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内容摘要:
国纪念统一 20周年为切入点,考查有关柏林墙的知识。 第 (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 (2)问应从统一的意义的角度谈谈个人看法,同时要结合我国台湾问题进行分析。 答案: (1)本质:柏林墙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 冷战 ” 的产物。 原因:东欧剧变,东德变成资本主义国家,东西德社会制度趋于一致;苏联国内矛盾复杂,放弃对东德的控制。 (2)原因:纪念国家的统一。 看法: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心所向;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 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① 二战使 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② 西欧国家在恢复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 西欧 (2)进程 ① 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 《 》 ,决定建立。 ②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 ③ 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 (3)作用 ① 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 ② 西欧国家开始摆脱 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 20世纪 70年代起,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巴黎条约 欧洲 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7 欧共体美国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原因 ① 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 ,奠定了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 ② 使日本通过给美国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 “ 特需 ” 收入。 ③ 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 ④ 日本提出 “ ” 、 “ 出口第一 ” 的口号。 民主改革 朝鲜战争 教育 贸易立国 (2)结果: 20世纪 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 的世界第 二经济大国。 (3)影响: 随着实力的增强, 20世纪 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 的目标。 美国 政治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 二战后 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② 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 的控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 拉夫首都 举行。 民族解放运动 美苏 贝尔格莱德 4.中国的振兴: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 上的重要力量。 (3)政策和目标 ① 奉行非集团和 的政策。 ② 把反对 作为重要任务,把建立 作为行动纲领。 (4)作用 ① 加速了帝国主义 的崩溃。 ② 冲击着 格局。 不结盟 霸权主义 殖民体系 国际经济新秩序 两极 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① 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 的影响。 ② 实质: 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 表现: 1989年, 是第一个剧变的国家; 1990年, 并入联邦德国。 经济困难 社会制度 波兰 民主德国 (2)苏联解体 ① 原因: 的政治改革使苏联改革进入误区。 ② 过程: 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实行 , 1991年底, 成立。 戈尔巴乔夫 多党制 独联体 2.和平与动荡并存 (1)“ 冷战 ” 后的形势: 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 并存的局面。 (2)原因 ① “ 冷战 ” 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 、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② 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和平与动荡 宗教 美国 (3)表现 ①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 “ 人权高于主权 ” 的旗号轰炸。 ② 2020年,发生 ,纽约世贸大楼和国防部五角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 南联盟 “911” 事件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美国: 成为唯一的 ,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 世界。 (2)欧洲: 1993年 成立,国际地位提高。 (3)日本: 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 席位。 (4)俄罗斯: 取代了 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 匹敌的军事力量。 (5)中国: 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 ,反 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超级大国 单极 欧盟 常任理事国 苏联 国际政治新秩序 概念阐释 国际关系中的 “ 极 ” 是指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 军事和科技实力,能够发挥巨大影响和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 国家和国家集团。 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是政治格局多极化 的根源。 名师指引 西欧走向联合的可能性条件 (1) 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系也比较 密切。 (2) 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 (3) 西欧各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 形态。 (4) 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5) 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 问题探究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1)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西欧和日 本都成为 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2) 西欧和日本开始改变战后初期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外交政 策,西欧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日本则实行以日美 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3) 西欧和日本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 的冲击,使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误区警示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 “ 不结盟 ” ,而是 不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 不结盟不是 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 用和平共处代替 “ 冷战 ” ,实现全面彻底裁军。 归纳总结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 系: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还 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 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趋 势的冲击,但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 特征。 概念辨析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到目前为止, 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2) 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 “ 极 ” 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 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 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 去理解。 (1)西欧各国面积狭小,地域相连,经济结构和体制相近, 政治体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也基本相同,经济发达,贸易往来密切,这些共同点为欧共体的成立提供了可能性。 要点一 西欧逐渐走向联合的原因 (2)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需要。 战后生产力大大提高,经济协 作范围更加扩大,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加强,出现了许多大型跨国公司,这就需要有一个超出一国范围的国际机构进行协调。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为国际的协调提供了基础。 (4)战后国际形势和西欧地位的变化促。高二历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相关推荐
亚洲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 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 长约 2500公里,宽约 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 5000米。 最高峰是托木 尔峰,海拔为 ,汗腾格里峰海拔 6995米, 博格达峰的海拔 5445米。 这些高峰都在中国境内, 峰顶白雪皑皑。 新疆的三条大河 锡尔河、楚河 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 天山的雪峰 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
成。 但是,能吊起几吨,几十吨,乃至 l00多吨的支架、绳索从何而来 ? 金字塔建造之谜 2 .采石和运石之谜 长达 道 传统理论:从外向内 传统建造现场模拟图 3 .建造方法之谜 新理论:从内向外 从内向外建造过程示意图(坡道只需 400米 ) 金字塔内部的回旋上升坡道 二、金字塔稳定之谜 52度 “ 角 ” : 52度角是最稳定的角,人们把它称为自然塌落现象的极限角和稳定角
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责任内阁制政府”) 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 形成 并得以 完善 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① 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首相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 ②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③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议会提前大选
点:组织比较 ,不是各国工人阶级 政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独立自主 的;内部各种派别斗争激烈, 泛滥。 4.结果: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 五一国际劳动节 松散 修正主义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 探究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公民们,拿起武器来。 现在的问题是胜利还是陷入凡尔赛反动分子和教士们的毒手,这些穷凶极恶的家伙已经拿定主意,要把法国出卖给普鲁士人
制定法律,资产阶级的陪审、律师制度、诉讼制度都源于罗马法。 雅典民主制是城邦民主制,是小国寡民的民 主制。 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体现了主权在民这一特征。 2.权力制约。 这种权力制约主要是城邦的公民集体对官 吏的监督和制约。 议事会这一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受到公民大会,也受到由人民直接广泛参与的陪审法庭的制约。 要点一、雅典民主制的特征 3.法律至上。 雅典严格实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