , 但增加速率先上升后下降。 当个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 , 种内斗争加剧 ,所以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答案 ] C 对点训练 2 (2020南京调研 )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按 a曲线增长。 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 _________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 a曲线方式增长。 (2)除上述影响外 , 在一定环境中 , 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 , 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 __________ 的影响 , 生 物 因 素 有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等。 因此 , 种群数量增长按 b曲线方式增长 , 最多达到 K值为止 ,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 __________。 (3)此外 , 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 ,即 该 种 群 的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 __________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 解析: 解答本题的重点是理解环境阻力 , 其主要包括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加剧 、 疾病蔓延 、 捕食者因捕食对象的增多而增多等 , 从而导致该种群的死亡率升高 、 出生率降低 , 最终使种群数量趋向平衡。 答案: (1)生活资源 (食物 ) 空间 种内斗争 (2)阳光 、 温度 、 水分 捕食 竞争 零 (3)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 考点 3 实验面面观:探究 “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 1. 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 , 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 、 空间 、 pH、 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 , 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 , 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 S”型曲线。 2. 实验流程 分装:分别将 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 3号试管中 接种:分别将等量酵母菌接种到 3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培养与取样计数:将试管在 28℃ 条件下连续培养 7d。 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 采用抽样检测方法: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 , 用吸管吸取培养液 , 滴于盖玻片边缘 , 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 , 显微观察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菌种数 , 已知小方格的培养液厚度为, 计算出培养液体积 , 换算出 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应用指南 1. 显微镜计数时 ,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 , 应遵循 “ 数上线不数下线 , 数左线不数右线 ” 的原则计数。 2.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 , 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 减小误差。 3.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表格如下:。 5. 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6. 计算 1mL菌液的数量。 例 3 (2020广东高考 )有关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 ” 的实验 , 正确的叙述是( ) A. 改变培养液的 pH值不影响 K值 (环境容纳量 )大小 B. 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 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 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惟一因素 [解析 ] 营养条件变化 , pH值和温度变化都会影响种群数量。 [答案 ] D 对点训练 3 (2020江苏高考 )某小组进行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 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 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 (见下表 ),均获得了 “ S”型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试管号 Ⅰ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 (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5 5 10 “ J”型增长 B. 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 K值 C. 试管 Ⅲ 内种群的 K值与试管 Ⅱ 不同 D. 试管 Ⅳ 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 Ⅱ 开始下降 解析: Ⅰ 和 Ⅲ 试管中培养液多 , 营养物质多 ,其内种群的 K值大于试管 Ⅱ 和 Ⅳ 的。 4个试管内种群的起始阶段因空间和食物等比较充裕 , 属于 “ J”型增长。 接种量不同 , 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同 , 不能同时达到 K值 , 接种量大的先达到稳定期继而先进入衰亡期。 答案: B 例 1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① 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 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 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 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 、 性别比例 ⑤ 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 ①③⑤ B. 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⑤ 错因分析 对种群概念理解判断不到位。 对应学生用书 163页 解析 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判断种群的标准:同一时间 , 同一地点 , 同一物种。 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可包括多个物种 , 分布在不同的区域 , 形成了不同的种群。 种群密度的大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 、 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 答案 D 例 2 如图表示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的情况。 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 A. 该岛在 m年内 , 人口增长呈 “ J”型曲线 B. 当人口数量接近 n线时 , 环境阻力越来越大 , n线是该环境允许的最大值 C. 由 O点降至 P点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淡水资源 D. 由 P点升到 Q点并稳定在 n线上 , 说明该岛上生态系统。高二生物种群的特征与数量的变化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高二生物细胞代谢中的物质跨膜
点热点探究 ( 2 )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也不再改变。 ( 3 ) pH 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 pH 范围内才表现活性
高二生物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衰老
他观察的是( ) A.植物细胞分裂前期 B.植物细胞分裂中期 C.动物细胞分裂前期 D.动物细胞分裂中期 【 一举多得 】 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说明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染色体散乱排列,说明细胞处于分裂前期 答案: A 第五单元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考情预测 考点指要 专家导航 能力层次 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是复习中要注意的重要内容,明确衰老特征和凋亡机理 理解 细胞的全能性
七年级历史书法与绘画
贞观十四年( 640)十月,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其相禄东赞献金五千两及珍玩无数以求婚,唐太宗许以文成公主妻之。 唐太宗 唐官员 使者禄东赞 朝中译员 人物画(隋唐) 唐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 西晋武帝司马炎 三国蜀主刘备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吴道子用迅疾飞动的笔势作画,线条疏落而神气贯注,实现线描技巧的革新。 因其画具动势风格,人称“吴家样”。 所画人物、衣服、飘带迎风起舞,人称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
5+( ) =5 ( )- 4=1 4- ( ) =1 2 3 5 3 0 3 用 5这三个数写两道算式。 ( ) +( ) =( ) ( )-( ) =( ) 比 4少 3的数是( )。 比 1多 2的数是( )。 比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