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内容摘要:
+ O2 (2)取白色固体,加稀硫酸,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不合理 稀硝酸能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 如果反应后的固体中还残留有 Na2O2,它溶于水后能将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 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按其漂白原理可分为三类 1.氧化型:即漂白剂本身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以将有机色质内部的 “生色团 ”(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化学键 )破坏掉而使之失去原有的颜色,这种漂白是彻底的,不可逆的。 此类物质有: HClO、 NaClO、 Ca(ClO)Na2O H2O O3等强氧化性物质。 各类漂白剂漂白原理比较 2.加合型:即漂白剂与有机色质内部的 “生色团 ”发生加成反应,使有机色质失去原有的颜色,但是,如果受热或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漂白剂从有机色质中脱离,使之又恢复原有的颜色,这种漂白是可逆的、不彻底的,如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恢复原有颜色 (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 3.吸附型:有些物质的固体疏松、多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一些其他有色物质而使之失去原来的颜色,是物理吸附,属物理变化。 如活性炭、胶体等。 【 特别提醒 】 漂白是指使有机色质褪色,漂白剂不一定使无机物 (如 KMnOCuSO45H2O等 )褪色,即使能使无机物褪色,也不称漂白作用 (如 SO2使 KMnO4溶液褪色 )。 SO2也能使溴水、 KMnO4溶液褪色,是利用SO2的还原性,而不是利用 SO2的漂白性。 下列变化属于漂白性的是 ( ) A. SO2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B.乙烯使溴水褪色 C. Na2O2使无色酚酞先变红,又褪色 D. SO2使 NaOH酚酞溶液褪色 例 2 【 解析 】 SO2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表现SO2的还原性;乙烯使溴水褪色属于加成反应; Na2O2使无色酚酞先变红是因为 Na2O2与 H2O反应生成 NaOH, NaOH显碱性所致,又褪色则是 Na2O2或 H2O2的强氧化性,导致褪色,这种强氧化性导致的有色物质褪色可称为漂白作用,而 SO2使 NaOH酚酞溶液褪色则显示了 H2SO3的酸性。 【 答案 】 C 【 方法归纳 】 SO2和 Cl2漂白原理、现象及漂白效果的比较 氯气的漂白原理是由于 Cl2与水生成的 HClO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而 SO2是由于它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如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另外, SO2能使溴水、氯水、 KMnO4溶液等褪色,是因为 SO2具有还原性的缘故,如:SO2+ Br2+ 2H2O===H2SO4+ 2HBr,不是体现 SO2的漂白性。 跟踪训练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 2.氯气和二氧化硫皆可作漂白剂,若同时用于漂白一种物质时,漂白效果会 ( ) A.增强 B.不变 C.减弱 D.难确定 答案: D 浓硫酸与金属的反应及 SO 2 -4 的检验 1 .浓 H 2 SO 4 与金属的反应 类型 1 钝化:常温下浓 H 2 SO 4 使 Fe 、 Al 钝化 2 活泼金属 如 Zn ① 开始产生 SO 2② 浓度变小后,产生 H 2 3 不活泼金属 如 Cu ① 开始产生 SO2 加热 ② 浓度变小,稀 H 2 SO 4不再与 Cu 反应 2.浓、稀硫酸的鉴别方法 3. SO2 -4的检验 (1) 检验 SO2 -4时要防止其他离子的干扰 ① Ag+干扰: 先用盐酸酸化,能防止 Ag+干扰: 因为 Ag++ Cl-== = A gC l ↓。 ② CO2 - SO2 -3干扰: 因为 B aC O BaS O3也是白色沉淀,与 BaS O4白色沉淀所不同的是这些沉淀能溶于强酸中。 因此检验 SO2 -4时,必须用盐酸酸化 ( 不能用 H N O H2SO4酸化 )。 例如: BaC O3+ 2H+== = H2O + CO2↑ + Ba2 +。 所用钡盐不能用 Ba(N O 3 ) 2 溶液,因为在酸性条件下, SO2 -3 、 H SO-3 、 SO 2 等会被溶液中的 NO-3 氧化为 SO2 -4 ,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2) 正确操作 被检液 ―― →加足量盐酸酸化取清液 ―― →滴加 Ba C l 2溶液有无白色沉淀( 判断有无 SO 2 -4 )。高二化学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相关推荐
( 2)镁的化学性质 点燃 2Mg+O2===2MgO 点燃 2Mg+CO2===2MgO+C Mg+2H +=Mg 2+ +H2↑ Mg+Cu 2+=Cu + Mg 2+ 镁是较活泼的金属,有较强的 还原性。 即学即用: 由金属镁引起的火灾能否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如何灭火。 点燃 2Mg+O2===2MgO(主要) 点燃 3Mg+N2===Mg3N2 点燃 2Mg+CO2===2MgO+C
不相同 , 称为混甘油 酯。 ( 3) 天然油脂大都为混甘油 酯 , 且动 、 植物体内的油脂大都为多种混甘油 酯 的混合物 , 无固定熔沸点。 四、油脂的化学性质(了解) COCOCOC17H33C17H33C17H33+ 3 H2COCOCOC17H35C17H35C17H35N i△CH2CH2CHOOOCH2CH2CHOOO油脂的氢化 ( 1)烃基的饱和程度越大,固化可能性越大 (
虽不牵涉牙齿形成 ,但氟在唾液中 ,可增加对牙齿的保健 .氟可改进牙齿的形态 ,使咬合面沟与裂隙不致过多过深。 • 微量的氟对牙齿绝对有益 ,但过量的氟则会产生中毒 ,包括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 若以 20kg的小孩为例 ,其 PTD为100mg,当使用 1000ppm的含氟牙膏时 ,需 200克的牙膏 (即一整条家庭号的牙膏 )完全吞食才会达到急性中毒的剂量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保留一位小数 )。 64 五、物质的量浓度 : 用单位 体积溶液 中所含溶质 B的 物质的量 来表示溶液 组成的物理量。 符号为 CB. : : mol/L. : ① V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② 溶液是均匀稳定的, CB与 V( aq) 无关 ③ B可以指分子,也可指分子电离出的离子 ④ CuSO45H2O溶于水后,溶质为 CuSO4 有关 CB计算
使氮气分子的结构很稳定 .在通常情况下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而氮原子较活泼 . — — —N N a. 氮气与氢气的反应 (2) 还原性 : 氮气与氧气的反应 高温高压 催化剂 N2 +3H2 2NH3 b. 氮气与金属反应 N2+3Mg Mg3N2 (淡黄色 ) 点燃 N2+O2 2NO 放电 (1) 氧化性 (1) 合成氨、制氮肥、硝酸 (工业上 )
解析 ( 1) 【 提出假设 】 在不反应的情况下,含 有 Br2的溶液呈黄色。 Fe2+被氧化为 Fe3+也导致溶液 呈黄色。 【 设计实验方案 】 假设 1是溶液中含有 Br2导致溶 液呈黄色 ,可利用 CCl4萃取的方法来判断 Br2的存 在。 假设 2是溶液中含有 Fe3+导致溶液呈黄色,可 根据 Fe3+与 SCN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来判断溶液 中含有 Fe3+ ( 2) FeCl2与