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及考核办法内容摘要:
,确定资产分类形态,努力做到五级分类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和风险程底,充分运用贷款偏离度检查、贷款迁徙分析和同质同类比较等手段,分类理由合格率要达到 80%以上,分类结果偏离度(即检查验收的偏离度)不超过 3%。 不良贷款内部结构调整,不计入偏离度计算。 分类理由合格率公式:分类理由合格率 =经抽查分类理由合格的分类贷款笔数 /经抽查分类贷款笔数 100%。 偏离度计算公式:检查验收偏离度 =(检查验收组确认的不良贷款余额 信用社认定的不良贷款余额) /检查验收贷款余额 100%。 第十二条 按照“按季汇总,定期分析,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五级分类与信贷管理的互动机制,加强对贷款的风险控制。 一、建立台账,按月汇总,定期分析。 每月按照五级分类标准建立信贷台账,每月的各 类报表和五级分类台账要有保存(包括文本及电子台账),按月统计分析汇总分类结果形成报表,定期将分类结果及其结构、报告期间分类结果的异常性变化及其原因、分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建议及措施等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县联社风险管理 部门。 二、根据风险状况及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要根据信贷资产的风险实际进行分类认定和管理,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因素。 正常贷款: 对正常类贷款,加强贷后跟踪检查,要注意加强风险预警,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因素。 对关注类贷款,在加强贷后跟踪检查时,要密切跟踪潜在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 分析评价其对贷款安全的影响;对于未办理贷款担保措施或担保不足的,要补办贷款担保或通过追加抵押物和保证人来进一步强化原有的担保措施。 对欠息或逾期的正常贷款,要加强催收工作,防止因欠息或逾期超过一定期限而使分类向下迁徙。 对次级类贷款,要加强贷款本息的催收,保证贷款诉讼时效,密切关注贷款保证及抵(质)押物变化情况,必要时对债务重组,并尽可能地压缩贷款。 对可疑类贷款,要利用法律措施催收,依法追究担保人责任和行使抵(质)押权,并加强对借款人资产的监控,密切注意与借款人有关合并、重组、托管等不确定因素,采取相应的资产保全措施、防止借款人资产的流失。 对损失类贷款,要及时足额申报债权,依法参与破产清算,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清收,尽可能地减少贷款损;对确实已造成的损失,按有关规定予以核销。 第十三条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经营管理目标中考核。 第四章 考核措施 第十四条 五级分类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经营管理目标中考核,在原总分 100分之外 ,另加 100分,具体考核如下: 一、对正常贷款(含正常类、关注类)的管理( 40 分)。 对正常类贷款应加强贷后跟踪检查,要注意加强风险预警,预防正常类贷款向不良贷款迁徙,对正常类贷款向不良贷款迁徙的,按向下迁徙金额比例每下一个点扣考核分数 2 分,并追究信用社信贷人员及主任的责任和经济处罚。 二、对不良贷款(含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管理( 50分)。 对不良类贷款应加强催收工作,压缩不良贷款,将不良率按五级分类控制在 15%以内的按不良比例得分,每少于基准 1 个点得 3 分;如信用社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不良率超过 15%的不得分,并追究 信用社信贷人员及主任的责任,限其清收压降,给予经济处罚。 三、偏离度( 10分)。 经抽查或检查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情况,偏离度在 3%以内的按偏离比例得分,偏离度超过 3%的不得分。 四。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及考核办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