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摘要:
移是生产企业将产品的部分或者全部转移至其他地区的现象,主要有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两种类型。 它是加强区域联系、发挥区域优势、取得共同发展的重要形式。 ◎认知 —— 从认识生产企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探求产业转移的原因;从产业的转入和转出,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关键 —— 把握转出地与转入地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认识产业转移原因的关键;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认识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专题十五 │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三 流域的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分析思路 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要考虑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 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 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时,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 总体分析思路如下所示: 专题十五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五 │ 重点要点探究 例 3 [2020 福建卷 ]图 15- 5为 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专题十五 │ 重点要点探究 R河塑造了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 1600 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 250~ 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 100 mm。 甲国在 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 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 (3)分析 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专题十五 │ 重点要点探究 (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的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 (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 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专题十五 │ 重点要点探究 【 解析 】 本题考查影响植被的因素、影响工业的因素、河流的流量和地理环境整体性。 (1)从题目所给条件可以看出谷地、北壁和南壁景观不相同,则可以判断三地的降水有差异,可以从大气环流和地形因素来考虑。 (2)从 R河位于山区,发散思考,因水源区的生态保护,河谷地区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山区要考虑地形条件及由此影响下的交通、城市、人口等因素。 (3)可以从用水量和水坝的建设两大方面考虑。 【 点评 】 近年高考试题对流域的考查不断出现,而且考查内容主要体现在流域的环境特征、流域的开发及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治理等方面。 有专家称,高考试题有隔年出现的特点,针对目前高考试题命题区域的多样性,可以说连年出现也是其重要特征。 因此,在复习中应重视这方面的内容。 专题十五 │ 重点要点探究 图 15- 6为某区域的水系分布,读图完成 (1)~ (2)题。 专题十五 │ 重点要点探究 (1)造成图中甲、乙两河水系特征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补给 (2)图中东部河流的水能开发程度普遍不高,是因为 ( ) A.流量小,水力资源不丰富 B.地形陡峭,不利于蓄水 C.山高谷深,工程建设困难 D.多国际性河流,合作开发不便 专题十五 │ 重点要点探究 (1)B (2)C 【 解析 】 第 (1)题 , 甲 、 乙分别为恒河流域与澜沧江流域。 恒河流域西 、 北 、 东三面地势较高 , 东南部面向印度洋 , 流域面积大 , 支流众多;澜沧江流域地处横断山区 , 这里山河相间 , 山脉南北纵向排列;河流流域狭窄 , 支流少。 第 (2)题 , 横断山区由于山高谷深 , 工程建设难度大 ,水能开发程度普遍不高。 专题十五 │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三点拨 】 ◎ 探点 —— 流域是区域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类生产生活与流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 ◎认知 —— 运用整体分析法认识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确定流域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向;结合流域开发利。高二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相关推荐
特征的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 , 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 1: (2020潮州市二模 )读下列有关菲律宾的图文资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菲律宾月平均气温 24℃ ~ 28℃ , 年降水量 2020毫米~ 3500毫米 , 夏秋季多雨 、 多台风。 森林茂密 , 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40%以上。 主要矿产有铁 、铬 、 锰 、 金和铜等。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 , 例如青藏高原积雪减小 , 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 ( ) ① 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 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 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 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解析: (1)全球气候变暖 , 气温升高 , 蒸气旺盛 ,
重复率的统计图形,所用的资料可以是一个月内的或一年内的,但通常采用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统计资料,其类型一般有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 风向玫瑰图又称风频图,是将风向分为 8个或 16个方位,在各方向线上按各方向风的出现频率,截取相应的长度,将相邻方向线上的截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的闭合折线图形。 判读玫瑰图时应明确坐标中心点频率为 0,离中心处越远频率越高。 判读步骤 (如图 1): ①
70 80 纬度(度) 10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例 3 ( 1)若图中纬度数是北纬,则 P点的 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的主 要成因是。 ( 2)若图中纬度数是南纬,则 P点的气候特征 是 ; 影响该
的发展。 知识网络体系 考纲考点解读 重点难点突破 三年高考经典 知识网络体系 考纲考点解读 重点难点突破 三年高考经典 【 答案 】 ①原始 ②农业文明 ③全面呈现不协调 ④资源再生速度 ⑤环境自净能力 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⑦环境污染 ⑧生态破坏 ⑨发展与人口 ⑩发展 ⑪后代人 ⑫生态 ⑬经济 ⑭社会 ⑮公平性 ⑯持续性 ⑰共同性 ⑱利用率 ⑲城市 ⑳清洁生产 知识网络体系 考纲考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