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内容摘要:
基础。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1. 产生 ( 1)背景和条件:自然经济解体的加快;外国资本主义刺激;洋务运动诱导; ( 2)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部分官僚、商人、华侨、地主私人投资,兴办民族工业。 ( 3)主要企业:方举赞创办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创办南海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经营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 4)特点:①资金少、规模小;②技术力量薄弱;③行业、地域分布不均匀。 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 ( 1)原因:①列强在华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③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20世纪初兴起收回利权运动。 ( 2)表现:轻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 3.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②本国专制官僚势力的剥削;③归根结底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民族工业不得不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或本国政府的庇护。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1912— 1919年) 1.背景与原因: ①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热情, 政府倡导国货等政策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① 纺织业、面粉业、卷烟工业 等轻工业发展最快。 ②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 —— 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涌现如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 二 ) 1927— 1949年 的民族工业。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相关推荐
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 日待也。 ——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 2 : 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 之良法;二曰 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 将一切政事制度 重新商定; 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 上书。 ——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 3: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 俾国人 知教主,共尊信之。
赴宴,始自 1876 年 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 „„ 大清国的展品 “ 物件悉遵华 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 经评判,中国赛品 “ 以 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 ——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 2 : 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 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 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 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容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 丞相: 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皇帝的助手 三公 太尉: 掌管军事 御史大夫: 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 分工明确 相互牵制 推行郡县制 郡直属于中央,有三个官员,县隶属于郡。 中央垂直管理,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 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对后世制度有深远的影响。 1)内容: 2)特点: 3)影响: 地方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三、苏联建立
, 使得议会 (下院 )总体上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核心。 下院沿用自己在征税问题上的决策权力 , 多次反对国王提出的征税方案 , 形成与国王之间的尖锐冲突。 (2)国王与议会斗争方式的变化说明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曲折性、反复性。 无论怎样变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最关心的是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发展资本主义,维护其利益。 法国大革命的阶段特征和时代特征 1.法国大革命时期各阶段的革命措施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