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地理统计图的判读内容摘要:
重复率的统计图形,所用的资料可以是一个月内的或一年内的,但通常采用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统计资料,其类型一般有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 风向玫瑰图又称风频图,是将风向分为 8个或 16个方位,在各方向线上按各方向风的出现频率,截取相应的长度,将相邻方向线上的截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的闭合折线图形。 判读玫瑰图时应明确坐标中心点频率为 0,离中心处越远频率越高。 判读步骤 (如图 1): ① 图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圆表示频率,频率高低与同心圆的大小成正比关系; ② 呈辐射状分布的线段表示方向; ③ 根据风玫瑰图形的轮廓线与方向线的交点,就可读出不同风向出现的频率,通过比较就可确定最大风频风向和最小风频风向。 (2)斜坐标统计图及其判读: 斜坐标统计图是多项 Y轴的二维坐标图的变形。 它把其中的一个纵坐标方向改为向下,且用斜角表示出来,读图的方法和二维坐标统计图相同。 但要注意向上和向下的坐标值变化的情况,读数值时,要注意是取坐标轴的平行线,而不是垂线。 [例 2] (2020 杭州模拟 )读 2020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图,回答 (1)~ (2)题。 (1)有关 2020年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的说法, 下列正确的是 ( ) A.逐渐上升 B.逐渐下降 C.“十一五”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D. 2020年全国出生性别比为 ,比 2020年下降 (2)有关人口性别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性别比越大越有利于人类的发展 B.性别比越小越有利于人类的发展 C.中国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 D.发达国家不存在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 [解析 ] 从图中可以看出, 2020~ 2020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是先升后降,故 A和 B都错; 2020年比 2020年下降 ,其处于国家“十一五”期间。 人口性别比偏大和偏小都不利于社会的正常发展,目前中国的人口性别比偏大,有的发达国家也有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情况。 [答案 ] (1)C (2)C 第 (1)题,往往因不知道 “ 十一五 ” 规划的时间而不能肯定 C项,不能正确理解百分点而错选 D项;第 (2)题,因不理解正常的性别比及其影响而误选。 1.柱状图 柱形统计图也称直方统计图。 该统计图用矩形的高低来描述数据的大小,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比较。 一般把分类项在水平轴 (X轴 )上标出,而把数据的大小在垂直轴 (Y轴 )上标出,这样可以强调数据是随分类项 (如时间 )变化的。 柱形统计图可以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如 “ 某地年降水量逐月分配图 ”。 分析柱状图的一般思路: ① 要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出现左右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 ② 思考各内。高二地理地理统计图的判读
相关推荐
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 老龄人口增多 C.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 人口密度变小 A 变式训练 1: 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 , 人口增长在 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 结合图文材料 , 回答 (1)~ (2)题。 (2)伴随上图所示的人口变化 , 该城市 ( ) A. 商业用地减少 B. 居住用地扩大 C. 交通用地减少 D. 工业用地扩大 B 解析:
技巧点拨 (1)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变化起主导作用。 (2)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地质构造和地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岩层的弯曲变形状况,而后者指地表的基本面貌形态。 高频考点突破 板块运动与构造地貌 考点精讲 1.板块运动 (交界处 )与地表形态 技巧点拨
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 , 例如青藏高原积雪减小 , 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 ( ) ① 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 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 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 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解析: (1)全球气候变暖 , 气温升高 , 蒸气旺盛 ,
特征的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 , 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 1: (2020潮州市二模 )读下列有关菲律宾的图文资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菲律宾月平均气温 24℃ ~ 28℃ , 年降水量 2020毫米~ 3500毫米 , 夏秋季多雨 、 多台风。 森林茂密 , 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40%以上。 主要矿产有铁 、铬 、 锰 、 金和铜等。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移是生产企业将产品的部分或者全部转移至其他地区的现象,主要有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两种类型。 它是加强区域联系、发挥区域优势、取得共同发展的重要形式。 ◎认知 —— 从认识生产企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探求产业转移的原因;从产业的转入和转出,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关键 —— 把握转出地与转入地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认识产业转移原因的关键;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