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工程公司安全知识培训教材工程培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和间接电击。 2.电伤: 电伤是指触电后人体外 表的局部创伤,有烧伤、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三种。 电伤后一定要到医院全面检查,以防伤及内部组织,当时不易发现,之后会造成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3.触电方式: A. 单相触电:当人体直接触电设电设备其中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相触电。 B. 两相触电: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导电体,而发生电弧放电,电流从一相导体通过 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构成一个闭合回路,这种触电方式称为两相触电。 C. 跨步触电: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 流散,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公布时,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脚之间就形成电位差,即跨步电压。 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4.事故原因: A. 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带电拉高压隔离开头,低压架空线折断后不停电用手接触火线,手触带电体,手触破损的开关。 B. 违反操作规程:带电拉高压隔离开关,带电拉临时照明线,带电修电工具、换行灯变压器、搬动用电设备,火线误接在电动工具外壳上,用湿手拧灯泡。 C. 设备不合格:用电设备进出线未包好,裸露在外,人体触及不合格的临时线、地爬线路等等。 D. 维修不善:胶盖刀闸胶木盖破损长期不 修理,瓷瓶破裂后火线与拉线长期相碰,水泵、电机、设备接线破损使外壳长期带电。 5. 触电事故规律: A. 季节性:一年中第二、三季度事故较多,六至九月最集中。 主要原因是夏季天气潮湿、多雨,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人体多汗,人体电阻降低,易导电,天气炎热,多不穿工作服和带绝缘护具。 B. 事故点多在联接部位:统计资料表明,电气事故点多数发生在分支线、地爬线、焊接头、电线接头、电缆头、灯头、插头、插座、控制器、开关器、接触器、熔断器等处。 6. 防触电措施: A、绝缘、屏护遮栏和间距:为了防止偶然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通过采用绝 缘、屏护遮栏保证安全距离的措施。 对于高压设备,不论是否裸露,均应采取屏护遮栏保证安全距离的措施。 B.安全电压:采用 36 伏和 12 伏的低电压也是防止触电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般36 伏用于触电危险性大的场合; 12 伏用于有高度角电危险的场合。 C.可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裹住,或者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 D.如果触电者在高压设备上触电,为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或者戴上绝缘手套 ,穿上绝缘鞋,使用相应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或切断电线,也可抛掷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继电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 D.现场急救: 三、电气防火防爆: 1. 危险温度 是由电气设备或线路过热造成的。 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引燃温度时,即可能引燃成灾,产生危险温度的具体原因有: A 短路 B 接触不良,连接部位,特别是铜、铝连接部位接触不良或未能及时维修均可能产生危险温度。 C 严重 过载。 D 环境温度过高或散热不良。 E 漏电。 F 电动机堵转、缺相运行或频繁启动均可导致过热或其它故障而引起火灾。 G 电源电压过高过低均可能导致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过热泪盈眶而产生危险温度。 H 电气设备的电热元件或发热元件紧贴易燃物太近均可能引起火灾。 2. 电火花和电弧 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产生电火花的电弧的具体原因如下: A 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 断和接通电路时产生电火花。 B 熔断器熔断时产生电火花或电弧。 C 电气连接松脱时产生电火花或电弧。 D 短路产生电火花或电弧。 E 过电压击穿放电时产生电火花或电弧。 F 导线断路或断线接地时产生电火花或电弧。 G 雷击放电、静电放电、感应放电的电火花。 为了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