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嘎长角苗服饰内容摘要:
梭嘎长角苗服饰 梭嘎长角苗服饰09 文博 沈秋婷 090109032苗族地区自古保持着“自耕自食,栽靛植棉,纺纱织布,浸染剪裁,蜡扎挑绣”的生活习俗。 苗族各支系服饰都有严格区别,长裙苗、短裙苗、黑苗、白苗、长角苗、歪梳苗等支系的服饰区别,正是区分不同支系的标志。 在贵州六枝特区梭嘎乡的崇山峻岭间生息的“长角苗”属于苗族的一个极小分支“箐苗” ,主要分布在六枝、织金、普定三县交界的 12 个村寨,人口不到 5000 人。 原是因为躲避战乱而流散至此。 长角苗寨交通闭塞、偏僻高寒,村寨间通过家庭间的血缘、婚姻关系紧密结合,婚嫁、丧葬风俗古朴,有独特的打亲、打嘎、祭山、祭树仪式。 长角苗族的服饰和头饰都蕴藏着历史、传说、风俗、信仰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族群文化的重要信息源。 一、长角苗服饰构成苗族有着长盛不衰的服饰工艺。 做工精细刺绣精美的传统服装,可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在苗家人心目中非常神圣,缝制一套盛装最多需要几年工夫。 在重要的人生礼仪中,穿戴有明确的象征意义服装或配饰的改变,会改变一个人的社会角色。 例如长角苗少女到了 13 岁左右,母亲会为其准备青黑色毡围和白色羊毛毡裹腿,取代儿童时鲜艳的刺绣棉布围兜,作为成年的标志。 长角苗女子服饰有盛装和便装之分,礼仪和节庆时都着盛装。 刺绣盛装其实是一套由大量绣片缝合而成的麻布衣裳,便装和盛装的区分在于所镶的刺绣花块的多少,盛装拆下花块可成便装。 上穿前襟至腰的对襟上衣,深“V ”字领口,前短后长,仅一颗布扣。 最醒目的是背后沿腰际垂下的后摆绣片,滚着黑边的绣片披至小腿,长绣片与短上衣连接在一起。 下穿百褶裙,腰部扎上绣带,腰头是 30 厘米的蜡染布,裙身由细蜡染条纹与织锦彩条镶拼而成,形成粗犷的横纹。 头上绑扎黑白相间的硕大头饰,颈戴沉甸甸的铜项圈,并用小方帕将项圈从前面扎住。 胸前挂着黑色毛毡围腰,腿打挑花带绑腿,脚穿挑花、头带钩的布鞋。 盛装的由来有个传说,传说苗人先民十分喜欢锦鸡的美丽羽毛,于是模仿锦鸡羽毛在衣服上绣画出美丽的图案。 身后像燕尾服一般的长后摆,仿佛是锦鸡的尾羽,纹样也模仿锦鸡尾羽上的条纹;头上戴的“”形头饰被看作锦鸡的鸡冠;黑色围腰模仿锦鸡胸部的绿色羽毛,这些明显特征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长角苗女性平日多穿蜡染便装,即白底蓝绘的素色短衣,下身围百褶裙,头上只戴角但不缠发髻,身前挂黑色围腰,这是日常生活中方便劳作的装扮。 长角苗女子的圆形黑色羊毛毡围腰,或称护兜,最早用以遮羞,如今不仅用来保暖、装饰,还是怀孕时的重要保护工具,甚至是劳作时的随身工具,可当作做针线用的“小桌面”。 围腰材质也从最初的树皮变成兽皮,最终演变为羊毛毡。 长角苗男子平常服饰相对简单,也呈现被汉化的趋势。 男服多为蓝底白花的蜡染对襟短褂,配常见的土麻布裙裤长角苗男性的全套盛装及配饰包括:头巾、对襟青色短上衣(门襟白色盘花扣)白麻布裙裤、白麻线围腰、刺绣围腰刺绣腰帕、白色羊毛毡裹腿、白色麻线背包等。 这身装扮也是成年的标志。 苗族男女常佩戴银项圈和各种银饰,唯独长角苗人以藤和红铜代替银项圈,脖子上套数量不等的项圈,有的多达四五个,项圈越多,证明家境越好。 项圈正面裹有纹饰繁丽的绣帕。 戴项圈原不是长角苗的传统,而是受其他民族影响而产生的,但用来保佑佩戴者平安富贵长寿的心意是共通的。 其象征意义渐渐淡化以后,演变成一种装饰品,一种美的标志。 二、长角苗头饰解析长角苗服饰中最为奇特的是头饰,人字形硕大发髻由 到 2 尺长的木制长角、3 到 6 公斤的黑发套与白线绑扎而成,发髻盘得越大越漂亮,越显示主人的美貌与高贵。 长角苗女子梳头时,先戴一把形似牛角的长木梳,然后将麻、毛线和头发搀杂而成的假发缠绕在木梳上,用白带勒出一个倒八字形的厚实的大发髻。 盘结在头上的假发披散下来最长达 3 米,头饰宽度约 70 厘米,超过双肩。 为何要梳这么沉重的头饰。 长角苗对他们异常独特的头饰有不同的解释:其一,苗族是以牛为图腾,头饰长角是牛角的变形,表示对先祖的敬意。 牛是祭祀祖先的神圣祭品,牛图腾在苗族、布依族服饰中明显存在着,黔东南妇女银帽上的巨大银角、胸前银项圈都是仿牛角造型。 其二,头饰原型是复仇的弓弩,传说苗家有一对宝扫帚,每逢外敌入侵,苗王就会用木鼓传信,用芦笙指挥打仗,临近敌人时以宝扫帚护身打败敌人。 一次战斗中,敌兵用计换走了宝扫帚,苗王被射死。 苗人为其举行送别仪式,把弓、弩插在头上以示祭奠,后来用木制长角代替弓、弩,沿袭至今。 其三,象征权力和威严,最早只有苗王有这种头饰,后来在战争中,苗人为了掩护头领而人人戴上这种头饰,让敌人分不出谁是苗王,久而久之,变成特定头饰,成为长角苗族群的独特符号。 其四,模仿鹿角,苗族先民迁居森林后,以狩猎为生,为了迷惑野兽而仿照野鹿在头上戴起木角。 其五,象征锦鸡头冠,是苗人祖先对一种长着高冠的锦鸡的崇拜模仿,他们认为鸡有呼唤光明驱赶黑暗的神秘力量。 相信世间存在人类无法把握的超能力,并在服饰中加以展现,正反映了少数民族典型的文化心理。 长角苗的头饰,以前是人的头发集成,妇女梳头掉的头发从不丢弃,收集起来,用细麻线编织,作为嫁妆传给女儿,代代相传。 头饰上的发丝除了自己,还来自于母亲、外婆、祖母和曾祖母等,象征生命循环的青丝以血缘为纽带紧密缠绕在一起,将承载着生命情感的发髻戴在头顶,也成为长角苗与其他苗族支系的最大区别。 三、长角苗服饰纹样特征服饰图案是民族信仰、婚姻选择及对外交往的重要标志,服饰符号在反映社会生活的直观性、丰富性方面远大于语言文字符号。 长角苗人凭着对自然的直观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服饰图案造型上进行提炼概括、变形夸张,从而产生古朴独特的纹样。 其刺绣和蜡染图案均讲究规整性和对称性,结构严谨。 如底边花纹表示苗族先民故土房屋的长方形基石,中心花纹象征故乡土壤肥沃、美丽富饶,百褶裙上一道道花边是纪念苗家迁徙过程中经过的一条条河流。 后背方块图案,象征祖先耕种的田地,也传说是追思在战争中遗失的“苗王印”的印文。 这些纹样既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又具有强烈的形式美。 结语随着中国和挪威政府合作建立起梭嘎长角苗生态博物馆,中外游客的到来使原本相对封闭的聚落空间、自给自足的生活形态渐渐改变。 长角苗人学会了向游客兜售服饰,祖辈流传下来的服饰开始流失海外。 与外界的接触,使原有生活习俗逐步改变,民族服饰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当然不能以保护文化为借口让他们停滞在原生态的生活状态中,应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发展经济,且这种发展应基于对当地文化更好的传承,避免文化生态破坏。 希望长角苗服饰在未来传承与演变中,保留独特的视觉艺术样式,守护本民族的精神家园。梭嘎长角苗服饰
相关推荐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3 页 共 65 页 职责履行诊断表 审查栏 (在对应栏内填“ O” ) 未出现整体工作不顺利、零件取得的延误,或程序不完全而导致工作难处理,时间的流失多等不当的情形,凡事都照计划顺利地进展部属都了解承担工作的目的、范围、执行的准则,而且都致力于质量的保持、使用材料、消耗品等的节约和成本的降低部属都能确实做好机器、机器的操作、维修、保养,并做好工具
社会福利制度在社会保障中属于较高层次的一部分。 如果说社会救助使那些生活无来源者或收入低下者能维持生活,社会福利则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不同之处在于,社会救助只针对贫困者,而且以现金援助为主,而社会福利则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由国家或团体举办各种公共 福利设施、提供各种直接服务项目以及以发放各种津贴补助的形式来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③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935
.......................................................................................... 49 留住精英员工 ..................................................................................................
进入离职工作流程。 五、 人员内部调整的审批权限: A. 公司经理、高级经理、部门执行总监、总监,分公司总经理室人员、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和计财部负责人,支公司总经理室人员的内部调整由公司 总经理批准。 B. 公司一般员工的内部调整由业务主管副总经理(助理)和人事主管副总经理(助理)批准。 20 C. 分公司其他部门级人员和分支公司一般人员的内部调整由分公司总经理批准,并在批准后 3
句话时,戴维几乎感到透不过气亲。 他当时想,也许老板要批评他了。 可是亚当斯先生对他态度非常友好。 秘书给他一只信封时,戴维心里还是感到有点慌。 在交给他那只信封时,秘书说:“请你等到晚上再拆这封信。 ”一整天,戴维看到一个人接着一个人地走进总裁办公室。 每个人出来时都从秘书那儿取一封信。 但不是银行的所有人都到总裁办公室,不过第一贷款办的人都通知去过。 那天晚上,戴维急切地打开信封。
企业培训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各个利益主体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这个激励包括三个方面: ⑴ 对员工的激励。 ⑵ 对部门用其主管的激励。 ⑶ 对企业本身的激励。 培训评估考核必须 100%进行,并且要标准一致,评估考核过程开放、公平,方可达到培训评估考核的目的。 培训奖惩制度是保障前面几项制度能够得以 顺利执行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制定培训奖惩制度时一定要明确培训可能出现的各种优劣结果的奖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