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门预算与支出工作管理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设发展迅速。 建成保障性住房 230 万平方米, 万户动迁居民喜迁新居,仅 201X 年市财政投入 11,540 万元,新建 1000 套低价住房和 500 套廉租周转房,为农村 3000 户困难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财政对民生的大量投入,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切实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三 )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支出预算管理方式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在完善和健全规章制度上做了大量工作,提出并制定了财政转移支付条例、财政资金支付条例,完善财务会计制度。 实施综合预算,实现预算内、外统编。 对有非税收入的预算部门,财政足额核定办公经费和成本性支出,实行 收支不挂钩,超收不分成 的管理办法,只对其成本性支出给予补偿。 对罚没收入的管理,建立反向机制,不再实行收入返还,彻底实现罚没收入与部门利益分配的脱 钩,促进执收执罚单位文明执法、依法行政。 创新政府采购管理方式,实行管办分离。 对商品和货物采购实行代购制,编制采购预算时,只编报采购数量,不填列采购金额,财政核定标准和金额,实行统购、代购。 指标管理只明确物品及规格,不体现具体金额。 对工程采购实行政府代建制为主体的政府招投标的形式,工程方案敲定后,由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设计标准,政府实施代建。 通过深入推进以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为核心的财政改革,逐步实现见指标不见钱,见物不见钱,见工程不见钱,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二、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 一方面是受国际金融及国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钢材市场需求萎缩,税收下降。 加之落实国家出台的增值税转型等税收调整政策,取消一大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我市财政收入产生一定影响,使财政收入的增长难度加大。 另外,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决定中央政府在财政分配中的比重较大,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偏小,影响了地方税收积极性。 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规模、质量、结构及体制的制约,财政收入增幅虽小,但又必须为政府运转、各项改革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特别是深化改革、社会转轨的过程中, 地方可调配财政收入与当年财政支出需求的差距逐年增大,收支矛盾日显突出,抗风险能力大为减弱。 以我市为例: 完善地方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投入 亿元,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投入 4 亿元,落实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待遇政策增加投入 亿元,新增财政供养人员增加支出 6,720 万元,地方财政为落实国家新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 4,700 万元。 由此可见 ,地方财政支出增长呈明显刚性,增支压力巨大。 (二 )财政运行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首先是赤字风险。 我市财政的赤字风险主要来自于县乡两级。 由于 县、乡财政税源有限,收入增长缓慢,而经常性支出却呈刚性增长,财政入不敷出的矛盾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程度。 县乡财政是各级财政的基础,县乡财政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地方财政运行的基础。 县乡财政出现赤字,且赤字金额不断增长,并开始向上一级蔓延,其结果必然导致整个地方的财政状况的恶化和财政风险的积聚。 县乡财政的可用财力尚不足以全额发放人员工资, 09 年县区财政为落实事业单位调资政策,已经向银行举债 亿元用于发放工资。 我们本级每年都得留有一定财力来消化县及财政赤字,以确保地区财政收支平衡。 其次是债务风险。 国家 对于政府债务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财政资金在用于维持机关的正常运转之后,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相当匮乏,融资成为一种需求。 举债行为的不规范致使债务的偿还主体、责任主体不够明晰,形成重借轻还,财政最终承担债务的情况。 地方政府适度的 负债经营 应该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应考虑本地区的还债能力和对投资项目效果的把握能力,否则将加重地方财政的运行风险。 (三)预算管理有待加强。 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参考标准不够统 一、规范,基础工作薄弱。 一是预算在编制商品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