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内容摘要:
山市工 、 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工业在东部 , 农业在西部。 第 (2)题 ,珠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吸引港商投资的主要有利因素有国家政策 、 位置 、 交通 、 劳动力的数量 、成本等。 第 (3)题 , 工业集聚的主要优点有便于企业间相互交流与协作 , 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 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 获得规模效益 , 最终提高利润等。 18 【 答案 】 (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 (3)以中小企业为主 , 轻工业 , 专业化明显 , 企业分布在小城镇 , 生产过程分散 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19 【 思路点拨 】 本题综合考查工业 , 包括工业区位条件 、 工业集聚和产业转移的影响等。 回答问题时需联系原理 ,结合背景材料进行分析。 20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央视 《 经济半小时 》 2020年 12月 11日报道:曾经是中国对外开放桥头堡的珠三角地区 , 加工贸易占了全国的四成 , 然而 , 记者最近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采访时却发现 , 当地一些加工制造业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21 材料二 表 1 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 指标 工业化前 工业化初 期 工业化中 期 工业化后 期 后工业化时期 人均 GDP ($) 260~ 728 728~1456 1456~5460 5460~13104 13104以上 非农产业产值比重(%) 50以下 50~ 70 70~ 87 87~ 98 下降 22 表 2 广东省各地带工业化发展阶段 指标 山区 两翼 珠江三角洲 全省 人均 GDP($) 1054 1249 5594 2381 非农产业产 值比重 (%) 注 : 2020年数据 , 根据 2020年 《 广东统计年鉴 》 23 材料三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 24 材料四 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 25 (1)从以上材料可知 , 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 ______阶段 , 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 _________阶段;珠三角产业主要向 __________、 ____________方向转移。 (2)珠三角产业转移接收地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 (3)试从产业转移接收地的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的产业 “搬家 ”所带来的影响。 (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 中期 后期 粤北 (北 ) 粤西 (西 ) 26 本题考查 产业转移 相关理论。 第 (1)题 , 比对表 1和表 2数据 , 观察图可推知答案。 第 (2)题 , 审题是产业接收地优势 , 需结合转移工业特点进行分析 , 注意答案全面。 第 (3)题 , 产业接收地接收产业转移的影响有好有坏 , 需全面分析。 第 (4)题 , 珠江三角洲未来之路 , 即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去后的发展道。高二地理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
相关推荐
人口规模减小说明人口出生率降低 , 但由于不知人口死亡率变化情况 , 故无法判断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第 (2)题 , 从上题中可以看出 , 造成该省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 社会负担明显加重的原因主要是医疗保险费用的增加。 当地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会促进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 , 减轻社会负担和压力。 答案 :(1)B (2)D 聚焦点 二 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图的 判读
是地势因素。 l h s q d n c x j m z 北方农村 南方水乡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 水运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开始上课时候提及的下面这个现象: • 我国古代文献
质风、流水、等外力作用将岩石碎屑物由高处搬运到低处沉积 接触岩浆后重融、再生 (二)岩石的转化 岩浆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冷却、凝固 变质作用 沉积作用 熔融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岩浆 冷却凝固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重融再生 为什么地点 3缺失 B层 分析有哪几种可能 读古诗并回答: 千锤万造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描述的岩石是
以下招聘制度: 公司的招聘分为招聘决策和实施招聘两部分。 其中招聘决策由用人事部门提出申请,主管副经理进行审核,并有经理进行确定;实施招聘分为刊登广告、报名、招聘测试、筛选、录用、招聘评定六个部分。 图 71 公司招聘程序 员工培训策略 员工的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发展的速度和状态。 因此公司要和谐的发展就一定要有科学的员工培训机制。 为此公司制定了严格的培训制度。
穆罕默德 阿里推行的改革措施最初给埃及人民带来了一些好处,但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特征决定了这一改革的最终受益者不可能是埃及下层群众,而只能是以阿里为首的新地主贵族集团。 阿里发动的旷日持久的对外战争,又使农民和城市贫民境况更趋恶化。 为将沉重的财政负担转嫁到下层人民身上,阿里政府设法增加捐税。 ( 2)劳役繁重。 对外战争时,阿里热衷于大兴土木,从而导致埃及的劳动力匮乏。 为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